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动手实践活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因此,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活动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动手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一般我们将数学实践活动分为五个步骤:①材料准备;②明确目标;③学生动手实践与观察思考;④成果展示;⑤教师总结评价。其中“明确目标”是老师对于操作活动进行定向,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操作活动的意向、确定操作活动的主题。“成果展示”是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观察思考后将获取的经验与信息用文字或者图表、模型等展示出来,并能作出相应的解释。“教师总结与评价”是包括了整个过程的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与交流等。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先准备了材料:萝卜和小刀(步骤一);然后幻灯片勾勒出萝卜的形状是个圆柱体,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把圆柱(萝卜)转化成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步骤二);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萝卜和小刀,对照书本,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步骤三);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步骤四);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后,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和高,变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步骤五)。
  二、动手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意义
  1.以动手实践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調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千克和克的概念,我将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沙,然后拎起来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克重的2分硬币,感受1克有多轻。
  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次,真实感受了1千克和1克的概念后,继续从生活出发不断深化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如从一包盐到一粒黄豆的轻重引出了“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用量化方法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需要。在认识了千克以后,再安排学生认一认不同的物品有多重,如观察电梯的载重量,妈妈在市场买的菜有多少千克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动手操作一次感受千克的概念。因为亲临生活环境,孩子们会联想起生活里各种物品的重量是用克与千克表示的,这样就即达到了教学目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借助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很为困难。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上,必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等操作来感知空间与图形的特点。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知识掂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让学生从触觉上感知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又如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也需要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面积是指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3.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亲身实践,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加深对所学知识全面理解的同时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例如,在教学“对称”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蜻蜓、蜜蜂、蝴蝶的图案特点,然后再出现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是怎么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性归纳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的学习有着迁移的理解。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给每组提供两套实验材料。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另一套是空心的底高都不等的圆柱与圆锥。在各组学生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下借助水和沙子等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分组实验,探究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当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或者同底同高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总之,动手实践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志勇.动手操作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思考与探究田[J].中小学电教,2004,(9).
  作者简介
  邹淑侠,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作为众多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大力倡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我们应该重视美术教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侧重点,将教育精力投放到美术教育的能力培养上面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挑担者,肩负着祖国未来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蕴含着數学和大量的数学思想,与此同时,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二者紧密相依。为了达成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提升,促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作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以期能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定的基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数学教材中的知
目的:观察低氧对大鼠肺动脉中5-羟色胺1B(5-HT1B)受体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了5-HT1B受体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变化。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3周组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的左室局部心肌功能。方法:将40例EH患者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LVH)组(14例)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2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146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经过,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现状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期刊
Ryanodine受体(RyR)作为肌浆网/内质网的钙释放通道,在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RyR结构、功能的变化与某些心血管疫病密切相关,并证实某
心力衰竭(HF)发生与发展的同时,会伴随着心肌负荷增加,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心肌细胞间质的纤维化,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等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可通过血清学检测HF的生化标
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我国4万亿元投资计划接近尾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民间投资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帮忙学生学会学习,以激发和持续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优化课堂教学当成教育的主渠道,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景,指导学生用心地运用语言,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习惯都较差,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获得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