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电子乐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该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启蒙性质,对小学生的科学意识观念形成具有积极影响。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科学教育也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除了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之外,该学科还应该渗透学科理念以及学习方法,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本研究中分析培养小学生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引言:
  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科学教育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来说,科学学习其实也具有一定难度,加之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也是造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结合小学生的利学素养培养需求,针对性作出教学改革。
  一、提高课堂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1]。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黑暗的环境利用生活中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如毛衣等)与皮肤摩擦产生静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静电产生的原理进行讲解。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行生动的讲解,学生便能自然而然的将理论知识牢记于心。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科学
  就科学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来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在指导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致力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这里所说的观察不同于看,即观察要在事物的表象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内在含义的认识。对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养成在科学教学中可从观察目的性、观察敏锐性、观察持久性三方面入手。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即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而不是针对有一种现象进行盲目的解释;观察的敏锐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稍纵即逝”的科学现象的扑捉能力,并从中发现规律;观察的持久性就是指学生对观察对象所保有的耐心和毅力,这种持久性的培养提升学生注意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作用[2]。例如,在学习“蚕的生长变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培育一只生长中的毛毛虫,观察它由毛毛虫变为蚕蛹最后变为蝴蝶的过程,并写相应的学习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生命的力量,知道观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透过现象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探究的自主能力
  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是小学科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养成对小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因此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应该做好这部分工作。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会毫无保留地将问题答案告诉学生,不重视引导、启发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3]。例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玩磁铁”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在学生发现磁铁能够吸附物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检测磁铁吸附物品的特点,如铅笔、纸张、小刀、布片等等,学生在自主实验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是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第一步。
  四、善于总结,学会反思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4]。失败是成功之母,犯错可以为学生深入思考创造条件。例如,学生在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声音产生的因素、方式有哪些?是凭空产生的?还是需要媒介传导。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了解了同学们的观点,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由教师将原因说出来,学生便会将正确的知识牢记于心。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让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中掌握正确的知识。五、选用全面评价方式
  小学科学是一门不断探究的学科,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通过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具有的优点发光发亮,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帮助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 “神奇的机械”这一章中杠杆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验证杠杆存在的优点,确定怎样使用更省力。其中一个学生只是简单的试验了一下,就得出结论;另一位学生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与上一位学生相同结论。教师判定结论都正确,但是在对两位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严谨对待。如果只是简单的根据结果判定,两位学生结论都对;如果根据得出结论时间第一位学生显然更为突出,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第二位学生表现出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是一种难得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给予高度评价。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付出漫长的努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好准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刘性的教学计划,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助力。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旨在促进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海兵.小学科学开展生活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03):214-215.
  [2]冯莎.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亚大教育,2016,32(06):341-342
  [3]崔江会,李同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华少年,2018,21(29):165-166.
  [4]王云云.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情感读本,2018,21(27):135-136.
其他文献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地处珠江源头,但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共存,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有关部门的
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的正常供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人们一直所需要的。设备维护对电网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电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覆盖的
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为期两天的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我就会议情况作一简要总结。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并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也深刻改变了金融业的
郑平洛区域水量应急调度研究.是为应对郑平洛地区严重干旱缺水、遭遇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以及发生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启动水量应急调度的状况时,将隶属于不同流域、不同行政区域范
对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水资源管理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三条红线控制制度,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建设、积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及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在用电过程中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中压开 关设备作为在电力使用过程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开关设
新余是江西省中西部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境内大小河流25条,各类蓄水工程2837座,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江南水乡城市.竟然成为全国400个缺水型城市之一。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新余市积
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电能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电力企业是国家的重点企业,建设与发展电力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配电的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短路及断路等
神经网络模型一直是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归纳总结我国学者针对神经网络在信用风险评估中应用的研究文献,为今后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