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波“城镇化”高潮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东周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镇数量剧增,古代中国的城镇化运动,由此迎来了第一波高峰。
  相当于现代“地级市”“县城”概念的郡、县行政区划,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学者就《左传》所记做过统计,春秋时期新筑的城池多达63个,实有城市68个,另5个是重修扩建的。而整个春秋战国时期35个国家的城镇总共有600个,其中晋国91个、楚国88个、鲁国69个、郑国61个、周国50个、吴国10个。实际数量当超过此数,有学者认为有八九百个。
  这期间,“城镇化”运动搞得最好的,应该是齐国。齐国首都临淄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据《史记》、《战国策》诸史书记载,齐国至少有81个大小城镇,以每城万户、每户五口人来算,平均每座城市有5万常住人口,并不逊于现代县城规模,可见齐国城镇化程度之高。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北京所在的燕国都城“蓟”(今北京西南),也是在这一轮全国性城镇化运动中崛起的,成为当时北方的中心城市。
其他文献
以空隙率为主要指标,对某骨料企业5~25mm碎石进行级配优化.通过不同粒级骨料的优化搭配,可使其孔隙率由最初的46%降至40%.并绘制了石子三元级配的孔隙率相图.C30等级的混凝土试
1980年,阿富汗库纳尔省的一些活泼的少年儿童在外面游玩时,欣喜地捡到几只手表,正在争相观看着,摆弄着。突然一声爆炸,无辜的少年儿童应声倒在血泊之中。原来他们是被诡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