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于第2位,其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大量循证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是所有HPV感染的患者都罹患宫颈癌,提示还有其他致癌因素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了HPV感染因素之外,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吸烟、早婚、早育、多产及口服避孕药等,其中吸烟与宫颈
【机 构】
:
20001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20001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于第2位,其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大量循证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是所有HPV感染的患者都罹患宫颈癌,提示还有其他致癌因素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了HPV感染因素之外,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吸烟、早婚、早育、多产及口服避孕药等,其中吸烟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办的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大会于2012年11月2—4日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与会人数约7000人,台湾妇产科学界4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这次大会是历届全国妇产科学术大会中参会人数最多、开幕式最为隆重的盛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在会议开幕式中讲话,表达了对此次大会召开及台湾同道加盟的热烈欢迎。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 173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4例(子痫前期组),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妊娠孕妇16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染料PCR技术检测两组孕妇MIF - 173G/C位点的SNP,比较两组孕妇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测定两组
《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与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自2011年6月联合举办了“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那通)有奖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相关学科广大医师、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来稿内容涉及抑那通在治疗内异症、妇科恶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及在辅助生殖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利用天然或合成的化合物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行干预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人乳铁蛋白(human lactoferrin,hLF)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76 000的糖蛋白,存在于多种体液或分泌物中,以人乳汁特别是初乳中含量最高,具有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2].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研究其防治方法意义重大.本课题组的
脆性X智力低下(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基因又称家族性智力低下基因,位于染色体Xq27.3;1991年由Verkerk等[1]成功分离、克隆,并发现当FMR1基因5’端非翻译区(CGG)n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时,其蛋白产物——FMRP(主要在大脑和睾丸组织中表达)显著减少,揭示了脆性X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正常( CGG)n重复次数
患者16岁.因突发下腹痛1d+于2011年9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女性表征,双侧乳房未发育,心肺未及异常杂音,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妇科检查提示:外阴幼女型,肛查未触及明显宫体,盆腔右侧扪及直径约7 cm包块,压痛明显;余无异常.B超检查提示:隐约见始基子宫,左侧卵巢未探及,右侧附件区见疑为右侧卵巢来源的混合性包块,盆腔积液.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A125 19.7 ku/
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术后阴道聚丙烯网片暴露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命质最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1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采用经阴道聚丙烯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14例,分别于术后2、6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并根据有无阴道网片暴露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 PFDI-20)以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 PFIQ-7)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
复发性流产( RSA)是指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病率占妊娠人群的1%~5%[1],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解剖、感染等因素[2].辅助性T淋巴(Th)细胞在RSA中作用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是调节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关键,正常母胎界面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若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向Th1偏移可导致不良妊娠[ 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临床表现多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8% ~25.0%[1-2],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不断升高,在正常人群和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2%[3]和26%[4].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的恶变风险[2.5-6];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恶变率不断升
孕妇29岁,孕5产0.因停经38周+5,腹痛5h于2009年7月10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0月12日,预产期2009年7月19日.停经30 d时查尿hCG阳性,有早孕反应,孕早期无发热、腹痛及阴道出血.孕4个多月时自觉胎动,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水肿半个月,休息后好转.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未及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4 cm,腹围98 cm,胎心率140次,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