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的议论,用对比显深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这二十四个节气里,流淌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正是在这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铸就了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触动?请从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散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古代人民的丰富智慧,非常值得传承与发扬。从审题角度看,作文题难度适中,在二十四节气中任选其一,给学生以充足的选择空间,便于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同学们在确定好要写作的节气之后,应先从该节气的节候特征进行表述,为读者点明节气的独有文化,然后挖掘节候背后的人生智慧,运用由表及里的议论思维,解读节气文化的密码,汲取节气文化的人文营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
  病文展示
  大 雪
   当千百里银花裹挟着寒风而来,你会感到寒冷凄苦、孤独寂寞,甚至会有一些恐惧。然而这样一个寒冷的节气,蕴含着的却是生命的热量与脉动。(作文开头过于平实,缺少亮点,需要增添文采,吸引读者。)
   大雪厚重是沉淀的时节,可以在平静中积蓄力量。古有俗语:“瑞雪兆丰年。”当无尽的纯白将曾经多彩的世界覆盖时,这不是一种压迫而是一种压力,在厚雪压力作用下,农作物的有机质慢慢累积,而农民们也得以在家中休息,养精蓄锐。(段首没有概括出大雪节气的特质。)
   这是人类与自然的一场约定,当大雪降下,农民不用与烈日抵抗,将汗水倾注,而是让雪——这大自然的美丽产物帮他们浇灌来年的庄稼,这是一场平静的交流。大雪纷纷而至,在这一时节,缓慢成长的生命与屋内温暖的火焰和屋外严酷的寒意达成了一种和谐——大自然在准备一场春天的热闹,人们在期盼一个丰收的年景。
   想起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诉说的那场大雪,那个可怜又无助的老人最终还是倒在了雪地中。不是每一条生命都能熬过每一次雪落,大雪带来的苦难给人的打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寒冷、孤独、无助在大雪的衬托下似乎更加令人恐惧,但生命的流逝与诞生都是自然的法则,面对迎面而来的大雪以及人生路径中的种种苦难,我们能做的只是前进。虽然前路伴随着许多阴暗,但是我们可以在阴暗中去寻找不一样的精彩。在困难中孕育新生,这是多么沉重的智慧!(段首缺少转折,最好能与上文构成结构上的对比。作文用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具体论证观点,但是缺少道理论据的点睛之笔,使得说理略显枯燥无味。)
   别忘了,总有生命在大雪中挺过来,在苦难中更新自我。大雪,这个节气意味着苦难,但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历练精神。梅骨铮铮,即使零落成泥,芳香依旧如故,正是因为它历经了大雪的磨炼。(本段论述是为了深化主旨,但是缺少有力的论据,使得深化程度不够,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2020年的冬天,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白衣战士闻令而动,驰援武汉;社区工作者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科学家刻苦钻研,攻克难关……在寒冬里,我们秉承坚毅和勇敢,在疫情这场“大雪”中,我们如同梅花一般,愈经霜,寒香愈浓。我们知道,这只是生命节气中的一场大雪,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咬牙坚持,雪化后又是个崭新的世界。
   “风雪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带来了毁灭的严寒,更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汲取大雪的节气智慧,在困境中有希望,在希望中努力奋斗,去打拼属于自己的未来。愿中华民族,以大雪节气的睿智,面对灾难永远屹立不倒,兴盛发达。(结尾缺少对本文的总结,而且空洞生硬的语言会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
  升格指導
  作文整体结构严谨,素材运用恰当,只是缺少内涵挖掘,略显空洞和生硬。开头引出大雪节气,如能跟其他节气进行对比,会更加鲜明。该生对大雪节气文化两个维度的解读颇具特色,但是缺少对比、挖掘,使得内涵不够深刻。
  升格佳作
  大 雪
  徐 一
   千百里银花被寒风裹挟而来,大雪——没有小雪那么温柔纯洁,也没有雪后银装素裹般美丽。它虽是一个寒冷的节气,但蕴含着的却是生命的热量与脉动。(开篇点明所选节气是大雪,并在与小雪的对比后点出大雪节气的特质并亮明观点。)
   大雪厚重,是沉淀的时节,是韬光养晦的时候。古有俗语:“瑞雪兆丰年。”当无尽的白雪将曾经多彩的世界覆盖,这不是一种压迫,而是一种压力,在厚雪压力的作用下,农作物的有机质慢慢累积,而农民们也得以在家中休息,养精蓄锐。(本段用精练的语言论述了大雪节气中“韬光养晦”这一文化特质。)
   这是人类与自然的一场约定,当大雪降下,农民不用与烈日抵抗,将汗水倾注,而是让雪,这大自然的美丽产物帮他们积蓄来年春耕所需的水,这是一场平静的交流。在这一时节,大雪纷纷而至,屋内温暖的火焰和屋外严酷的寒意达成了一种和谐——大自然在准备一场春天的热闹,人们在期盼一个丰收的年景。(形象的语言进一步阐明大雪的魅力。)
   然而,大雪无情,不是每一条生命都能熬过每一次雪落,有些生命注定会在雪天中结束。正如刘亮程《寒风吹彻》中那个可怜又无助的老人,终于还是倒在了雪地中。寒冷、孤独、无助在大雪的衬托下似乎更加令人恐惧,但生命的流逝与诞生都是自然的法则,面对迎面而来的大雪以及人生路途中的种种苦难,我们能做的只是前进。有人说,“生命终将停止在寒夜,但别害怕,新的生命亦会诞生。”这是多么沉重的智慧!(本段宕开一笔,从大雪的消极角度来论述苦难对人们的考验,并揭示出了凄寒之后亦会孕育出新生命的人生智慧。)
   别忘了,总有生命在大雪中挺过来,在苦难中更新自我。正如清代学者沈近思所言:“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大雪,这个节气意味着苦难,但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历练精神。梅骨铮铮,即使零落成泥,芳香依旧如故,正是因为它历经了大雪的磨炼。(本段小结前文所悟智慧,进一步深化主旨。)
   2020年的冬天,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白衣战士闻令而动,驰援武汉;社区工作者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科学家刻苦钻研,攻克难关……在寒冬里,我们秉承坚毅和勇敢,在疫情这场“大雪”中,如同梅花一般,愈经霜寒,香愈浓。我们知道,这只是生命节气中的一场大雪,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咬牙坚持,雪化后又是个崭新的世界。(联系疫情,增添了真实感和时代感,对大雪的节气智慧进行拓展,使作文的思维空间更加宽广。)
   “风雪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带来了毁灭的严寒,更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敬畏大雪,更敬畏在雪中生生不息的生命,我想这便是大雪中的文化密码。(结尾高度概括了大雪节气的精神文化,升华了主题。)
  升格点评
   作文从大雪和小雪的对比开篇,出手不凡。该生对大雪节气智慧的对比挖掘,颇具特色,一分为二的论述让读者眼前一亮,增加了对节气文化的深度理解,便于对大雪这一节气文化的传承。全文内容丰富,结构富有曲折之美,对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李明智/供稿】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22日,秋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丰收”格外不易——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度打乱了春耕节奏;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一些国家限制了粮食出口;国内,长江流域夏播时遇到罕见汛情,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都让人们对于“丰收”有了别样的期待。  粮食丰收可期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2个月前,这里还是“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的蓄洪区。洪水退
期刊
最近,几则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消息令人动容。为保护江豚,南京修改了一处过江通道设计方案;为给候鸟“让路”,引江济淮工程航道增加了约3.5亿元投资;为保护绿孔雀栖息地,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被叫停……为动物“退让”,也是为人类谋福;为生态投资,就是为发展增绿。每个人都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就能与自然共生,让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云南普洱茭瓜塘,发力保护湿地,吸引鹭鸶等鸟类重新到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最近,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总分676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在报考专业时,她毅然选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她说,报考考古专业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深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对历史和文物很感兴趣。   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讨论的热潮。有网友说:“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几分钟教你做人。”还有网友说:“估计老师们都失望了,考古
期刊
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很多人认为她应该报考那些更有“钱途”的专业,我却为她独立自主的人生选择拍手叫好。她的选择是出于自己的热爱,是听从内心声音的结果。一生所向,不负热爱,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热爱。钟芳蓉没有受世俗的影响,屏蔽网络上喧嚣嘈杂的声音,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表现出难得的清醒和睿
期刊
孤独,每个人都会经历,它或早或晚地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你可能会感到无奈、迷茫,但当你认真感悟孤独时,你会发现,它也是喧嚣世俗中一种久违的宁静。   我曾被孤独迷惑、禁锢甚至束缚过,但我却很庆幸,在那段时间里,我学会了独处,学会了乐在其中。   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开学后的校园生活一如往昔,不同的是,我唯一的朋友转学了。而我也渐渐发现,教室里那一张张天真的面庞,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陌生,这使我在温
期刊
尊敬的樊先生:   展信佳!见字如晤。在网友对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议论纷纷之时,您及时给予声援,赠送她传记并鼓励她坚持自己的理想。您不吝其力、提携后进的良苦用心,令我十分感佩。   您成长于杏花烟雨的江南,是一个温婉如水的江南女子;您毕业于北京大学,本可以选择在繁华的大城市生活、工作,但是与敦煌的一次偶然相遇,让您从此决定扎根大漠,与敦煌牵手一生。   您和您的同事们为了保护莫高窟,修缮壁画,耗
期刊
入乎其内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情绪,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一、運思谋篇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比较,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
期刊
响亮的唢呐声飘过澄净碧绿的龙溪河传向远方,河岸邊树木葱茏、花草繁茂,行人三三两两悠闲地散着步。“美丽的龙溪河又回来了。”在重庆垫江,喜欢在河边吹唢呐的非遗传承人龙荣华这样感慨。“美丽的龙溪河”曾有段并不美丽的时光。作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龙溪河流经重庆梁平、垫江、长寿三个区县。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沿河两岸出现了造纸厂、啤酒厂、化肥厂等企业,畜禽养殖场、废品收购点、集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也排入了河流,
期刊
我依稀记得,自己去过一个美丽的森林。那里有翠绿的竹林与淡黄的桂花,有如新月般娇嫩的柳叶和晚霞般灿烂的桃花,紫色的夹竹桃下嫩草丛生。拨开嫩嫩的小草,我看到一株曇花正在轻声讲着一个故事。   那的确是一个故事,一条河的故事。   “你从哪儿来?”那朵昙花注意到了我,“不过这不重要。”   “听听这个老朋友的故事吧!”她抬起淡紫色的花瓣,夹竹桃的缝隙中撒下点点光斑,将她的泪映成了浅紫色的珍珠。“很久没人
期刊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園。有研究表明,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的生物、淡水、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人类将无法生存。据统计,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而中国贡献了全球绿化增量的约1/4,其中42%来自植树造林。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传承“把林当稻种,把树当儿养”的营林理念,实行科技兴林战略,让赤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