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降压 生活照旧?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jia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大妈患上高血压后,找医生给开了药。一开始,王大妈的血压还比较高,就很认真地每天监测血压,原来每天都打几个钟头的麻将也暂停了。但后来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了,王大妈就放心了,她只管每天按时吃药,不再测血压,麻将活动又恢复了……
  像王大妈这样“只管吃药,其他照旧”的高血压患者不占少数。很多人认为吃了降压药,血压恢复正常后,只需要自己买药吃,就再不用到医院定期看病,也不测量血压了,原来经医生劝告后已纠正的不良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又恢复原样。笔者认为这样做并不可取。即使吃了降压药,以下4个方面仍然不可忽视。
  
  跟踪随访,不良反应常汇报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抗高血压药也不例外。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需要跟踪随访。例如:国内还普遍使用的复方降压片、罗布麻片、降压平、降压灵等,均含有利血平或罗芙木碱,这类药比较便宜,但长期使用有引起抑郁症、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可能。因此,患者要经常与医生沟通,将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医生视情况随时调整用药剂量或药物品种。
  即使是目前比较推崇的不良反应较少的两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雷米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即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沙坦类”),对准备怀孕或正在怀孕的女性也是不适宜的。年轻女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此类药物,若不做监测,一旦怀孕,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调整药物,变化之中稳血压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血压也会发生波动,药物剂量和用法也应做相应调整,决非一成不变。
  而且,绝大多数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时间推延,病情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原来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疗效也可能不如以往那么有效,或可能产生某些耐受性。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必须重新调整用药剂量或加用其他降压药。这些医疗方案的调整或改变,必须由医生来选择和作出决定。
  
  综合防治,日常习惯无小事
  
  必须指出,高血压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毫无疑问,降压药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但日常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对调控血压也相当重要,决不能忽视这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事情。例如通过戒烟、低盐饮食、减肥、适当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等,可使不少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不吃药血压也可降到正常,即使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必须长期坚持上述非药物治疗,同样也会带来很大裨益。此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或糖代谢紊乱,也必须做相应处理,唯此才能提高高血压防治效果。
  
  定期检查,重要器官不受伤
  
  高血压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重要靶器官损伤,最常见有: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时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此外,高血压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状况做相应的检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上述分析,我想广大高血压患者能够理解,光吃药不看病,不做定期检查是很难防治好高血压的。
  编辑/余曼 yuman@cpcw.com
其他文献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单味降糖中药  黄连 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轻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
山东泗水冯长昕读者来信,介绍了他的“老年养生四要”:
眼睛出了点小毛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点外用药。而眼病的外用药主要分眼药水和眼药膏两种,这两种药物有没有优劣之分,在使用上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首先,在适应证上,急性细菌性结膜或角膜炎症使用眼药水更合适,不宜使用眼药膏。因为涂眼药膏后,会形成结膜囊密闭环境,散热差,局部温度高,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可能加重病情。  而对于重度干眼症、角膜溃疡等疾病,就要配合使用眼药膏了。由于眼药膏内含油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