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3年9月)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增长力量。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多极化:新的全球经济——2011全球发展极》报告中提到,未来十年,我们将见证由新兴经济体引领的全球经济增长,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新兴经济体推动。然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至今仍受制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探索谋求与它们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愈发重要。
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大幅增长,回流机制逐步拓宽,反映人民币国际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通过怎样的路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而且还存在着贸易顺差、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等短期无法破解的困境,因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还有很多争论和质疑,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考虑到历史上多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特征,中国应该根据本国实际发展需要和新的国际环境,借鉴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
期刊
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再度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价格震荡分歧、政策差异错落的方向不一、结构参差不齐的战略组合分化,但整个市场依然平稳过渡一年,有惊无险。
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4.91亿美元,同期,外债余额为6425.2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一边是巨额的外储,一边是庞大的外债;一边是世界头号外储国,另一边是排名第三的外债国。中国目前在不缺外汇和资金的情况下为何还要继续大量借进外债?外储内投,减少外债,可行吗?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