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极具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学科,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积极利用微课开展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地理微课教学的特点,并且就如何实现微课与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融合展开讨论,旨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特点;教学举措
  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升华,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也有所提高。高中地理的知识点相对零散,知识体系也比较复杂,再加上地理学科自身既具有文科特质的逻辑性,又兼具理科特质的抽象性,学生们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比较头疼。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可以较好地将地理知识的特性展示出来,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地理学习。
  一、 地理微课的教学特点
  利用微课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要有效结合微课教学特点以及地理教学特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微课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文字、音视频、PPT等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地理规律,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中的不足,将枯燥无聊的地理知识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是每一项科目学习的最终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亦是如此,通过地理微课教学,加强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用生活实际来验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除此之外,地理微课教学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中地理知识涉及范围广,通过微课有效整合资源,有机联系理论与实践、人文与自然,就一个知识点综合各个方面的内容,用极具综合性的地理微课教学促进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
  二、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1. 导入预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部分,人文地理偏文科,自然地理偏理科,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枯燥无聊,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性,束缚了高中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学视频将教师的所思所想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地理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微视频开展课程导入,将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完成课前预习,大大提高预习效果,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学视频的引导下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重難点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组成,明确岩石圈的主要范围。教师可以结合微视频,以动态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变质岩的形成方式以及主要特征,了解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深入地了解岩石圈每一部分的主要组成,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效率。
  2. 精讲精炼、攻克教学重难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由于高中地理自身所具有的双重特性,许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有所偏重,对不同模块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针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导入预习情况,掌握班级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预习,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攻克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之后,经过精心设计,对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展开视频讲解,通过专项精讲精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比如说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时,本节课学习都重难点,主要是高压系统以及低压系统的主要天气特征,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课本的文字描述,学生无法较好的对其进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结合flash以及教学视频,对每一个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剖析式讲解,以此来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相关地理现象的动态形成过程,再结合必要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资源整合、巩固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所学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通过复习查缺补漏。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微视频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晚自习时播放,以此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地理复习。除此之外,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有效资源整合,拓展延伸,向学生讲解有关的背景知识或者是地理文化,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其地理素养,帮助其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地理学习,切实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随着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微课逐渐被应用到各项教学中。结合微课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动态的地理教学过程,引导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重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高中地理学习能力,为其综合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也要在地理微课教学实践中注意有效导入、针对性教学、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知识的延伸,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潘能惠.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有效性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08,110.
  [2]尹大鹏.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7,(31):185.
  [3]乔建军.微课,高中地理教学的帆[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19-120.
  [4]戚建涛.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贺欣,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让思政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思政课“欣然接受”且“入脑入心”,一直是思政课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目标。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对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受用了,而时尚的艺术形式是现代年轻人受追捧的表达方式,将思政课与多样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入脑入心,是一种新的考核方式及授课模式的探究。  关键词:思政;教学;艺術形式  一、 艺术化的思政课背景
摘 要:中学政治课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教学部分,而时政作为具有实时性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我国对于中学政治的时政课程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时政教学的方法,并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政治;时政教育;对策  时政教育是政治课中的重要部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国家,我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就要求我国的每一
目的:探讨Cdk3在结肠癌变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明确Cdk3通过介导AP-1活性升高促进细胞恶性转化而参与细胞癌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明确Cdk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