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与稻草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蓝藻与稻草混合厌氧干发酵的可行性及产气特性。[方法]采用批量发酵的方式,比较蓝藻、稻草以及蓝藻与稻草混合发酵产沼气的能力。[结果]接种物与物料TS(干物质)1∶ 1时,在恒定温度为35 ℃的发酵环境中停留60 d,单独蓝藻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为267 ml/g,单独稻草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为320 ml/g,而蓝藻与稻草TS 1∶ 1混合发酵物料TS产气率为362 ml/g,比单独蓝藻、稻草厌氧发酵产气率都高。[结论]蓝藻与稻草混合发酵有利于厌氧发酵产气的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发酵物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 蓝藻;稻草;混合厌氧发酵;沼气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558-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ga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digestion of blue algae and straw.[Method] Codigestion and separate digestion of blue algae and straw by the batch experiment of dry ferment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biogas production capacities of each digestion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for the batch dry fermentation experiment was 35 ℃, and the retention time was 60 days. With TS ratio of inoculum and feedstock of 1∶ 1,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blue algae was 267 ml/g TS(dry matter), and straw was 320 ml/g TS(dry matter). But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codigestion (with TS ratio of blue algae and straw of 1∶ 1) was 362 ml/g which was higher than pure algae and straw fermentatio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codigestion of blue algae and straw coul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ubstrate.
  Key words Blue algae; Straw; Codigestion; Biogas
  近年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蓝藻问题和因秸秆焚烧导致空气污染的问题常见诸报端,其中以江苏地区最为严重。太湖蓝藻年年爆发,其中2007年的蓝藻大爆发严重影响了太湖周边市民的生活用水,给周边群众生活与健康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1]。同时,每年秸秆大量被焚烧,2012年因秸秆焚烧导致江苏各地空气质量下降,可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的交通安全[2]。
  由此可见,蓝藻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针对蓝藻和稻草利用的研究很多,其中都有利用蓝藻、稻草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这一利用途径[3-10]。但是利用两者混合进行厌氧发酵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重点研究蓝藻和稻草混合厌氧发酵的可行性及产气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酵原料:蓝藻取自江苏太湖蓝藻打捞堆放点,稻草为溧阳某农田晒干的干稻草。接种物:取该研究课题组实验室在35 ℃条件下驯化富集3个月的厌氧污泥。原料和接种物的主要成分见表1。
  空白对照组共产气660 ml,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组A纯蓝藻TS产气率为267 ml/g,试验组B蓝藻稻草混合物TS产气率为362 ml/g,试验组C纯稻草TS产气率为320 ml/g,
  蓝藻和稻草混合发酵物比蓝藻和稻草分别厌氧发酵产气都高,TS产气率比单独发酵的简单加和提高了23.3%。可以得出蓝藻和稻草混合后更适宜厌氧发酵,两种物质相混合可以促进厌氧发酵的进程。
  图2为试验组每日所产沼气中甲烷含量的曲线,可以看出3个试验组均正常产气,发酵启动迅速,在第4天后均可以点燃,并且甲烷含量均维持在50%以上,平均甲烷含量达到60%以上,保证了所产沼气的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蓝藻和稻草秸秆均是能很好地发酵产沼气的原料,且蓝藻和稻草秸秆混合发酵更有利于增加沼气产量,提高发酵效率。在发酵温度为35 ℃、厌氧停留时间为60 d、发酵TS浓度为15%的条件下,纯蓝藻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为267 ml/g,纯稻草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为320 ml/g,而蓝藻与稻草按TS比1∶ 1混合后共发酵的物料TS产气率可达362 ml/g,比单独的蓝藻、稻草厌氧发酵产气量提高23.3%。该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物料的具体性质进一步优化蓝藻和稻草的物料配比,提高产气率。
  参考文献
  [1]秦伯强,王小冬,汤祥明,等.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9):896-906.   [2]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81-13184.
  [3] 董诗旭,董锦艳,宋洪川,等.滇池蓝藻发酵产沼气的研究[J].再生能源,2006(2):16-18.
  [4] 徐銳,高天荣,EVEN PAY,等.蓝藻沼气发酵产甲烷潜力测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7(5):35-39.
  [5]王震宇,韩士群,严少华,等.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若干指标的变化[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5):701-705.
  [6] 翟志军,马欢,李军,等.巢湖蓝藻产沼气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84-5087.
  [7] 胡萍,严群,宋任涛,等.蓝藻与污泥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初步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3):559-563.
  [8] 邹星星,郑正,陈广银,等.稻草中温厌氧消化产气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5):275-278.
  [9] 刘思颖,樊婷婷,陈雄.稻草秸秆干发酵产沼气工艺条件的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12):83-85.
  [10] 刘秀娟,李晖,薛金红.稻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27-929.
  [11] HONG W Y,DAVID E.Anaerobic codigestion of algal sludge and wastepaper to produce methane[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7,98:130-134.
  [12] 方文杰,刘广青,康佳丽,等.堆沤处理对稻草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4):63-66.
  [13] 韩士群,严少华,王震宇,等.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6):942-949.
  [14] ALBERTO VERGARAFERNANDEZA,GISELA VARGAS,NELSON ALARCON,et al.Evaluation of marine algae as a source of biogas in a twostage anaerobic reactor system[J].Biomass and Bioerergy,2008,32:338-344.
  [15]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沼气发酵常规分析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草药红茶菌的细胞、乳鼠毒性以及对口蹄疫病毒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 将中草药红茶菌过滤,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分别接种在BHK21细胞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中草药红茶菌用灭菌水稀释,分别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生长、健康状态和接种部位变化情况,评价其对乳鼠的毒性作用。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浓度为1 000 LD50的口蹄疫病毒等量混合,37 ℃条件下作
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判断黑麦草与猪殃殃的化感作用与资源竞争关系。[方法]运用化感-竞争分离法,通过盆栽混播不同比例的供、受体植株,测定受体植株干重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黑麦草对猪殃殃杂草的化感作用或资源竞争的关系。[结果]当黑麦草和猪殃殃混播比例较大时(供受体混播比例为12 ∶10),会由竞争作用转为化感作用;而在氮素胁迫条件下,两者的关系均会加强,在氮水平为10 kg/667m2时,化感作用最强,随着
期刊
摘要 以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在分析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规划思路,即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对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545
期刊
摘要 [目的]为控制蛇鳄龟养殖成本,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效益型蛇鳄龟稚幼龟高密度培育技术。[方法]2012年9月~2013年4月,利用控温温室,人工控制气温31~33 ℃、水温30~31 ℃,稚龟放养密度50只/m2,采用“一次放足全程培育法”培育蛇鳄龟幼龟。[结果]经7个月的培育,稚龟成活率达91.8%,雌龟规格达500~750 g,雄龟达450~550 g;稚幼龟培育平均投入产出比1∶ 1.35
期刊
摘要 研究潜江市畜禽粪便排放的时空分布,对畜禽粪便污染进行客观评价和预测,为制订畜禽养殖、环境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潜江市“十五”末2005年、“十一五”末2010年和“十二五”2011年、2012年畜禽养殖数据为基准,研究潜江市各镇(处、农场)畜禽的年粪便排放量,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潜江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变化趋势。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畜禽粪便总排放量分别为79.59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湖北省某猪场发生的以体温升高、部分病猪死亡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进行诊断。[方法] 采集发病猪的脾脏、淋巴结等样品,应用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经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HPPRRSV及PCV2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阳性率为40%,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90%。[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了提出推荐施肥措施。[方法] 通过在秭归县玉米主产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该区域玉米施肥效果。[结果] 测土配方施肥相比习惯施肥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等效果。玉米平均增产606.0 kg/hm2,增产率8.9%;新增产值平均1 272.0元/hm2,减氮增钾减少肥料投入平均321.0元/hm2,平均增加纯收入1 593.0元/hm2;配方施肥相对习惯施肥
期刊
摘要 [目的] 校园绿地土壤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 采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绿地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土壤的pH、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N、P、K有效养分含量,以摸清校园内园林绿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 校园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表层土壤容重为1.10~1.33 g/cm3,土壤孔隙度49.8%~58.4%,通氣孔度>10%,土壤p
期刊
摘要 [目的]为提高蛇鳄龟的繁殖力,增加苗种供应。[方法]从引进的蛇鳄龟稚龟中进行个体选育,获得2000只亲龟,于2012年5月~2013年10月开展蛇鳄龟生态产卵与控温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结果] 2012年亲龟产卵率86.0%,受精率81.0%,孵化率89.0%;2013年亲龟产卵率95.0%,受精率92.0%,孵化率96.5%。[结论]该试验为蛇鳄龟在当地的养殖与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蜂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蜂胶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蜂胶原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蜂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次数5个因素,以蜂胶黄酮的提取率为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酮提取最佳参数。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并测定不同产地蜂胶中的总黄酮,采用spss 18.0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产地蜂胶的总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