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转型,流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现象,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滚雪球抽样98户流动儿童家庭并辅之以个案访谈,从家庭教育观念、家庭学习环境和家庭互动关系三个方面考察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家庭互动关系薄弱,并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户籍
  一、问题提出
  我国的人口流动潮流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大批农村务工人员流入城市并伴有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基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体制,这部分农村人口及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后的医疗、入学等社会保障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流动人口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这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流动儿童,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儿童的总数约为2亿,而其中有流动儿童约3500多万,占儿童人口总数的18%。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具有抚养、赡养、教育、感情交流等功能,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作为人一生中接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相当大的一种基本教育形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在儿童期尚未成为完全的“社会人”的情况下,其语言、行为规范和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是依靠成人影响与灌输而形成的。而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日益突出,很多低收入的流动人口社会经济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时间和精力监督和指导孩子学习,为孩子提供学习环境的能力有限,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
  在目前检索到的文献中,最早对于流动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如何在城市中入学(华耀龙,1994)。随后,1998年,国家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一时期,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将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对于流动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之后,涉及流动儿童的研究从单一关注学校教育扩大到了社会、心理层面,探讨了他们的社会融合、心理状况及社会化等方面的内容,发现流动儿童中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城市边缘,存在社会角色混乱、责任感缺失、能力弱化及行为示范等社会化后果(史晓浩,王毅杰,2007)。也有学者从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的处境及问题成因认为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较低,学校及家庭给与的支持不足,国家政策滞后等(干伟溢,陈璇,2012),由此可见,对于流动儿童的问题的研究逐渐从问题表征到成因探讨,并逐渐由宏观关注到微观层面。由于流动人口是我国在特殊发展阶段产生的阶段性问题,美国对于儿童流动的研究主要是指非升学原因的学校变迁,有调查研究指出流动次数多的儿童在情绪、行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科的研究,多是基于对问题现状的描述与探究成因,发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流动家庭父母习惯的改变和文化能力的提高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改善非常有意义,应通过改善流动儿童家庭的问题来试图改善其他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杨卉,2007)。有学者通过量性分析发现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家长教育方法、家长文化程度及教育观等早期家庭教育要素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包括情绪状况、意志品质、社会适应、人格完善自己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显著性关系,家庭教育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王星、王辉,2001)。英国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结果指出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在资本方面占有更好,使得这些家庭的儿童学业成绩、社会行为发展更好。同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全面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大。高质量的早期家庭学习环境比父母的职业、受教育水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要素对于儿童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更为重要,即家长做什么比家长是什么更为重要。在家庭结构上,研究者发现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及非父母照料的儿童在多动及反社会行为上出现问题居多。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儿童早期。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1)流动儿童。本研究所指的流动儿童主要是指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子女,他们随父母流动(基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进行的劳动力迁移,非精英式的人才流动)而迁移到城市的少年,一般意义上为6到14岁具有学习能力,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少年儿童。
  (2)家庭教育。本文主要援引马和民对于家庭教育提出的定义,即家庭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不论长幼,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和家庭诸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马和民,1998)。与其他家庭教育概念相比,马和民的概念扩大了家庭教育的主体,使其不仅指家庭成员,也包括家庭环境,在家庭教育的实践性质上也涵盖了“显性”的教育活动和“隐性”的教育活动。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笔者在D市内通过滚雪球随机抽取100户流动家庭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在98%。小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重复率高的情况。
  (2)个案访谈法。为了发现更多问题,了解目标群体,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然后在完成问卷的基础上选择5个案例作为个案访谈的对象。
  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目前,学界对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本处所指的家庭教育观念引用我国陈帼眉教授的观点,即家庭教育观念划分为家长的儿童观(即家长如何看待儿童),亲子观(即家长如何看待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成才观(即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几个方面。家庭教育观念会指导父母的教育行为,笔者希望首先了解家长所想,继而从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学习环境及亲子互动关系三个方面考察家长所做。   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的流动儿童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发展很重要,占调查对象的77%。在被问到儿童是否为父母附属时,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儿童是家长的附属,占调查对象的90%。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在后期的个案访谈中,五户家庭中没有一户认同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们均表示孩子年龄较小,无法判断事物的好坏,需要父母来代替她们决定,并且认为不这么做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由此可见,在被调查的流动儿童家庭中,父母还是比较在意自己在家中的权威地位,而非期望形成一种平等的亲子关系。
  在涉及到成才观的题目中,50%以上的父母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可以看出流动儿童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学业的期望。这可能与家长们自身由于学历不高,在城市向上流动受阻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我们觉得自己文化不够,所以受了很多苦,现在生活不太好,还是希望她能好好学习吧。”(家庭1,母亲)。
  总的来看,流动儿童家庭家长虽然认同家庭教育重要,但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2.家庭学习环境较差
  家庭学习环境指父母为孩子一系列教育活动和资源,主要涉及到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阅读、识字、玩耍、丰富的语言交流等活动,它是儿童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和过程因素。(李艳玮,李燕芳,2013)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流动儿童家庭学习环境创设普遍较差,资本投入少。由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空间狭小,往往没有办法给孩子留出独立的学习、游戏区域。除了物质环境,家庭的学习氛围也往往较差,在入户观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家庭的家长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喜欢打麻将等,家长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查数据显示,90%的流动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0平米,其中,有一半流动儿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7.5平方米以下。其中,拥有自己独立学习、游戏孔家的儿童仅占调查对象的21%。除了住房面积小以外,流动儿童居住条件简陋还体现在居住设施及环境上。21%的流动儿童住房内没有自来水,32.8%住房内没有厨房,51.4%的流动儿童住房内没有卫生厕所,47.8%的流动儿童住房内没有洗澡设施。由表2可以看出,在教育投资上,仅有6个家庭每月支出在401元以上。特别是在课外辅导班的支出上,仅有32%的家庭表示有这项支出,不足一半。同时,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流动儿童家长在图书及玩具的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择的图书粗制滥造,文字语言粗俗,认知功能太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会给孩子买一些市面上流行的玩具或者书籍。”“看书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认字学习吗。”(家庭4,母亲)
  由此可见,流动儿童的家庭学习环境堪忧。
  3.家庭互动关系薄弱
  家庭互动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庭作为人一生中最早、最重要的活动场域,在这个初级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对儿童早期社会情感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家庭互动关系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父母陪伴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的家庭互动关系存在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亲子交往时间较少,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家庭家长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占被调查对象的63%,只有21%的家长表示陪伴儿童的时间每天在2小时以上;第二,父子关系疏远,大部分流动儿童的主要照料人都是母亲。调查发现,72.59%的流动儿童主要照料人是其母亲,仅有16%的父亲平均每天陪伴子女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65%的被调查者在家中认为孩子与母亲更加亲近。这可能与父母的家庭分工有关,父亲较多的承担了家庭经济开支。在访谈中,有家长表示“平时下班回家也比较累,也晚,孩子在做作业,我不想打扰他学习,可能平时交流也比较少吧。”(家庭1,父亲)。
  四、成因分析
  1.流动儿童家长自身素质低
  这些流动的低收入家庭家长往往文化程度偏低,调查数据显示他们中18%以上为中专、高中毕业之后外出务工,甚至有28%的人学历更低,只有小学文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一些非正式工作,工作时间弹性较大,收入较低,难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陪伴和良好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之中,他们面临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够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指导。在访谈中,有家庭表示“又没人教过我怎么做父母,也想过看书看一些什么视频去学学,可是时间太零碎,工作也累,很多时候只能想想而已。”(家庭5,母亲)
  2.家庭收入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与城市户籍居民相比,流动人口的收入依然偏低,大多数流动儿童家庭的月收入仅仅是城市家庭月收入的一半。同时,流动儿童家长从事的工作往往不稳定,工作时间长,更为直接的一点就是存在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在部分母亲为全职太太的家庭中,家庭月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其次,这些流动人口背井离乡,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不仅要承受着在城市生活高昂的生活成本,还可能要负担赡养老家老人的义务,在心理上他们在有一定的积蓄后渴望荣归故里,这又限制了他们在对于孩子教育上的资金投入与精神投入。
  3.传统文化观念束缚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流动儿童家长虽然进入城市,但观念并没有随之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的家长地位,希望树立一个权威的形象。因此在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上,他们更容易形成专制型的关系。其次,这种传统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还体现在家庭分工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根深蒂固,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流动儿童家庭中父子关系疏远了。
  4.社区文化环境影响
  流动人口大都聚集在城乡结合部的村落之中,这些村落人口云龙混杂,人口素质低下,社区服务的提供与支持都明显不足。从生态系统理论来看,社会宏观层面,诸如社区中的宏观价值观与组织系统常常对个体发生影响,流动儿童家庭居住在这种社区环境之中不仅对儿童的发展没有任何利处,甚至有可能阻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之后,使学生再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如何来上好这堂课,才能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才能关注到更多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导论》一书中提到:“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探讨教学基本规律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只有对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引导的内涵
期刊
摘 要:中职教育游戏教学法是指在中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与学习知识和提高素养有关的教学游戏形式来使中职生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程改革,游戏教学法将被应用到更宽的领域中去。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来论述中职教育游戏教学法,最后举例说明游戏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游戏教学法;基础会计;实践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①中,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高校教育已跨入崭新阶段,教师队伍和办学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本文通过对517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研及专向探讨研究后提出研究看法。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教育领域存在招生考试考核形式单一、高校创新文化不够浓厚和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等问题。同时,本文也在调研所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新时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以下几点
期刊
摘 要:“法律不强人所难”是一条西方法谚,在张明楷先生看来,“法律不强人所难”中的“难”应理解为不可能,故将其直译为“法律不强求不可能的事项或法律不强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履行的事项”。[1]法律作为针对一般人的行为规范,其一个必要的前提应是自己能够控制自己不去实施违反规范的行为,用以保证所有人都不受不可能事项的拘束。至19世纪末这条格言真正上升为期待可能性理论,才在德国刑法理论界兴起,后来传到日本,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压差法测定生化需氧量,通过对其反应原理、试剂配置、测量方法、注意事项、影响因素的讲述,详细介绍了BOD5的测定过程。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常用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表示,其指标高低可指导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BOD5;测定;压差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中BOD5的测定,其测定范围是0~4000mg/L。
期刊
习主席强调指出:“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我部驻守首都北京,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任务,要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就必须强化各级党委在领导工作中的把关定向、以上率下和聚焦引领功能,不断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坚决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一、强化党委在战斗力建设中的把关定向功能  新形势下,牢固确立把战斗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唯一的根本
期刊
摘 要:“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社会各领域之内全面推行,美丽乡村建设也应当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加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由法律制度加以推进才能够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加扎实。具体而言,法律制度应当从市场、创新、驱动、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为目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向纵深。  关键词:美丽乡村;供给侧;改革;法律;经济  2016年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富强的领路人,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各基层思想政治的引导仍然离不开党政建设的大力完善;而此时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基层存在的实际情况对于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结合当下党建工作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就成为关键,本次我们积极进行探索,并作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  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21世纪,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其本质的作用以及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理论模型构建的方法,对人格异质性对创业团队成员“冲突”关系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揭开了其中的神秘影响“暗箱”,并探讨了态度变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具有以下贡献:理论上,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对以后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参考点;实践上,对创业团队的管理具有重大的切入点,第一,在创业团队成员选择过程中,首先是要对拟选择的成员之前的经验、态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党提出了“公开建党”,在新时期进行党务公开,提高了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使党内民主得到了发展,能够对党内权利起到十分重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对于重大事件应该规范党内、党外文件传达的先后顺序,对于重大事件应该首先在党内进行传播,对于重要的文件应该在党内先进行传达,对于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应该在党内首先进行讨论,由党内决定重要的决策,然后再向党外传达,通过以上的手段可以很好的调动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