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几年前,人们很难学到医疗保健知识,因为当时只有少数专业报刊上才有这类文章。近几年,却经常有人抱怨这方面的信息太多、太乱,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至互相矛盾。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样讲,这个宣称“最新进展”,那个标明“专家认为”。让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从中获取货真价实的知识。
  要说清这事不大容易,得先谈谈背景。
  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于是,各种大众传媒都顺应潮流,把医疗保健知识当成了“看家”的栏目。然而,不必讳言,目前真正能写好这种文章的作者相对不足,而有些报刊的编者在这方面的鉴别水平也有限,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比如,新闻界有句行话:“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尽管我无评论它或对或错的资格,但却深知如果用这种标准来编写医学科普文章,出错是绝对难免的。例如,50年前,某大城市的一张颇具影响的大报就登过这样一则消息:苏联某科学家证实,用苏打水洗澡可使人长寿。结果使该市各药店的苏打粉、苏打片全部被抢购一空,没过多久,“苏打”热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但可笑的是,不久前另一张报上竟再次出现了内容完全相同的“新闻”,只是把“苏联”换成了“俄罗斯”。这大概就是不同年代的编辑都把它看成“人咬狗”了。
  应该指出的是:一方面,医学科普不同于其他科普,读者的可操作性较强。比如,报道有人登上了月球,人们知道了也不大可能自己去登;报道大气污染,人们知道它对健康有害,但个人也无能为力;报道基本粒子或其他高深理论,人们看不懂也就罢了。但是,如果你说了一种可使人健康长寿的简单方法,那就必然吸引众人跃跃欲试!
  另一方面,医学科学的新进展不宜全数当作医学科普内容来宣传。因为,全世界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进行探索的专家很多,有关文献报道真是“浩如烟海”。甚至可以说,想论证其中任何一个观点,都能找到一些依据。这些文献对专业人员可能是有用的参考资料,因为他们知道,并非所有资料都是可靠的,而且其中不少内容会不断被补充、修正,有的甚至最后被证实是不科学的而遭到否定。因此,可以作为医学科普知识向公众传播的,往往不一定是“最新”的,而应该是“最可靠”、“最有价值”的信息。
  至于现今混杂于医疗保健知识中的商业广告,其可信程度就更值得怀疑了。
  应该肯定,大多数医疗保健知识性文章内容是可信的,但既然有少数似是而非、不切实际的,甚至有谬误的内容掺和在其中,这就难怪读者会产生不知该听信谁的疑问。为此,我想提出一些基本的鉴别原则以供参考:
  1.“新的”(贵的或洋的)与“好的”并非同一概念。即使是专业人员,对新进展首先看到的也往往是它的优点,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可能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所以,公众大可不必追“新”。
  2.“奇特的”与“可靠的”完全是两码事。特别是对一些难治的疾病,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专家在长期进行艰苦的钻研。可以说,任何一点微小的进展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而我们却常可以看到“重大突破”,甚至“告别×病”等字眼。这些“成就”,难免不实。
  3.切忌以偏概全。任何有效方法,都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既有益处,也难免有短处,甚至副作用。对此,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只讲好处,至少显得不全面。
  4.注意个体差异。医疗保健知识是为公众写的,而医生最讲究“个体针对性”。一种方法即使对很多人有用,但对你是否合适,也得由了解具体病情的医生来确认。
  所以,通常只能把这类文章当作“参考消息”,不能良莠不分,照单全收。当然,这决不是否定许多优秀医学科普作品为大众健康带来的巨大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宫内节育环是一种简、便、廉的节育工具,为很多妇女所采用。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白带增多,使人烦恼。  放环后白带增多,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白带淡黄或淡红,有的还带些血丝,量中等,伴经期延长。这类情况多数是因为放环时间较长,有的达10年左右。另一类是脓性白带,量多,月经中期也有些血丝,伴小腹隐痛、腰酸,甚至有低热。这类情况多数发生在放环后不久,也有的在放“V”形环后数年内出现,在用抗生素后会缓解甚至
期刊
我们的叙述从这里开始    一位男子汉为什么卧轨自杀?  曾听一位男性科医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男子因婚后不育就诊,医生给他做了仔细检查后,发现他的精液中没有精子,结合他小时个性患过渡行性腮腺炎的病史,推断可能是由此引起的。当这名男子知道结果时,似乎等到了最后的“宣判”,转身离开了医院。医生感到不对头,告知家属注意,可还是没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第二天,这位男子卧轨自杀了。  听完这个故事,人们
期刊
我在诊疗中经常发现孕妇不懂得正确用药,最近又听说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28岁的小琳自小有癫痫病,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本来相安无事。结婚后,有一次她在一本通俗出版物上看到“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从此当作至理明言牢记心间。不久,小琳怀孕了,就自己停了药。谁料,怀孕5个月时,在一次外出购物中,她突然癫痫大发作,昏倒在大街上,摔得头破血流。小琳被热心人送往医院急救,最终因脑溢血,带
期刊
骨骼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通过新骨的形成和旧骨的分解吸收,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在人的一生中,由于不同年龄段骨质的形成和分解速度不同,骨量(即骨骼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含量)也不同,因此骨骼强度大相径庭。  儿童时期,骨的形成大于分解,骨量迅速增长。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依然大于分解,骨骼变得更加强健。此过程一直持续到30岁左右,骨的形成和分解趋于平衡,骨量则达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称之为骨峰值。但是,女性自
期刊
母乳是其他乳制品无法替代的婴儿食物。随着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推广,母乳喂养率已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母乳喂养带来的一些常见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母乳性黄疸   在母乳喂养期间,新生儿出现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持续不退,但生长发育正常,没有感染中毒等情况,检查肝功能也无异常,就应考虑母乳性黄疸。调查显示,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时期的发生率为0.5%~2%,原因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增加了新生
期刊
一个人如果在儿童青少年期不注意“补钙防老”,进入中老年期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已经证实,骨质疏松是一个难以逆转的病理变化。它一旦发生,即使进行积极治疗,也只能是减慢骨质丢失的速度,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可谓“亡羊补牢”。  然而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又并非单纯地“补钙”就能“补牢”,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疗。首先,要了解骨质疏松的治疗难度在于钙代谢的特殊性  钙在人体内
期刊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毛滴虫个头比白细胞大一点,外形像只生梨,顶部有鞭毛。虽然其貌不扬,但生命力很强。它在25℃~42℃的环境中,能够继续生长繁殖;当温度下降到3℃~5℃时,仍可存活3个星期;即使离开了人体,还能垂死挣扎数小时。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极易传播了。  由于妇女的阴道既潮湿又温暖,适合毛滴虫“安营扎寨”和“生儿育女”,所以特别容易受到侵袭,引起阴道炎。病人会感到外阴与阴道
期刊
“火灾猛于虎”。我想,只有亲眼目睹或亲自参加过火场抢救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1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随车救护医生时,曾参加了一次特大民宅火灾的现场医疗救援工作,这场大火留下的惨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一向睡眠不好的程家伯伯半夜醒来后,又很难再次入眠。辗转反侧中,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起先也没在意,后来焦糊味越来越浓,眼睛也感到辣辣的,他忙推醒身边的老伴,道:“老太婆,快起来看看
期刊
免疫接种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婴幼儿到老人几乎都是接种对象,为了帮助大家学会用免疫接种来防病,这里将相关资料组合成三张表格,可参照使用。  那么,外来儿童应该到哪里去接种呢?其实,街道(乡)医院、区(县)卫生防疫站都设有接种门诊,有严格的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消毒,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接种。外来儿童如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即应办暂住证,并到暂居地附近防疫站建立接种卡,进行接种。出生后已接种过的儿童
期刊
终日“投身” 豪华办公楼的职员们,经常会被莫名其妙的“病”所困扰,有时表现为眼、鼻、咽和皮肤刺激症状,有时也会发生胸闷、头痛、工作效率下降等。原因何在?经科学家深入的研究,这种“病”逐渐被破译,原来是“建筑病”所致。  实地勘查表明,许多大厦的空气确实问题很多,外观豪华的大楼内存在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我们就曾测得,北京一豪华大楼室内的氨浓度高达6.3毫克/立方米,相当于公厕内氨的水平;某涉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