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一个村没几辆自行车。记忆中,新娘出嫁,如嫁妆中配有一辆自行车,那算是不错的了,倘若是“凤凰”牌的,那全村人都会“打喊”(仙岩一带土话,意即传得沸沸扬扬)。
  正式学骑自行车,那是1985年我在塘下读中复班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合租在一间民房里,与房东同住。房东有一辆很新的自行车,他不骑的时候,就放在一楼的厨房间。待房东不在时,我便溜下楼去看看。起先几次都有上锁,我没有办法,只得重新上楼复习。后来,终于逮到没有上锁的机会了,我便蹑手蹑脚地把自行车“偷”了出来,推到不远处的一个村民晒谷场。晒谷场比较大,也很平坦。场地上只有我一人,没人扶,怎么办?我四处张望,发现晒谷场的一边正好有一堵墙,便把自行车推到墙边,一只手紧握车把上的刹车,让车稳住,另一只手凭借墙壁的支撑力,我小心翼翼地坐上了车,但是心里比较紧张,不敢动。后来,我用左手紧扶左把手,左脚踩着左踏板,右脚点地,右手贴墙,就这样手脚同时用力,慢慢向前移动,移动……
  约莫过了半小时,我怕房东回来,就赶紧把车推了回去。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又故伎重演了两三回,居然在没有别人帮扶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偷偷学会了骑自行车。
  1989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罗南前庄小学任教,离我家仙岩岩一村较远。因为前庄小学是一所小规模的完小,老师大都是本村人,学校没有提供吃住,因此,乡校领导把我的食宿安排在罗南乡中心小学。从中心小学步行至前庄小学,大概需要二十几分钟,虽然不远,但也不近。一天来来回回四趟,一周下来我也累了。不久,我的妹妹玲珍利用在家乡岩一村陶瓷厂上班的工资,花30元钱从别人手中买来了一辆红色的旧“飞花”牌自行车。我知道后,就借过来骑。周末回家时,妹妹对我说:“哥,你上课路远,走来走去不方便,我反正在自己村里上班,这辆旧车就给你骑吧。”我原先想说而一时说不出口的话,竟由妹妹自己说了出来,懂事的妹妹令我感动不已。
  半年之后,我用积攒的工资买来了一辆新的自行车,花了两百多元钱。当时我的月工资加奖金181元,除去生活开销,一个月也就剩几十元了,买一辆自行车差不多就是半年的积蓄。我待这一辆自行车厚爱有加,一天必须清洗一次。我住在学校二楼,晚上就把自行车背到二楼的走廊里,并上锁过夜。一个周日的晚上,我从家里骑车去学校,因为时间有点迟了,赶到学校我还要备明天的课,于是骑车有点急。当时乡村道路也狭窄,路灯也是暗红的豆大的灯光,忽明忽暗。在一处道路有些拐弯而河埠头却在我正前方的地方,我连人带车一起冲下了河埠头。起来时,前车轮变成了扭曲的椭圆形,我心疼不已。扛起自行车,我心酸得真想流泪。回到学校后,疼痛才使我发现膝盖和手肘都擦破了,血,在慢慢地渗出……
  2010年,我在仙岩中心学校工作。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打电話给仙岩二中的副校长陈锡桂,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买一辆自行车,他满口答应。当天放学后,我们俩就到霞霖买自行车,265元一辆,同我20年前买的那一辆价格差不多。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城之南,谓南城。地理概念上的南城,悠长悠长。地质学家的视野里,在新地质构造喜马拉雅期运动后,浙江东部下降区有多米疏松第四纪(约两三百万年前)沉积物,形成海积平原。上层20至30米是冰后期(约一万年前)一次广泛海侵浅海沉积物,为土壤母质。黄岩地质的变迁史,是何等惊心动魄,又是何等充满遐想!从目前见到的零星史料,我们知悉,黄岩城关一带东汉时早已成陆地,南城也不例外。自然,未见之史料记载的岁月定会更加漫
期刊
在我印象里,家乡说书说得好的老先生有两位。  一位姓翁,精瘦无比,却脸堂红润,鹤发童颜,据说毕业于黄埔军校,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把乡亲们的魂勾进故事中去。在山旮旯里的乡村,漫长的夏夜,没有其他娱乐,晚饭一过,翁先生就被四邻“抢”去说大书。一次,住我家对面的班主任,有幸请到了翁先生。见斯斯文文的翁先生笑眯眯地进了门,一坐下来,主人便递上茶水,他浅浅地抿上一口,
期刊
恍惚间,又飘到了凤凰小镇。  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青山用母亲拥抱孩子的姿势环抱着一座古老的城,锈迹斑斑的铁门,守着沥青的石板路。城门上的街道边,当地人吆喝着“驴肉火烧,血耙鸭,老姜糖,木醇酥,牛肉米粉……”店铺门前便有人击打着乐器,哼唱着民谣,送给从门前经过的每一个过客。街道上有些许手提装着花环竹篮的妇女和孩童,这就惹得路过的女子万般喜爱,即使是
期刊
心静如水,必常修无为之心。  退休了,身体尚健,加之生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谋点儿事,干点儿事,还能干成点儿事。这么一来,虽琐事缠身,难事烦心,但奔波忙碌下来,稍有业绩,信念愈坚,竟乐而不辞,管它凡尘喧嚣说东道西,管它劳心劳力劳其筋骨。只要活着,就要有追求。有句话是:追求不一样的快乐。还有句话是:我追求,我快乐!  守份初心,守份本真,才能活得快乐,活得淡然,活得无愧。北宋邵康节《戒子》中说:“
期刊
银滩人气最旺时是个什么光景?  清晨,阳光早早爬上了窗棂——东部的早晨一般比中西部亮得要早,打开窗户,满园的绿色,水水的看着发晕,我有些惊诧了!倦意全消,趋步下楼,一屁股跌在了楼前的绿地里,湿湿的,恍惚间,像来到了老家的乡村,沿着楼宇,隔开的白色小栅栏象征着自家的地域。一盘小水磨,一渠小水池,葡萄、豆角、黄瓜、葫芦、番茄,个个直往邻家窜,晨起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打理着,忙碌着,挂着
期刊
我家楼窗的对面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就有一株大大的乌桕树。小时候,我常常在窗前做作业,抬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它,特别是秋后,随着一阵秋风一阵凉,那乌桕树叶日渐泛红,从清清楚楚的一团绿意到朦朦胧胧的一团暗红,从羞羞答答的一片潮红,到蓬蓬勃勃一片绯红,我知道,乌桕树到了即将奉獻一年精彩的时候了。当盛装褪去,一树的乌桕籽白白的一团,就呈现在小山村狭小的天地间。  乌桕树的花,呈穗状花序,既不起眼又不鲜艳,远不及
期刊
双休日,我们去了湘西凤凰古城采风,返程时,有的文友说景区餐饮太贵,建议在回去的路上寻找路边餐馆吃饭。  一家门脸整洁宽敞的酒店映入眼帘,大家饥饿难忍,迅速下车。储藏柜里有现成的鸡鸭鱼肉和果蔬,可是厨师打麻将去了,饥肠辘辘的文友一阵唏嘘。我自告奋勇地说,没关系,让我来!我当知青时就在炊事班掌勺,后来又做过几年餐饮,烧两桌菜如烹小鲜。再说,同行是“饥不择食”的过路客,绝不会鸡蛋里挑骨头的。  我和打下
期刊
离石,古称“石洲”“永宁州”“冀宁道”等等。可是,无论你叫什么,那真正的美丽从未褪却。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离石的小生态之城,自然玲珑,水到渠成。眼见得“龙、凤、虎、马、象”五山披上了绿装,风起时,燕低飞,山雨即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宜游宜居;眼见得兴隆街不再是离石一条独大,成了“步行一条街”,北街口的“咸亨酒店”发展成为大酒店,成为记忆里的延续,枝高果壮。  一声“豆腐啰”的吆喝声,
期刊
一个深秋的早上,我又走近公园的池塘。采来一把干荷叶,几支泛绿,几支微黄,随口便吟出:“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一时,竟有了一种穿越感,仿若回到元朝时光。邂逅诗人刘秉忠,只见他胡须冉冉,手持拐杖,佇立在寂寞的秋江上。  合掌拜见,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先生长叹一声,好像在说,此女子也是荷痴,对干荷叶如此情深而专注,是因其处境虽老而内蕴犹存吗?遂又感喟:“都因昨夜一场霜,减了清香,越添黄。”那若隐
期刊
记忆看不见,只有去抚摸。  母亲通常会把祭祀放在农历七月十五。夏秋之交,稻子熟了,菜蔬滴翠,瓜果丰盈。民间照例要祭祀,用新米等做成祭供,秋尝庆贺丰收、酬谢大地,追怀亲人。“七月半”挨近了,母亲便寻思置办祭祀的物品。街面上买了花花绿绿的光面纸,母亲操刀弄剪,手法稔熟。通常半天工夫,一套套精巧的“纸枯衣”便热热闹闹地摆在篾箩里。最庄重的是折荷灯,它们经母亲的巧手创造出来,漂亮极了,每一件都是惟妙惟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