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范畴理论看代词“人家”的多指现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代词“人家”的多指现象可以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解释。指代第三人称是原型用法,指代第一、二人称的非原型用法以原型为认知参照且受制于一定的语境。后者依于原型、超越原型。两类用法的转换通过说话人视角的转换得以实现。
  关键词:人家 原型范畴理论 视角转换 语境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代词“人家”的特别之处在于,只要语境许可,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人称代词所能指代的对象,即它既可以指第三人称,也可以指第二和第一人称。
  以往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过“人家”的指代功能。杜道流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它的修辞作用,认为“人家”一词最本质的用法是指代第三人称,用于指代第一和第二人称是心理角色转换的结果,使“人家”一词有了超字面的含义,亦即产生了修辞的效果。赵蓉晖从社会语言学理论中的性别纬度考察了汉语文化背景下的“人家”的用法,认为汉语中有明显性别差异的自称词语应该是“人家”,它在用作他称时并没有特别的性别差异,男女均可使用;但在用于自称时,多少带上娇嗔的色彩,含有亲热和俏皮的意味,遂成为女性的“专利”。闫亚平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了“人家”从第三人称人词扩张到可以指“我”和“你”的根本动因:用“人家”指“我”时蕴含着权势关系和婉转功能;指“你”时体现出客观、疏远态度和礼貌功能。
  总之,各家的分析取自不同的理论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价值。然而,不同的指代用法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样的、彼此之间有何联系等问题尚须进一步阐述。本文拟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阐释代词“人家”指代第一、二、三人称的奇特现象并探究其内在联系,以拓展这方面研究的广度。
  一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认知语义学中占有重的地位。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代表即典型范例,是一种认知照点。如,“家具”范畴中的原型样本是桌子、椅子和床等。一个实体是否归于“家具”范畴,可以通过比较该实体与“家具”范畴中的典型样本之间的共性的多寡加以确定。对客观世界进行归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简单如男性、女性的归类,菜蔬的可食用与不可食用的归类等。归类就是范畴化,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向有序的理性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类别是归类的产物,因此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是对外界事物进行归类的结果。在语言研究领域,范畴化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
  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内容有: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即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fuzziness),相邻范畴相互重叠,相互渗透;同一范畴中的成员不一定共享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它们以范畴的原型为中心呈辐射状组织在一起;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换句话说,不同范畴的原型之间差异最大。范畴内成员的典型代表性有程度之别,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特征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另外,影响范畴原型还有语境因素、文化差异、个人因素、专家范畴与民俗范畴等。以语境对范畴原型的影响为例,当我们看到:“猎人拿起钢枪,带上狗,大步往外走”与“那年轻女郎每天都会带着她的狗出去遛遛”这两句话时,脑海中涌现的狗的形象肯定是彼此不同的。前一句中狗的典型或原型形象往往是体硕、凶猛的猎狗,后者则是体纤、温顺的宠物狗。
  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很广,主要体现在语音学、形态学、语义学和语法学等方面。本文拟从原型范畴角度解释“人家”何以能指代三种人称的心智原因以及各指称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原型用法:“人家”指代第三人称
  现代汉语中的“人家”是个旁指代词,“人”是词根,“家”是词缀,读轻声。词根“人”指别人,与己相对,“如舍己为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查阅常用汉语词典,代词“人家”一词解释的第一义项往往是“泛指别人”,第二义项指“别人里的一个或一些人”,相当于“他”或“他们”,有定指功能。综合词源与词典意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家”的本质是他称,即指代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如:
  例1 想一想,为什么人家能做到的我们没做到?想一想为什么人家敢闯敢干我们却缩手缩脚?(人民网,2003.12.15)
  这里“人家”指代第三方,相当于“他们”,泛指除“我们”之外的其他人。这是经常见到、经常使用的一种用法。当然,“人家”用作他称时,作用并不完全等同于“他”或“他们”,含有丰富的人际功能和委婉作用,隐含说话人对所指人物疏远、客气、尊重、同情、称赞等态度。
  根据原型理论,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代表,具备范畴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代词“人家”的最基本用法、最本质的功能是指代听、说话人以外的第三者,因此指代第三人称“他”、“他们”是“人家”的原型用法,这是理解、讲授代词“人家”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一点。
  与原型用法相适应的是,“人家”指代第三人称的作用与地位是根本性的、牢不可破的。没有原型的第三人称用法,就难以产生指代第一和第二人称的灵活用法。原型用法具有经典性、根本性,其它用法是“人家”在语用灵活性、创造性方面的表现而已。因为范畴在理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原型作为推理的基础在许多情形中起到认知参照点的作用。作为“人家”原型用法的旁指意义对于理解指代第一、二人称的意义也起到参照作用。
  范畴具有开放性,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人家”指代“我”或“你”的非原型语义与代词“我”、“你”指代的语义范畴相互重叠、相互渗透,造成了“人家”中有“你、我”的格局,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以及“人家”语用功能的独特性。
  三 非原型用法:指代第二、第一人称
  “人家”用于第二人称的例子很少。可能正是基于此因,很多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大词典》释义时都没有提到“人家”指“你”的用法。尽管量少,这种用法毕竟实际存在。既然存在,就值得关注。如:   例2 “有困难了吧?怎么不来找我?”刘舜尧挡在冯梅的面前,作出十分关切的样。“人家是大官,咱老百姓高攀不上。”冯梅冷冷地回道。(《有你,没你》)
  显然,男方比女方权势地位要高,从“有困难就来找我”的言下之意可以得出此结论。
  这是女性说话人借“人家”来指代眼前的男性听众,话语中都有冷淡、疏远、埋怨等消极情感。听话人比说话人处于较高的、较有利的社会或情感位置上。
  “人家”指代“我”较之指代“你”更为常见。例2中妻子以“人家”自指,间接表达了不满之情。下例为女性下级对男性上级所言:
  例3 主任问小姚为什么不服从护士长分配去做一件什么事,小姚身子一扭,背对主任小嘴微噘道:“人家不愿意嘛!”主任凝视小姚甩给他的后脑勺,脸上露出了年轻、温柔,若有所思的微笑。(王海 ,《大校的女儿》)
  此为小护士对科室主任作自我辩解用语,既表现出年轻女子撒娇的神态,又使辩解显得婉转而不得罪人。若直接说:“我不愿意!”会显得霸道、无礼。此处“人家”的语用修辞效果确实明显,她的上司不但没恼,反而露出了微笑。
  总之,“人家”的非原型用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仅限于指代第二、第一人称的单数形式,不能指“你们”、“我们”;二是只能用于非正式文体中,如日常口话或文学作品的对话中,不能出现在正式的研究文章或政论文中;三是女性色彩浓厚,男性鲜用;四是功能上往往以撒娇手段委婉表达不满、抱怨、辩解等消极情绪。
  四 依于原型、超越原型的关系
  尽管“人家”指代第一、二人称受到诸多限制,与原型用法有明显区别,但是两者之间紧密相关,前者既依于原型而又超越原型,是人类思维和语言创造性的生动表现。
  首先谈依于原型的方面。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知识与认知体验相关联。“人家”的语义特点与“外人”的认知模式分不开。这个模式基本包括:疏远、客气、尊重、合乎情理——社会交往中对外人一般需要保持比较疏远的距离,应该客气、应该尊重,做事要合乎情理,讲究公正等。外人模式其实就是“人家”的原型语用模式,也是原型语义的来源。“人家”既不同于亲密的人,也不同于仇人,介于两者之间。说话人若同情、支持、赞赏所指对象,可以使用“人家”,若是反感、痛恨所指对者,便不用。请看:
  例4 小张和人家老李吵起来了。
  例5 *抓人家坏蛋!
  例4的说话人同情老李,例5中“人家”一般不可能出现,因为坏蛋是人们痛恨、而不是同情的对象。
  把握了“人家”的原型语义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人家”指“你”时所蕴含的客气、疏远甚至冷淡态度了。同样,也能理解“人家”指“我”时所暗含的不满和抱怨之义,因为你似乎没对“人家”表示客气、尊重和公平对待。
  再谈超越原型的方面。这主要体现在语境方面的超越,即上述关于非原型用法的特点上:限于第二、第一人称的单数形式;限于非正式文体中,如日常口话或文学作品的对话中;限于女性使用,特别是指代第一人称时。当然,超越也体现在语义的局限性上:限于表达不满、抱怨、辩解等消极情绪,失去原型中的赞赏、尊重等语义。可见,非原型用法就是将已有的语言单位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用于新的情景,这恰恰就是思维创新的体现。它体现了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的不断创新过程。
  超越原型的途径是视角转换及语境辅助。人称代词的语义离不开说话人的视角。“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说话人的视角包括说话人的时间、空间位置和说话人自身。
  具体而言,当叙说的出发点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两者,即“你和我”一起作为叙述出发点时,你、我之外的“人家”指第三方“他”或“他们”时,这是原型用法。若说话人主观上将视角转移到以“你”为出发点,“人家”指你以外的人,可以指特定语境下的“我”;另一种情形是说话人将视角仅定位于自身,跟“自己”相对的“人家”意味着听话人“你”。视角的转换使人称代词产生不同的指称语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的主观性。
  超原型用法离不开语境的帮助,“人家”指代第一、二称时往往与代词“我”“你”在上下文中互现,避免产生歧义。
  五 结语
  代词“人家”的多指现象可以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解释。指代第三人称他或他们“人家”的原型用法,指代第一、二人称的非原型用法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且受制于一定的语境。两者是依于原型、超越原型的关系。两类用法通过说话人视角的转换以及语境辅助得以实现。“人家”的多指功能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创新性以及语言的主观性。
  参考文献:
  [1] 杜道流:《指代词“人家”的修辞作用》,《修辞学习》,2002年第3期。
  [2] 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闫亚平:《人际功能与“人家”所指的扩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4]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Taylor,J.Ten Lectures on 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6] 郭继懋、沈红丹:《“外人”模式与“人家”的语义特点》,《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1期。
  [7] 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8]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9]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刘平,女,1968—,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汉英对比、英语教学,工作单位:盐城工学院大学外语部。
其他文献
一、名词of-phrase表示所有关系的格有两种形式rn1.句法形式:用of-phrase表示。一般来说这种形式多用在无生命的名词前。如:rna map of China一副中国地图rnthe state of being
制备均匀的接近完整的Hg_(1-x)Cd_xTe单晶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是:CdTe对HgTe的分凝很严重;HK的蒸汽压很高。然而,采用富Te的Hg_(1-x)Cd_xTe溶液来生长Hg_(1-x)Cd_xTe薄膜,可
美国Bell实验室的W.T.Tsang等人在第6届光纤通信-集成光学,光纤通信国际会议(OFC/IOOC,1987)上报导了一种掺铒半导体注入式新型激光器结构。这种新结构是利用在半导体激光器
德国专利:RCA 公司研制的荧光屏是按常规的涂层次序制成的。在前面板玻璃屏上依次涂敷:发光层,金属光反射层和用 SiO_2粒子结合在一起的石墨和或无定形碳粒子的涂层。碳和二
陶瓷滤波器(鉴频器、陷波器)生产成套流水线是上海无线电一厂近年从国外引进的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其生产原料大多依赖进口,耗费大量外汇.其中包封树脂2ARS6171(A)、2ARS 6156
早恋是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项特有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中学生正青春发育期,往往不能正确分辨早恋与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区别,不能适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主要介绍了朴在渊、金雅瑛所编的《汉语会话书》,这本书为研究现代汉语和汉语教育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Chinese Conversation Book”
一、概要字符发生器是电子显示器的关键部件。F-16平视仪采用速率乘法器式笔划法字符发生器,由五块电路板组成:字符发生器A板和B板,阻塞电路板和X、Y通道模拟输出板。 Firs
持续性婴儿啼哭是指婴儿啼哭时间每天在3h以上、每周超过3d、持续3周以上并排除了其它器质性疾病的婴儿啼哭[1-2]。目前尚未见国内有关持续性婴儿啼哭近期或远期随访的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