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探索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08月--2021年08月对本院纳入的10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5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研究组5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康复治疗。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LVEF、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联合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运动耐量,促使其心功能提高,值得现代临床广泛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康复治疗
  冠心病进展缓慢,病程迁延,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逐步增多,对人类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1]。因此,及时解除冠脉狭窄,恢复冠脉血运,为心肌组织细胞提供充足的血氧支持,是现代临床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介入手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改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效果,特此联合应用了康复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观察对象10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均于2020年08月--2021年08月接收入院,均参照WHO世卫组织提出的诊断标准,结合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行PCI介入治疗;无意识障碍,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对研究用药过敏;精神系统疾病或智力低下、聋哑而不能正常交流配合;伴有其他肿瘤性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2例。研究组包括28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31-60岁,均龄(45.6±11.4)岁;患病时间3-9年,平均(6.1±1.8)年。常规组包括29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30-60岁,均龄(45.5±11.8)岁;患病时间2-10年,平均(6.3±1.9)年。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均>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PCI介入治疗,术前全面检查诊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患者心脏功能,通过Judkin方法,穿刺桡动脉或者是股动脉实施介入治疗。常规组5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即:100mg/d阿司匹林、75mg/d氯吡格雷,坚持用药6个月。研究组5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具体包括(1)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心脏彩超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治疗方案,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耐心指导、鼓励患者每日坚持规律运动,以此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方法散步、爬梯、打太极拳、做操等等。(2)生活干预。精心照顾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协助患者穿衣、洗漱,同时强调饮食禁忌,根据营养师的建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并保证食物多样化,以增强患者食欲,提高其机体抵抗力。(3)心理康复。主动与患者交流,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动态掌握患者身心状态面对,稳定患者心理情绪,通过心理暗示、音乐疗法,促使患者顺利渡过治疗全程,避免易燥易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引起的血压波动,确保患者心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每位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通过心脏彩超检测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通过6min步行试验测定患者运动耐力。
  1.4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计量数据以及计数信息,其中计量资料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LVEF、6MWT,以()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常规组心绞痛发作频率、LVEF、6MWT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LVEF、6MWT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發病率较高且死亡风险较大的心脏病类型,介入治疗成功之后的康复干预方案,是改善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3]。既往临床主要以单纯的、简单的运动指导为主,康复效果较差,患者自己也不够重视[4]。本研究特此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联合应用了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治疗、生活干预、心理康复三方面,结果研究组LVEF、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发展进程,根除高危因素,而且还有助于患者改善血循环,避免再次形成栓塞;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患者切身体验到康复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治愈信念,全面、迅速加快患者心功能恢复[5]。
  总而言之,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价值较高,值得现代临床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蒋旭侃,张伟明,马杨,等.基于三级康复网络的冠心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07):827-831.
  [2]张家龙,杨杨,陈倩.老年冠心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8):149-151.
  [3]彭明红,付蓉.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参与性的探讨[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02):55-58.
  [4]韩祺炜,徐晶.氯吡格雷应用于DM合并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1):4493-4495.
  [5]孟庆兰,蒲永梅,李丽昕,等.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20,42(16):2475-2477+248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骨密度及股骨颈结构参数在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变化及其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 方法 将102例患者分为骨折组(59例)和非骨折组(43例)二组.对所有患者的健侧股骨近端行CT扫描及骨密度测定(采用股骨颈骨密度),并利用CT扫描的定位像进行健侧股骨颈区结构参数测量. 结果 骨折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下降、股骨颈皮质厚度变薄、皮质厚度比率下降(均P=0.000);股骨颈宽度、颈中段髓腔宽度在两组比较
目的 评估椎体成形术治疗90岁及以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骨科56例行后凸成形术治疗的90岁以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疼痛、止痛药物、骨水泥外溢及是否发生椎体再次骨折等进行评估.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期间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用量、活动能力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再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6~32个月).术前、
脑白质疏松症(LA)在年龄8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年龄、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等被证实是LA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被认为是LA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1].随增龄,老年人高血压多表现为高收缩压、低舒张的特点,现对收缩压、舒张压及同型半胱氨酸对LA严重程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半胱氨酸;血压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 入选老年COPD患者51例,治疗组34例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呼吸操、上肢肌力训练和有氧运动训练.1年后进行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对照组17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1年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 结果 治疗组治疗1年后测量肺功能中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
摘要: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龄化为社会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都在无形中考验着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能力。因此,深入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对人口发展现状的有效回应,也是对健康中国整体发展的一脉相承。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整体发展为例,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问题,并结合发展经验,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产业发展;银发经济  2021年5月,全国第七次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早期、进展期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颗粒饲料;8周动脉粥样硬化组和16周动脉粥样硬化组,喂以含1%胆固醇+2%蛋黄粉+5%猪油的混合饲料100 g后自由摄食颗粒饲料.应用氟碳白蛋白声学造影剂行腹主动脉显像,观察造影前后腹主动脉壁病变特征并进行超声分级,记录斑块检出率,与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相对照.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直接介入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优势.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施行直接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50例,平均年龄(70.4±7.2)岁,经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股动脉组)91例,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桡动脉组)59例,比较两组的穿刺至球囊打开时间、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术
目的 探讨补体Clq对Aβ纤维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在一定浓度Aβ纤维刺激的基础上,向BV-2小胶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lq,并且利用C1qA竞争性与Ap的结合以完成对比实验,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在AB纤维刺激下,加入50nmol/L补体Clq后,上清液TNF-α浓度较单独加入Aβ纤维明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 在河北保定市区选择2个社区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社区为对照组,另一社区为干预组.在干预社区开展以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为指导,专家授课、面对面咨询、病友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管理.利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在干预前后对于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通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的变化以及空腹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性精神障碍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以评价其健康管理的效果. 方法 将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421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213例,给予常规药物抗精神病治疗、全人群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管理;对照组208例仅接受全人群健康教育及常规药物抗精神病治疗. 结果 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1),治疗后各时段干预组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