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措施。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行动上、思想上都乐于接受你的教诲。那么,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能正确应用激励性教育呢?
一、把握激励性评价的时机
1. 学习顺利时,应用好激励性评价
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心情会非常愉悦,也会对自己增强了信心。但也会产生浅层次的满足感,或盲目的优越感。我班上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对某道题就满足于一种最基本的解法,忽视对解题规律的深讨,这样会不利于发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时,我会提醒他们一种技巧性的解法,简单、明了、省时,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不足之处,不能骄傲自大,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之后他们自然又会全身心地深入到学习中去。
2. 学习不顺时,应用好激励性评价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渴望和帮助,并希望老师能给他指点迷津。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曾今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说自己很想把化学学好,可就是不能融会贯通,所以化学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也就没信心了。我了解情况后,每次上化学课会适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经常挑选一些适合他的问题来提问他,回答后及时给予肯定。几个月下来,他的成绩稳步上升,他对自己也从新找回了自信。
3. 课堂提问时,应用好激励性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反馈信息可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根基问题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量让学生能答对或部分答对,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偶尔答错了,在纠正的同时也要寻找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信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有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把氧气通入水中,若有气泡,则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我的评价是:“你能想到这种方法真的很好,就是稍微有些不足,若能再改进一下,那就更完美了。”在这种激励和期盼的语言中,学生会更加积极,思维更加活跃。
二、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
1. 激励评价方式要多样性
激励性评价不仅包括语言激励,还包括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如每天作业批改后的评价也要讲究艺术。对待字迹工整且准确率又高的作业本,我会在批改后适时加上这样的评语“真棒”、“很好”、"Good"、“你真聪明”等,让他们对自己从满信心,以后再接再厉。若是对待一些字迹工整但错误率较高的作业本,我会认真寻早他正确的步骤,然后打"√",再加上“努力”、“你行的”、“你下次一定会更好”等激励性的评语。若是上课有学生打瞌睡,我会过去轻轻拍拍他的后背,示意他醒一醒,学生立即会重新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得到这样客观的激励性的评价,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随之而来的学习干劲也会日趋提高。
2. 激励评价要有一定力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但是,激励性评价也要有一定的力度。如果在老师提问后,某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出来,这时,老师也会积极地表扬这位学生的行为,学生会盲目自信,反而对学生不利。例如提问一个优等生:二氧化碳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会脱口而出。此时教师对他做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无效的。反而对一个后进生提这样一个问题,他会思考几秒中,甚至还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答上来,这时教师再对他努力进行表扬,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才能让他自信,使他积极向上。
3. 转个角度激励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善意的正面批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能从常人眼中的缺点中,换个视觉角度,找到其“闪光点”,从侧面激励评价入手来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喜欢你上的课,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推动作用。有一次我上课时问学生纯碱是碱吗?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是”,其他同学马上笑他。我用目光示意他们停止嘲笑,然后用温和的语气说:“你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这点其他同学都应向你学习,但是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回去把盐和碱的概念理一理好吗?下次我还要问你的喔。”这样充满温暖和期待的语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促使学生奋发向上。
三、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用激励性评价
1. 课堂教育阶段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信为目标。优等生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他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如学习水的点解时,发现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实际上大于2 :1,要求学生解释这一现象。这对他们是一种挑战,无论他们给出怎样的解释,我都会以欣赏的态度去肯定他们努力的过程。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学习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课堂的激励性评价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状态。而那些后进生是最需要老师去关注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自信。我班上有位学生各科成绩都不理想,但他的动手能力还不错,为了激发他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常叫他上台做一些演示实验,然后再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肯定他正确的操作,并示意其他同学要学习他的勇敢。慢慢地,他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化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实验课教学阶段
化学实验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实验目的的确定、药品的选择、仪器的连接、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学生的个体不同,必然表现也不同。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以实验结果的优劣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重视实验的全过程。例如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在称量时犯了很多的错误,但却做到了左物右码,称量前要调零。在蒸发时有些同学做得固体飞溅,但是他却做到了实验结束后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并放于石棉网上。每位学生在实验课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化学实验中有各种生动鲜明的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优点,在实验课上充分运用好激励性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作业批改阶段
作业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为反馈的信息载体,而评语是对作业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例如,在粗心的学生的作业本上我会写上:“和细心交个朋友吧”、“再细心些,你肯定行”等。若是学生有进步了我会写上:“老师看到你进步了,加油啊”、“你很聪明,相信自己”等。教师每天的工作离不开批改作业,对于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切实可行的评价。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通过语言、情感以及其它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还能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教育科研动态》2006年第四期,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一、把握激励性评价的时机
1. 学习顺利时,应用好激励性评价
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心情会非常愉悦,也会对自己增强了信心。但也会产生浅层次的满足感,或盲目的优越感。我班上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对某道题就满足于一种最基本的解法,忽视对解题规律的深讨,这样会不利于发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时,我会提醒他们一种技巧性的解法,简单、明了、省时,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不足之处,不能骄傲自大,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之后他们自然又会全身心地深入到学习中去。
2. 学习不顺时,应用好激励性评价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渴望和帮助,并希望老师能给他指点迷津。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曾今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说自己很想把化学学好,可就是不能融会贯通,所以化学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也就没信心了。我了解情况后,每次上化学课会适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经常挑选一些适合他的问题来提问他,回答后及时给予肯定。几个月下来,他的成绩稳步上升,他对自己也从新找回了自信。
3. 课堂提问时,应用好激励性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反馈信息可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根基问题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量让学生能答对或部分答对,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偶尔答错了,在纠正的同时也要寻找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信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有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把氧气通入水中,若有气泡,则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我的评价是:“你能想到这种方法真的很好,就是稍微有些不足,若能再改进一下,那就更完美了。”在这种激励和期盼的语言中,学生会更加积极,思维更加活跃。
二、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
1. 激励评价方式要多样性
激励性评价不仅包括语言激励,还包括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如每天作业批改后的评价也要讲究艺术。对待字迹工整且准确率又高的作业本,我会在批改后适时加上这样的评语“真棒”、“很好”、"Good"、“你真聪明”等,让他们对自己从满信心,以后再接再厉。若是对待一些字迹工整但错误率较高的作业本,我会认真寻早他正确的步骤,然后打"√",再加上“努力”、“你行的”、“你下次一定会更好”等激励性的评语。若是上课有学生打瞌睡,我会过去轻轻拍拍他的后背,示意他醒一醒,学生立即会重新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得到这样客观的激励性的评价,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随之而来的学习干劲也会日趋提高。
2. 激励评价要有一定力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但是,激励性评价也要有一定的力度。如果在老师提问后,某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出来,这时,老师也会积极地表扬这位学生的行为,学生会盲目自信,反而对学生不利。例如提问一个优等生:二氧化碳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会脱口而出。此时教师对他做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无效的。反而对一个后进生提这样一个问题,他会思考几秒中,甚至还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答上来,这时教师再对他努力进行表扬,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才能让他自信,使他积极向上。
3. 转个角度激励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善意的正面批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能从常人眼中的缺点中,换个视觉角度,找到其“闪光点”,从侧面激励评价入手来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喜欢你上的课,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推动作用。有一次我上课时问学生纯碱是碱吗?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是”,其他同学马上笑他。我用目光示意他们停止嘲笑,然后用温和的语气说:“你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这点其他同学都应向你学习,但是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回去把盐和碱的概念理一理好吗?下次我还要问你的喔。”这样充满温暖和期待的语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促使学生奋发向上。
三、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用激励性评价
1. 课堂教育阶段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信为目标。优等生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他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如学习水的点解时,发现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实际上大于2 :1,要求学生解释这一现象。这对他们是一种挑战,无论他们给出怎样的解释,我都会以欣赏的态度去肯定他们努力的过程。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学习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课堂的激励性评价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状态。而那些后进生是最需要老师去关注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自信。我班上有位学生各科成绩都不理想,但他的动手能力还不错,为了激发他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常叫他上台做一些演示实验,然后再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肯定他正确的操作,并示意其他同学要学习他的勇敢。慢慢地,他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化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实验课教学阶段
化学实验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实验目的的确定、药品的选择、仪器的连接、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学生的个体不同,必然表现也不同。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以实验结果的优劣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重视实验的全过程。例如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在称量时犯了很多的错误,但却做到了左物右码,称量前要调零。在蒸发时有些同学做得固体飞溅,但是他却做到了实验结束后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并放于石棉网上。每位学生在实验课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化学实验中有各种生动鲜明的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优点,在实验课上充分运用好激励性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作业批改阶段
作业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为反馈的信息载体,而评语是对作业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例如,在粗心的学生的作业本上我会写上:“和细心交个朋友吧”、“再细心些,你肯定行”等。若是学生有进步了我会写上:“老师看到你进步了,加油啊”、“你很聪明,相信自己”等。教师每天的工作离不开批改作业,对于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切实可行的评价。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通过语言、情感以及其它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还能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教育科研动态》2006年第四期,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