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1型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9年1~7月在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1型阈值前ROP患儿23例4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28只眼,女性9例18只眼。患者平均出生胎龄(28.06±1.73)周;平均出生体重(1.14±0.19)kg;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时平均矫正胎龄(34.38±1.41)周。首次IVC前采用A型超声测量患儿眼轴长度(AL)。根据AL计算对应的注射剂量范围,AL分别为14.23~ 16.19、16.20~ 17.57、17.58~ 18.63 mm的患儿,其康柏西普注射剂量分别为0.015、0.020、0.025 ml(分别含康柏西普0.15、0.20、0.25 mg )。所有患儿首次IVC剂量均为0.015 ml。首次IVC前1 d以及IVC后1、7 d,抽取患儿动脉血2 ml,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治疗后随访时间≥1年。随访1年后首次IVC治疗有效率、复发率采用χ2检验;注射次数、注射间隔时间、视网膜血管化时间以及患儿血清VEGF浓度的短期变化采用t检验。

结果

首次IVC后1~3周,所有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血管纡曲减轻;虹膜新生血管消退。首次IVC后1年内,16只眼因视网膜有无血管区交界处出现新生血管行第2次IVC。患儿行第2次IVC时的平均矫正胎龄为(40.56±3.81)周。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15、0.020 ml者分别为2、14只眼。第2次与首次IVC平均间隔时间(40.89±8.99)d。行第2次IVC的16只眼中,8只眼因视网膜有无血管区交界处再次出现新生血管行第3次IVC。患儿行第3次IVC时的平均矫正胎龄为(43.00±1.41)周。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20、0.025 ml者分别为3、5只眼。第3次与第2次IVC平均间隔时间(28.60±6.07 )d;第3次与首次IVC平均间隔时间(69.20±12.40)d。终止随访时,所有患眼治疗有效(100%,46/46)。其平均注射次数(1.52±0.76)次;视网膜血管化时间为平均矫正胎龄(46.31±3.42)周。首次IVC前1 d及IVC后1、7 d,患儿血清平均VEGF浓度分别为(111.21±148.71)、(25.60±27.71)、(42.99±38.01 )pg/ml. IVC后1、7 d患儿血清VEGF浓度较IVC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4、-2.779,P<0.05);IVC后7 d患儿血清VEGF浓度较IVC后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5,P<0.05 )。所有患眼均未行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未见与药物或治疗方式相关的晶状体混浊、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发生。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1型阈值前ROP有效;治疗后7 d患儿血清VEGF浓度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武汉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种类和浓度及其与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武汉城区花粉播散特征和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人次数以及同期过敏反应科变应性鼻炎患者花粉过敏原检测结果。花粉资料来源为同期采用容量法在武汉市进行的为期1年的空气采样,对采样进行镜检鉴别气传花粉种类并计数,计算出各种花粉的浓度。搜集同时期来院就诊的变应性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
骨肉瘤是间叶组织起源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均主要集中在治疗上,但可靠的预测指标或评价系统对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等也非常重要。与骨肉瘤预后相关的临床预测指标较多,根据其特点可大致分为9大类,每类指标均有其优点和不足。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指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骨肉瘤的预后。
目的 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RRTI汉族患儿76例作为
目的基于呼出气在线分析系统筛查苯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m3)、3、32、324、648、1 296 mg/m3六个组,采用静式吸入法进行苯染毒28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小鼠血浆染毒HL60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次电喷雾电离源高分辨质谱(SES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研究,机器人辅助下的外科手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因其具备微创、精确、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而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