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连溪村的蜕变 田园披锦绣 山村换新颜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国庆假期,作为翁源县“农博会”的主会场,江尾镇连溪村吸引了全国各地10多万的客流量,成为了该县最为热门的景点之一。
  但令人不可想象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引人驻足的美丽乡村,数年前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无名小村。
  她的蜕变始于2016年,随着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连溪村的蓬勃开展,特别是韶关市纪委、粤北人民医院两个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进驻,使得连溪村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乡村旅游火起来了,乡风文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从无名小村到生态旅游村的美丽蜕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换来的还有荣誉。连溪村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同时获“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示范点、市卫生示范村、市妇联工作先进村、县农村党建党风廉政示范村”等荣誉。
  产业帮扶 村民生活富起来
  决胜要有决心,开局重在开头。帮扶工作队自进村驻点以来,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驻村扶贫各项工作。
  “连溪村属于革命老区,有6个村民小组,200户790人,耕地面积657亩。精耕细作长期以来是该村的传统,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荷兰豆,养鱼和米面加工为主。远近闻名的连溪米面正是这个村的特产。”驻连溪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梁音告诉笔者。
  连溪村长期以来经济来源单一,发展相对落后,驻村工作队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村风美、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提升的“四美一提升”目标,为连溪村打造一批具体项目。3年来,帮扶单位共争取资金2573万元,其中整合行业资金1750万元,自筹及其他资金823万元,共完成帮扶项目22个。
  发展当地产业是村民致富的根本。扶贫工作队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持的重点,以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为村民发放了荷兰豆、三月豆和百香果种子(种苗)和化肥,提倡规模种植经济效益高农作物;光伏发电项目(光伏车棚、光伏礼堂)工程建设于2017年1月完工并网发电,每年收益1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入股金叶公司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
  在产业的带动下,扶贫单位还按照“一收益两奖补三扶持四保障”的方法,进行“一人一策、一户多策”帮扶。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讲解示范等形式,组织种植务农技术培训和就业推荐,村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项目带动和自我努力,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9000多元,增幅200%以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兜底保障,享受低保金或五保金补助。24户贫困户有10户是2016年预脱贫,有10户是2017年预脱贫,有2户是2018年预脱贫,新增2户2019年预脱贫。预脱贫的20户全部达到“八有”标准。
  扮靓村庄 乡村旅游火起来
  近年来,连溪村紧扣“布局美”的主题,突出“环境美”这一重点,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走“农旅结合”之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走近连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新修建的连溪大桥,如今,车辆、行人都走新大桥进出村庄,不再为桥的安全性和夏季暴涨的河水所困扰。这是连溪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在3年以前,村子里的人们还是过着垃圾到处扔、夜晚一片漆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生活,村民生活、出行都很不方便。
  该村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筹集资金,完成了连溪大桥、河堤景观、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屋、文体广场、养老服务广场、党群连心广场、百姓舞台、太阳能路灯、公路硬底化、自来水升级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等项目建设。
  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展全村区域的环境整治,动员村民拆除猪圈、旧屋,清理杂草、杂物,清除沟渠水体漂浮物和沿岸污染源。还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全面保洁收运,实现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灌溉难等问题,有效改善帮扶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连溪米面文化展馆、竹溪公园等规划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连溪村还开发了50亩农业试验田,探索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经济之路,并吸引外地人组织了插秧比赛、劳动节和儿童节亲子活动,翁源县九仙桃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和首届生态农业博览会也在连溪村举行,仅端午节3天就有游客两万多人,国庆节7天客流量超10万人次。
  如今的连溪村,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点缀山水田园之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直抵农户家门,一丛丛草木生机勃勃……一幅和谐温馨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连溪村徐徐展开,映入眼帘的是到处扑面而来的清新优美的生态气息。每到傍晚,运动场上满是汗水奔跑跳跃的身影,养老服务广场内则是三五成群聚在一块乘凉谈笑的乡亲,小朋友们则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村民的生活十分惬意。
  接下来,村里还将重点发展农家乐、民宿、“企业+农户”生态立体种植等多种业态,让村民分享到更多新农村发展的成果。
  示范帶动 乡风文明美起来
  在合理规划乡村建设的同时,连溪村不仅注重外在村容村貌提升,也注重深挖乡风文明内涵,积极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制度约束、倡议承诺、考核奖励等多项措施整治村庄卫生环境,打造宜居休闲乡村;并通过开展系列村风民风评选活动,推选出不少“卫生示范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以身边人带动教育身边人,新型乡风文明建设已渐成型。
  “通过党员带头干,干给群众看,再加上监督制度的制定,村里逐渐形成了文明乡风,随意倾倒垃圾、车辆乱停乱放、家禽家畜散养等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一位村民如是说。
  此外,连溪村每年举行的“爱在连溪文明连溪”村风民风评选活动都会成为村里的一大盛事,在各类党员示范岗的带动下,人人争当五好家庭、文明之星、卫生示范户,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让村民拥有了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他文献
摘要:追溯德国林学的奠基人汉斯·卡尔·冯·卡尔洛夫奇的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及其对后世森林管理的影响,指出二战之间原子弹的使用使得我们生活的时代与之前的时代发生了巨变。利用欧洲和美国的诸多例子说明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正在发生巨变,提醒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脆弱的年代。通过对历史时期一些人地关系和谐相处的例子的考察,指出与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至关重要,可持续性不是鐵板一块的原则践行,而是建立在不断修正
期刊
阳春三月,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板桥镇大山坳里的白果村,桃李芬芳,但依旧乍冷还寒。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家里,三个孩童正围着火炉玩耍,他们是三个孤儿。这时,一名戴眼镜的男子微笑着走了进来。  “咦,万伯伯!”三个孤儿中,年龄最大的6岁男娃刘勇勇一下跑过来,紧紧抱住来人的腿,大声叫了起来。  刘勇勇抱着的人叫万寨雨,是广州市花都区来织金县挂职的一位干部。今年1月,他把三个孤儿的情况发在了微信朋
期刊
红色高乾故事多,层峦叠嶂影婆娑。  烽烟唤醒穷人梦,赤帜高扬甜竹窠。  埔北蘇区辉古邑,闽西特委斩妖魔。  当年僻壤黄花笑,全面小康奏凯歌。
期刊
今年,曲江老区马坝镇杨梅喜获丰收,预计产量30多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10%,预计产值2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  韶关市曲江慧源果场有限公司是韶关市最大的水果种植基地,也是老区马坝镇生产杨梅的主要基地。为了开展精准扶贫,助力农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曲江慧源果场采取了“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韶关市曲江区广通源水果專业合作社。慧源果场产出的东魁杨梅,果色红紫,果质娇嫩,果味甜酸爽
期刊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来临之际,梅江区持续深入开展“诗画梅江颂党恩,苏区精神永流传”系列活动。在长沙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后,全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启动仪式在长沙镇上罗村陈公坪举行。随后,在其故居三角镇龙上村联芳楼门前举行了梁铮卿烈士故居保护修缮启动仪式。  近年来,梅江区高度重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系统整理、修缮了梅州学宫、朱云卿故居等一批革
期刊
调 研  5月9日,乘赴大埔县出席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之际,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梅州市老促会会长罗德宜等一行,到该县桃源镇调研革命老区建设工作。陈开枝一行在桃源镇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来到桃源镇水口牌坊、桃锋村、团结村、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进行调研。  在桃锋村,陈开枝一行来到大埔县部委扩大会议旧址郭氏敬业学校,详细了解桃源镇的红色历史文化、革命遗址利用保
期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0年前,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启动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行动。40年来,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7%,对世界减贫事业贡献率超过70%,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治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优势、市场经济优势、社会资源优势,不断
期刊
7月1日上午,由指导单位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梅州市民间工艺研究会、广东鸿艺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林风眠艺术馆、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有限公司,协办单位梅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梅州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在梅州客天下开展,吸引了广大民众包括民间工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这次展出作品,是梅州民间工艺创作水平的又一次集体亮相。据了解,这次参展作品,汇集了梅州市民间工艺研究会近4
期刊
6月27日下午,茂名市老促会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成立三十周年文艺演出,茂名市老干部歌舞团和市老促会系统的同志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广东省、茂名市老促会有关负责人,各区、县级市老促会代表和市直有关单位代表共同观看了文艺演出。  当天下午3时,文艺演出正式开始,大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旋律激昂,歌声嘹亮,歌颂了党的革命事业克服艰难险阻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舞蹈《张灯结彩》让
期刊
五月下旬,蝉鸣荔熟时节。与往年一样,茂名市老促会这几天又忙碌起来了—他们要为10所老区學校赠送15万元的书籍。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16年,茂名市老促会开展的智力扶贫活动已进行到第12年,共支出资金100多万元,资助技校学生950人。能够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增加一条新路呢?此时,深入老区调研的同志反映,一些老区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而学校专项经费有限,社会赠书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