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 SNHG5靶向miR-421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机制

来源 :肿瘤防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NHG5靶向miR-421调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1例GBM肿瘤与3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SNHG5与miR-421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或质粒转染U87细胞上调或下调SNHG5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U87细胞中miR-421的表达水平,分析GBM中miR-421与SNHG5表达的相关性。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NHG5对miR-421的靶向关系。利用SNHG5与miR-421两者均低表达的质粒转染U8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互联网+孕产期保健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期间发挥的作用,为特殊时期的高危孕产妇管理提供适宜保健服务。方法结合嘉兴市妇幼信息系统和微信版《嘉兴妇幼》功能,利用电话和互联网等方式,分析2020年2月1至29日妇幼信息平台内未结案孕产妇(全市组)、进行早孕建册的孕产妇(新建册组)以及由于具有流行病学史而需要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组)3组孕产妇的妊娠风险五色高危评定分类、高危因素和主要妊娠结局。结果全市组孕产妇36479例,其中高危孕产妇28436例(77.95%),红色风险221例,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14与赖氨酰氧化酶(LOX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蜡块,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S100A14与LOXL2蛋白在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NG)、30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组织及30例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100A14和LOXL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100A14和LOXL2在PTC组织中普遍高表达,在NG组、CPTC组、高侵袭组中的表达呈逐步递增趋
目的分析11株来自中国尚未明确分型的HAdV病毒株完整基因组的基因特征并分型。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到67条已明确基因型的HAdV基因组序列和7条HAdV参照基因组序列,将这74条参照序列与11株未明确分型的HAdV病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结构、基因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等分析,从而确定其分型。结果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预测出6株HAdV可能的分型,再由多序列比对分析进行验证。其中两株HAdV通过多序列比对结果发现与HAdV-B参照基因组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7.8%,属于B型HAdV;两株HAdV与HA
癌症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癌症类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差异,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和
目的探讨特殊子宫情况育龄期妇女行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改良放置术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临海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的育龄期妇女200例。纳入的妇女均2次及以上剖宫产,或宫腔长度≤5.5 cm或≥9 cm,或宫腔极度倾屈。其中观察组100例妇女采用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改良放置术,对照组100例妇女采用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常规放置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妇女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腹痛、月经周期、月经时间、带器妊娠、宫内节育器移位和脱落、因症取出、精准度、满意度等情况。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治疗前EB病毒(EBV)DNA载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与EBV相关的循环免疫细胞亚群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3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外周血EBV DNA和循环免疫细胞亚群等数据。采用MedCalc统计软件中ROC曲线分析确定各循环免疫细胞亚群截断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相关分析。结果EBV DNA<400 copies/ml组和EBV DNA≥400 copies/
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胃癌D2根治手术治疗的421例患者;根据术后短期有无并发症分为实验组(并发症组)76例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组)345例。为减小选择偏倚,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平衡各组变量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检验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Log rank法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率和pTNM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4月公开发表的有关PLR与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5.0软件对风险比(HR)和95%CI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均为伤后12 h内入院。按颅脑外伤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9~12分)、重度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3~8分)各30例;另选同期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伤后1、3、7 d伤侧(或重伤侧)颈内静脉血,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右侧颈内静脉血,检测并比较3组对象血清hs-CRP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受伤3个月后(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虽然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NSC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不断改善,但部分患者预后仍较差。炎性反应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与炎性反应相关的全血细胞计数将会是预测NSCLC预后的有效指标。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系统组成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能全面反映宿主全身炎症及免疫状态,与其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CAR)、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