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一个信号,炎热的夏季来啦!
  (3)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中,蝈蝈是怎么鸣叫的?
  (4) 这时,你觉得“鸣”字仅仅指鸟叫吗?“鸣”字一开始指鸟叫,后来很多动物的叫声、机器发出的声音,可以用“鸣”字来表示,“鸣”字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5) 刚才的打鸣声,吸引来了一位小朋友,他正打开门,用耳朵仔细地听呢。“闻”字在一开始就表示听的意思。① 《春晓》这首诗里就有“闻”这个字。(映示:闻啼鸟)诗人在闻啼鸟,就是在听鸟的叫声。盲婆婆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用耳朵做什么?(映示词语:听闻)我们班的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发言,我是早有耳闻,(映示词语:耳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映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在你们班上课,我耳闻目睹,(映示:耳闻目睹)觉得果然如此。这里的“闻”字,表示的都是听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② (映示:桂花图)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最近,我们校园里的桂花香,吸引了同学们去闻一闻。这里的“闻”字还表示听的意思吗?是生活经验让我们理解了,这里的“闻”字,表示用鼻子闻气味的意思。③ 老师每天晚上都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节目。这里的“闻”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字典是个好帮手,于是,我就查字典理解“闻”字的意思。(映示字典解释,选择意思:A. 到;B. 消息;C. 用鼻子闻气味。)“闻”字一开始表示听,字典里的第一个解释往往都是最初的意思,现在意思改变了,主要用来表示消息的意思。
  二、 创设情境,会运用
  1. (出示字卡)刚才的生字像变魔术一样,来到了我们身边,去掉拼音和图片,你们还认识它们吗?一起读一读。
  2. 这五个字组合在一起,就能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接受挑战,配合我一起讲这个故事?(请出五位同学各拿一个生字,背对着大家)挑战要求:注意倾听,反应迅速。台下的同学做小评委,下面老师讲故事,当故事讲到这个字的时候,请转身出示这个字。
  (映示情境图)公园里树木葱茏,景色优美。有一天,一位小诗人来到了小亭子旁边(亭)。他停下了脚步(停),侧着耳朵仔细倾听(闻)。奇怪,这么茂密的树林里没看到一只鸟(鸟),只是能听到鸟鸣声(鸣)。
  3. 故事讲完了,祝贺你们挑战成功。接下来,请再接受挑战。同学们请选用其中的一个字组个词或造个句子,说到哪个字,拿相应卡片的同学就可以回到座位上,这张卡片就送给他作为奖励。
  4. 这几个汉字真会躲猫猫,这时又躲在了一首小诗里。(出示诗,“亭、鸟、停、鸣、闻”用红色字表示)师示范读,一行一行出示。
  5. 认识了汉字,我们不仅可以读准小诗,还可以读得很有趣,像老师这样打着节拍读一读,还可以和老师对着读。(师生对读,情境表演)
  6. 理解了字的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诗的画面。(播放鸟鸣声)这么美的小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带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小树林。
  三、 学写生字,重指导
  1. (出示“亭”“停”“闻”“鸣”)汉字不仅有趣,看上去也很美观。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学会读帖,读帖指的是观察笔画和汉字结构的特点。
  2. “亭”字:关键笔画是秃宝盖,这笔好像是字的骨架一样,偏正居中压线,字才能写得规范、端正。(师范写,生书空)“亭”字的“口”字要写扁,秃宝盖拉长,压在横中线上,丁字腿儿立中央。
  3. (映示动画)“停”字是由“人”和“亭”组成,就好比一个瘦子和一个胖子走到一起,瘦子往左挪,让出地方给胖子,书写时左窄右宽。就如同做人一样,两人要互相谦让,相互照应。(师范写、生书空)
  4. 请你们像老师一样读帖,观察笔画和汉字结构的特点。“闻”字是半包围结构,“门”字左短右略长,“耳”字大小要适当。
  5. “鸣”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鸣”字从结构上看左窄右宽。“口”在田字格的左上半格,鸟字的竖折折钩从竖中线起笔,一横伸出托住“口”。
  6. 学生描红、仿写。映示学生作品,师评价示范,生评价。同桌互改修正。
  7. 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看图,记住了字的形状、理解了字的意思,希望大家以后做个有心人,到生活中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卫岗小学)
  一、 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认识这种鸟吗?(生:丹顶鹤。)
  师:对,请看老师写出它的名字。(板书:丹顶鹤)谁来读准它的名字?(生读)注意这个“顶”字是后鼻音,谁能再来读一读?(生:丹顶鹤。)
  师: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丹顶鹤的什么呢?
  生:向我们介绍了丹顶鹤的美丽。
  师:对!(板书:美丽的)咱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这种鸟特别美丽,我们声音轻一点,可不要把它吓跑了啊!
  【设计意图】因为没有前置性学习过程,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不能太空洞深奥,所以出示了优美的丹顶鹤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师:它为什么叫丹顶鹤?它还有一个名字,你知道吗?丹顶鹤美在哪儿呢?现在,请你把书打开,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一想。(师范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容易添字、漏字,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因此范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中适时地范读,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让学生读好,教师就必须先示范好,充分发挥范读的引领作用。
  三、 细读课文,欣赏丹顶鹤的美
  1. 颜色美。
  师:丹顶鹤究竟美在哪儿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丹顶鹤的美!(生自由读)
  师:谁能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丹顶鹤的美?
  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师:这句话是讲丹顶鹤的什么美?
  生:讲的是丹顶鹤的羽毛美,有白的、有黑的。
  师:这句话说的是丹顶鹤的颜色美。丹顶鹤全身都是白的,只有翅膀边儿和脖子是黑的。我们来读一读“脖子”这个词。“脖子”的“子”字读轻声。还有一个词“翅膀边儿”,谁会读?
  生:翅膀边儿。
  师:很好,儿化音读得真准!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小朋友们,黑白分明也是一种美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如果语速再快一点,就更棒了!
  (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把两种颜色突出来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发现修订后的“实施建议”中对话的主体由“三者”变为了“四者”,这多出的一员就是“教科书编者”。实践证明,“教科书编者”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可或缺。优秀文章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但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却数量有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一册书也就二十来篇吧,哪篇文章被选人教材,有怎样的教学价值,适合哪个年级
期刊
一、 “神话”导入,认识英雄  师:上课前来考考大家,看这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现三幅神话故事的图片)  生:《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师:这三个故事都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教师板书)  师:这些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位英雄一样的神。“盘古开天辟地”中是谁?  生:《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  生:《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生:《夸父追日》中的夸父。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
期刊
识字教学中  理三个方面。小学识字教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又不能凭空想象。教师应该在不违背汉字构成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汉字进行准确的讲解。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碧”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位王先生,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乍一看,觉得新奇有趣,押韵好记,但与“碧”字的本义毫无关系,只记字形,不解字义,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就不能在阅读以及写作中,更好地应用汉字。正确
期刊
2004年4月19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应邀再赴乌海市培训。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次邀请我们调研、培训的乌达区仅有13万人口。这里的市民土生土长的不多,大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因此,这次活动安排创下了我们调研、培训的五个之最: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针对性最强,研讨最深入,课改的热情最高。  所谓“时间最长”,是说这次培训安排了满满4天。20日上午
期刊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改编于“非典”时期的一篇新闻报道。由于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非典”时期,他们对“非典”的危险性感受不深;加之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平凡人的事迹,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借助文本质朴无华的语言来体会人物不平凡的精神,并为这种精神所感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先后三次的试教与反思中,我逐渐明晰了本课的教学轨迹,向着简约而丰满的教学境界前行。  一教
期刊
姥对乡亲们的爱、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姥姥的爱,则是文章的暗线。  学生在我的点拨下,不难发现“剪纸”传情,就是文本内在的“穿珠”之“线”,而文中小屯窗上贴着的剪纸、乡亲们的夸奖、姥姥的剪纸情景、结尾的抒情,就是这两根线上的“珍珠”。主“线”贯穿始终,“珠”才有序不散。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阅读时更容易抓住主线,理清文脉,逐渐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阅读思路因此更清晰。  二、 立足关注——文
期刊
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二要常态地记录。每天写一点文字,只要是真诚的就是有价值的。它不仅是一份思考的记录,一次行走的痕迹,更是快乐的蓄积,幸福的储备。三是常态地沟通。在生活中沟通,在网络上沟通,与有肝胆人共事,与有情怀者共生。他们会激发你,点醒你,影响你。一个常态阅读、写作与沟通的教育人不会寂寞,不会倦怠,不会抱怨,因为他始终在反思、重构、丰富和体验。生存状态的优化与物
期刊
三年级是同学们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努力静下心来,绕开一些信息时代的浮躁,和他们一起用好语文书。  一  家长们来听孩子们上《海底世界》一课,我决定只用一本语文书和一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课。平时语文学习,相关的图片、视频都是预习或复习时使用,我想借助这次课堂聚会,启发家长和孩子更多地阅读文字的乐趣。我有点冒险。但是我很愿意呈现真实的课堂。  一上课,我就提出问题:“去过海边的同学,请举手!
期刊
中间还是碧绿的,似乎正在抵抗着冬天的到来,保护着那最后一丝春意。  在阅读了这三个片段的基础上,笔者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它的叶子是从四周慢慢往里黄的呢!”“茶花是个小个子。它的生命力极强,这朵谢了那朵开,粉色的花朵在绿叶中显得格外美丽。”“还有那竹林,远远地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但走近一看,竟然许多叶子都是黄色的,令人吃惊。”有的同学甚至发现了自己心中的变化:“在这寒
期刊
一、 欣赏雪花,激趣导入  1. 教学“雪”字。(出示雪花飘的图片)冬天来了,天空中飘起了一朵朵晶亮洁白的小雪花。(板书:雪)雪花飘呀飘呀,一会儿往下,一会儿又被风吹起来。(教师用手势提示第三声)“雪”字,上面是个雨字头,水蒸气遇到寒冷空气变成了一种六角形的白色冰晶,就是雪花。雪花飘落在地,人们用扫帚清扫地面,“雪”字下面部分的横山,就像是扫帚的样子。  2. 它们飘呀飘呀,都飘落在哪儿了呢?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