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有效性的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对职业教育起定向和导向作用。加强中职德育管理工作改革,探索中职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式、新载体,切实有效提升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用人单位输送“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的任务。
  一、转变理念,打造中职人本德育模式
  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学生人性,铸造学生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中的人本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中职德育管理者、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从传统社会本位德育教育理念中摆脱出来,切实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尊重中职学生的精神需求,尊重中职学生的生命体验,从人出发回归人性。
  二、巧用“鲶鱼效应”,实施全员德育
  以往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往往集中于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身上。从事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就成了“非德育岗位工作者”,教务处和总务处、实训处等处室就成了“非德育机构”。这种将德育工作人为地封闭起来的做法严重妨碍中职学校德育的参与率和实效性,成为许多教师推卸德育责任的借口,使中职德育工作陷于单兵作战境地,最终削弱学校的德育功能,成为当前中职德育工作低效的重要原因。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全员德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所谓“全员德育”就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位老师都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把教好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全员德育是全员、全程、全域、全心的德育。
  三、精心设计德育活动,提升德育活动成效
  德育不是独立的有形有色的东西,而是隐含于个人的活动之中。它在活动之中形成,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为此我们要将德育渗透于学校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另外开展一些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的特殊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和反思身边的日常生活,发现、讨论和解决各种道德与文化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检测学生德育品质养成情况。但许多中职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同时没能充分和中职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融通,忽视中职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
  单纯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和规范效果并不好。为此,中职教师必须准确抓住中职德育的特殊性,从适应社会实际、适应中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确定德育活动主题和内容。实践表明,中职德育如能突出专业特点,踩准学生心灵节拍,对培养学生责任感、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起到明显作用。如组织园艺专业学生到农场参加公益劳动,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内培外学,塑造一支专博兼之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桥梁。因此班主任是中职德育管理工作的基石,建设一支专博兼之的班主任队伍是中职德育工作的关键“节点”。
  中职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学习,报纸杂志多翻翻,艺多不压身,做一个知识渊博又术业有专攻的新型班主任。
  五、与时俱进,创新研究中职网络品德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是生活在电脑网络之上的。网络让人类生活翻开了全新一页。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同样生活在电脑网络之上。网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另一只眼睛。让学生放弃认识世界的另一只眼睛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健康地成长为文明的网络公民,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话题。
  手机、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教育特别是德育,靠“堵”是堵不住了。因此中职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对策。首先充分认识到既然手机网进入校园将是无法遏止的时代潮流,教师大可不必再对手机网络三缄其口。其次,教师要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带来的信息便利,教堂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加以利用。我常常在教室里听学生说,有问题找“百度”,通过“百度”学生几乎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的确,生活或者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网络查找答案,并且网络总能帮我找到满意的答案,甚至有时身体不適,也能通过网络找出病因,找到治疗方法。网络无形间成了我解决问题的利器,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无疑是个巨大帮助。因此,手机网络可以说是隐藏在学生身边随时随地都能帮学生解决难题的学识渊博的老师,只要引导得当有什么不可以呢?最后,中职教师要把网络德育教育纳入日常德育工作中,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引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习惯,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网络道德等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六、家、校、社共振,构建中职德育联动管理机制
  中职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那种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割裂的“孤岛德育”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共振、联动的管理机制,主要措施有:(1)学校、我市相关社会部门常态性地进行家长培训,使家长正确进行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全面化。(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负责,特别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后进生,不能戴有色眼镜,一棍子打死。教师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舍得面子,敢于、乐于、善于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密切配合、查因问诊,共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3)建成家校互联信息联络平台,让家长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4)成立家长学校,聘请学生家长组建家长管理委员会。(5)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理,构筑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鉴于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周围环境容易激化他们不良行为产生,因此,要预防和矫正后进学生的不良行为,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目前我市大部分中职学校集中在职教城这一空间,这一现象在可预见时间内都是不可能改变的,为此中职学校应该接受这个事实,在制定、执行德育工作任务时必须胸有全局、通盘考虑。而教育决策部门、地方政府、地方治安部门应该负起组织、协调、统筹的职责,加强宏观指导,真正从集约办学、资源共享方针出发,调整城内中职学校专业、设施等布局,和各中职学校建立互动机制,甚至可以彼此签署有效责任状,责任到人、责任到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权威是教师给学生的监督与约束及学生对教师的依靠或遵从不同于以往的师生关系。此前社会、传统观念及学生对教师权威理解的误区,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新课程改革下,老师必须戒掉高高在上的角色特点,重新审视新型教育系统下的角色,接受新课改对教师权威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主体性学生观,专业化教师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成
目的:分析临床化疗性静脉炎患者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血液科接收化疗性静脉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研究阿魏酸哌嗪(新型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是否有抑制作用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75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UUO组、Sham组(假手术组)、PF组(阿魏酸哌嗪组)、ACEI组(依那普利组)、PF+ACEI组(阿魏酸哌嗪+依那普利组)共五组,在无菌条件下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Sham组开腹后,分离出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其余步骤相同。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帕金森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
古语云:“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个人认为,执行力是个人领导能力的重要部分,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综合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小学行政不仅工作头绪多,而且衔接难度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工作延误,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学校发展。行政作用发挥得好,就是校级领导与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成了挡在二者之间的一堵墙。  由此看来
期刊
目的:(1)分析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表型特点。(2)观察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solated fasting hyperglycemia,IFH)、单纯餐后血糖升高(is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