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与卓越的距离,可能只差2毫米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由于工作原因,我需要拍一套形象照,朋友给我介绍了一家不错的小相馆。
  一大早排队等候拍照的人就已经有好几个了,我等了半小时才轮到我。
  化妆师手脚麻利地帮我上好妆,然后拿起卷发棒帮我卷发尾。不到两分钟,我服帖的頭发就变得生动起来,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跟化妆师说很满意。
  未料,化妆师捧着我的脸比划了一下,摇摇头说:还要再调整一下。
  一个发尾,她帮我重修了三次。而在我看来,第一次的“好看”与第四次的“好看”之间,并不存在多大的区别。
  化妆师解释说,第一次调整,是因为发卷偏大,把我的脸显得略胖;第二次调整,是因为左右有轻微的不对称;第三次调整,是为了固定好发尾内扣的位置,方便不同的拍摄角度。
  我对化妆师的严谨肃然起敬。哪怕是一个发尾,都这么一丝不苟,怪不得他们能在行业里领先。
  拍照的时候,他们果然没有因为拍照角度的不同再对我的妆容做任何调整,但拍摄过程却是另一番精雕细琢。
  不出我所料,照片出来的效果相当好。
  进入一个领域很容易,想做出成绩却不简单。如果以大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出来的结果最多只能达到平均水平;想要变得卓越,严谨就得是必备的才能。
  每个行业都是如此,精品向来都是严谨态度下的产物。
  /02/
  在我从事的制鞋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手工鞋的尺寸可以接受2毫米以内的误差。
  每个工人的手法与力度不同,差异在所难免,更何况,2毫米实在是微乎其微,老板和客人都不计较,我们就更不计较了。
  多年前,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严苛的技术师傅,姓高。
  听说高师傅技术了得,却脾气暴躁,我在第一次跟他打交道时就做足了准备。在汇报工作之前,我特地拿着图纸和刚完成的样品核对了一遍,确认颜色、材质和尺寸全部没问题,才交到高师傅手上。
  没想到,我还是挨了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原来,鞋子的后包高度图纸标准是54毫米,样品实物却做到了56毫米。
  我极力为自己辩解: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样品是合格的。
  高师傅把我认为合格的鞋子扔进了垃圾桶,然后说了一番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
  样品误差2毫米,批量生产的时候再继续误差2毫米,就会离标准越来越远。
  正因为你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那2毫米的误差范围,所以永远出不来精品!
  一个好的开发员,对产品的标准应该是“分毫不差”,而不是“差2毫米就好了”!
  我被骂得委屈,却也不得不服。那一个季度,在高师傅的严厉控制下,我们的鞋子品质特别高,在行业里赚足了口碑。
  如今,我也更能理解那2毫米的含义,它可以作为我们全力以赴追求0误差之后的底线,却不能成为我们降低自我要求的借口。
  很多时候,卓越与平庸之间,就只差这2毫米的距离。要想在一个行业里做到优秀,就必须足够严谨,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03/
  每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每一份卓越背后都凝聚着千锤百炼。
  “最好”的结果必然需要有“最强”的付出与之相匹配,只有严谨的作风才能创造出顶尖的价值。
  曾有读者跟我诉苦说,单位评先进,明明水平都差不多,为什么当选的不是我?
  我问他:那你有没有比别人更强?
  他回:对手只不过比我资深一点点罢了。
  他跟当年的我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自己合格了,就能得到最好的回报,却对那2毫米的差距视而不见。
  职场上的大部分失意都是如此:明明与别人差得不远,得到的机会却似乎比别人少,有时候,就是因为那2毫米的差距让我们与机遇失之交臂。
  大部分人的平庸,不过就是比优秀的人做得差一点点,坚持的时间短一点点,付出的少一点点罢了。
  殊不知,就是因为这么一点点的差距,就足以辜负我们许多的努力。
  只有凡事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保持严谨,才能持续精进,爬得更高,走得更远。
  严谨是一种态度,是能做到100分的事情,绝不会在99分的时候止步。
  严谨也是一种信仰,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存敬畏,是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
  严谨更是一种境界,是不因挫败而放弃自己的勇敢,是不因成就而放松自己的超脱。
  想要出类拔萃,就得精益求精。(摘自网络)
其他文献
“一到6月7日,中国古代名人纷纷被考生请来,忙得不可开交,屈原不断跳下汨罗江,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的宝剑始终架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自杀;韩信呢,只赖在胯下干脆不起来……”当面对众多考生在作文中总是选用“脱离现实、回避热点”的素材时,原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这么诙谐地说道。是的,高考作文作为“天下第一题”,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社会关注度高,灵活运用新鲜素材的
这天,我独坐窗边一隅,试图放空内心学业的焦虑,于是便点了一柱禅香放于陶瓷香座中,袅袅的淡烟中夹杂着些许龙井的茗香,使我整个人不禁有些恍惚起来,我也忍不住效仿古人拿起茶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双人”。   却猛地意识到,两个身影?于是顺着黑乎乎的轮廓,看到一个小人儿倚在窗边。我仔细地打量,享受着人间有味是清欢,揉了揉双眼,简直难以置信,他穿着一件淡黄色的晚礼服,肩上镶着两颗星星,金色的围巾随风摇曳
小婉走的那天,村民们都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瞧着这个单薄且漂亮的女孩子背着行囊走出村庄,仿佛看着一只羔羊正一步步地走进狼群,而心怀忐忑却又对城市充满希冀的小婉全然没有注意到背后人们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  我的故乡是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小乡村,村南的河堤上有座孤零零的坟头。  这样独处一隅的坟头在农村并不多见,搁到一个村里更是寥寥无几。这些坟头埋得都是夭折少亡、没有成家,没当爹娘的人。按照老人的
历史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唐解元并非风流不羁,也未点过秋香。他的确性格放浪,年轻时纵酒成性,成年后“佯狂使酒”,到了晚年又借酒浇愁。唐寅一生潦倒,始终与“酒”相伴……风流才子唐寅自明代至今一直是被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到了近代,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邵氏陈思思版的《三笑》和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都堪称经典。近日,由相声演员郭德纲操刀的喜剧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又嬉笑上映。
我是在离伦敦不远的地方出生的,但是在学完了手艺后,就进了伯明翰的一家工场 (也就是你们说的工厂)干活。我学手艺的地方离我的出生地但脱福特很近,我学的是打铁,我叫约翰,因为我的头发稀少,所以从我十九岁的时候开始,大家就都叫我“老约翰”了。而如今我已经五十六岁了,我的头发和十九岁的时候比起来,好像既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想让我在这件事上讲点新动向是不可能的。  到明年也月份,我结婚就整整有三十五周
1.樱岛火山,拍摄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2.樱岛火山喷发3.满月照耀下的零下十摄氏度的湖面,拍摄于鹿儿岛县  即使在2011年难以形容的灾难之后,人们仍然留在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我们要继续生活在这里,任凭这种强大的自然力量摆布?也许是因为居住在这里的风险被景观的非凡美所补偿了吧。1.安静的内海像一个湖,拍摄于德岛2.春天时,萤火鱿会在浅海产卵,海湾犹如银河一般,拍摄于富山县摄影之友×宫武健仁  TAKE
有一次,记者采访余光中:“您是一个大诗人,您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吗?”余光中回答说:“生活里面光有真理、有美德还不够,还应该有艺术、应该有美。有一位美国亿万富翁,他很喜欢他的小女儿。有一天他看到小女儿带笑地走过来,心花怒放,那一刻他就在想如何形容他的女儿多么可爱,他想了半天说,啊,你美丽得像一张百万圆的大钞!这说明,一个人虽然很富有,可是在诗意生活上可能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因为没有想象,连赞
硝烟还未从莫斯科散去,这里的居民依旧日惶恐不已,或远或近的枪声只能吓哭几个年幼的孩子……  这年的雪来得很早,给镇子带来片刻喘息的宁静。但雷特诺夫太太紧绷的神经却丝毫无法松弛,因为她的家里,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是圣诞节的前夕,但镇子里没有一棵圣诞树。雷特诺夫太太坐在噼里啪啦烧得火红的炭盒前发呆,空旷的房子里,只有此处还有些许的声响。  忽然,有一串敲门声,雷特诺夫太太打了个寒战,条件反射似的
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中,是因为心中坚信怒放的生命最美;蒲公英不惧远方,漂泊于沃野中,是因为心中坚信天空之外必有归宿;雄鹰不屈命运,毅然坚守在顶峰中,是因为心中坚信,艰苦的锐变,离梦想最近。在人生重要关头,就该鼓足勇气奋勇一搏,去寻找最近应驻足的地方,去寻找那境界的彼方,而信仰便是那颗基石,即使不能到达彼岸,还有一颗永不曾停歇的心。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中国人最缺的是信仰”。在他看
街头摄影最初与新闻纪实摄影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摄影师赋予其主观的色彩,它又变得更加私人化。随着技术革新,街头摄影逐渐发展出7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无限的可能性。01相机发明初期的街头尝试  在摄影术发明之初,街头就成为了摄影师们的观察对象,他们用各种类型的相机捕捉街头的建筑和人群,但由于器材的繁重,当时的照片风格也仍以画意摄影为主流,并未出现太多表现街头的作品。  1838  第一位實用摄影术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