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应用Holo导管标测,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IVC-TA峡部)出现完全性双向阻滞,治疗Ⅰ型心房扑动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 方法11例I型心房扑动患者,应用Holo导管标测技术,根据冠状静脉窦口和右房下侧壁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变化,对峡部进行导管射频消融,以达到峡部完全性双向传导阻滞.结果11例患者分别于心房扑动(4例)和窦性心律(7例)时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峡部均发生双向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口和右房下侧壁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单一方向,右房传导时间分别延长(56.0±2.3) ms 和(53.0±4.6) ms.随访3~34个月,无一例复发,仅1例出现心房纤颤.结论应用Halo导管标测技术,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IVC-TA峡部,以确定峡部双向传导阻滞,是射频消融心房扑动的可靠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亚砷酸对不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为对象,不同浓度的亚砷酸处理细胞后,用MTT比色分析法反映细胞增殖变化,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峰的出现,Annexin-V染色荧光照相证实凋亡的发生.结果 0.5~10μmol/L亚砷酸对良性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而该浓度砷剂对A4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我科收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2组,即切脾组(11例)和保脾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与血象改变. 结果切脾组术后14 d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9±1.6)×109/L、(310±32)×109/L,明显高于保脾组(3.7±1.4)×109/L和(104±41)×109/L(P<0.01).术后第7天切脾组
目的认识儿童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论证B-NHL-CCCG-97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33例B-NHL患儿,通过病理活检做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型,结合影像学检查
采用注凝成型技术制备刚玉质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高温粘结剂的加入量对制品的强度、平均孔径、孔隙率、渗透性等性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p2 7kip1、周期蛋白E(cyclinE)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 ,对 32例胰腺癌及癌旁
目的探讨以强化肌力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脊髓动静脉畸形(A 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术后截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11例脊髓AVM术后截瘫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例,术后进行躯干 和下肢肌群强化肌力训练6~12个月,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5例,术后自然恢复.所有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及1年后用脊髓损伤标准神经分类法(the standard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缓解时和缓解期微小残留病(MRD)的水平和变化以及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关系。方法用改良一步煮沸法提取脑脊液DNA,酚/氯方法提取骨髓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极限稀释定量PCR法追踪检测微小残留病,数据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模型等。结果46例急淋患儿缓解时骨髓MRD定量值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狼疮性肾炎(LN)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L-13可抑制细胞免疫,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我们检测了LN患者血浆及肾组织IL-1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
采用SEREX法筛选了自行构建的中国人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 ,得到 2 7个阳性克隆 ,其中 3个为全长c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所获得的 2 7个克隆分属于分化抗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