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在新常态下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面临审计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为规范并提升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新常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财务管理
一、新常态下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的现状
2014年11月30日新华网以“一年逾4000亿元高速收费去哪儿了 真的仅为‘还贷’吗?”为标题的新闻在网上一发布,立刻引起反响,各大网站竞相转载评论,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对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提出质疑甚至指责。似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015年6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为-1,571.1亿元。一公布,网贴留言谩骂,质疑声不断。
本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意见征求稿中也专门增加了信息公开内容,让老百姓能清楚看到交的钱都干了什么?目前已实现了国家级、省级的收费公路信息公开,今后将逐步扩展到运营管理企业的公开,将会明确到某一条路的年度通行费收入、服务设施运营收入、年度财政补贴、年度养护、运营管理等费用支出情况。
以陕西省为例,2015年国家审计署、陕西省审计厅对陕西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连续进驻审计。同时,省政府要求对陕西高速公路行业每半年审计一次。
以上事例充分反映了当前社会各界对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的质疑,在社会各界质疑声中,政府审计势必加大审计力度,面临的行业审计将成为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的新常态,因此,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亟需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常态下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专项工程及日常养护费用支出情况
专项工程及日常养护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将成为各级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应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1.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的规范性是各类审计质疑和审计的重点。不经招标程序直接委托主体工程中标单位实施相关必须招标的附属工程;直接委托签订不附工程量清单的包干式养护合同。此类问题将成为审计出现问题的突发点。
2.粗放式的工程计量和合同管理情况。工程计量中资料不规范,不按照合同规定项目清单数量和价格进行工程计量,项目单价、数量调整随意,工程量和单价变更无依据或者程序不规范;未建立合同台账,施工合同不统一编号导致合同管理混乱;所签合同已逾期,工程尚未实施等情况。
3.未批先建或者工程完工后补签合同情况。相关单位在未取得上级部门的预算批复情况下实施工程;存在先实施工程、后审批预算情况;存在工程实施完成后半年乃至一年后才补签相关合同。
4.决算金额超出上级部门预算批复。实施养护工程总额超出上级部门预算批复;通过招标程序签订合同确定的工程量出现较多上级部门未预算批复的新增细目。未经上级部门预算批复,在工程总额内调剂使用情况。在专项工程及日常养护工程审计中,以上问题是审计的重点,其审计过程中存在因工程量不实,计量有误而大额扣减相关费用,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二)日常经费支出情况
1.人员经费支出方面。预算批复的人员经费中各个单项费用是否存在相互调剂使用;计划执行过程是否规范;人员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存在人员超编和吃空饷问题;工勤人员是否有批复数量,有无存在虚增工勤人员套取人员定额计划等。
2.公用经费支出方面。公用经费中各个单项计划是否存在相互挤占使用;办公用品采购过程是否规范,单价是否虚高,出入库管理及盘点是否完善;三公经费的使用,大额现金报销相关费用,长期借支会议、加油等费用长期不报销、不销账等情况是否存在。
(三)债权债务方面
各个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的债权债务是否进行了及时清理,各种借支款项长期不冲销,不归还情况有无发生;代缴代垫的各项社保基金账务不清、追随不及时而长期挂账、各项施工押金、施工保证金不退还、不清偿等情况是否存在等。
三、新常态下强化财务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行业审计将成为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的新常态下,要切实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并强化财务管理水平,以避免审计时存在一系列问题,除各级单位高度重视、各部门负责人严格把关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健全适用于新常态的各项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及上级部门新制定、新公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适用于新形势、新常态并适用于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并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为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及费用收支提供制度依据和程序准则。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避免出现无政策、无依据事项发生。
(二)审计出现问题追究问责机制
强化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审计出现问题的追究问责机制。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仅整改了之,应明确权利行使者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明确追究问责的具体尺度和应承担为的处罚力度,并与相关责任人晋升和工资绩效考核相关联。
(三)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更是各级管理层各业务部门相互监督配合的结果。如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出入库管理等应引入采购与盘点的监督机制;人员薪酬管理及工资发放的公平性、公正性是否与考核监督相关联;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避免流于形式的相关监督责任;公用经费支出应予以充分公示。通过监督机制的引入以及监督责任的落实,才能切实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机制,以达到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机场分公司)
关键词:新常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财务管理
一、新常态下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的现状
2014年11月30日新华网以“一年逾4000亿元高速收费去哪儿了 真的仅为‘还贷’吗?”为标题的新闻在网上一发布,立刻引起反响,各大网站竞相转载评论,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对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提出质疑甚至指责。似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015年6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为-1,571.1亿元。一公布,网贴留言谩骂,质疑声不断。
本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意见征求稿中也专门增加了信息公开内容,让老百姓能清楚看到交的钱都干了什么?目前已实现了国家级、省级的收费公路信息公开,今后将逐步扩展到运营管理企业的公开,将会明确到某一条路的年度通行费收入、服务设施运营收入、年度财政补贴、年度养护、运营管理等费用支出情况。
以陕西省为例,2015年国家审计署、陕西省审计厅对陕西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连续进驻审计。同时,省政府要求对陕西高速公路行业每半年审计一次。
以上事例充分反映了当前社会各界对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的质疑,在社会各界质疑声中,政府审计势必加大审计力度,面临的行业审计将成为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的新常态,因此,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亟需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常态下收费还贷高速公路行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专项工程及日常养护费用支出情况
专项工程及日常养护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将成为各级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应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1.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的规范性是各类审计质疑和审计的重点。不经招标程序直接委托主体工程中标单位实施相关必须招标的附属工程;直接委托签订不附工程量清单的包干式养护合同。此类问题将成为审计出现问题的突发点。
2.粗放式的工程计量和合同管理情况。工程计量中资料不规范,不按照合同规定项目清单数量和价格进行工程计量,项目单价、数量调整随意,工程量和单价变更无依据或者程序不规范;未建立合同台账,施工合同不统一编号导致合同管理混乱;所签合同已逾期,工程尚未实施等情况。
3.未批先建或者工程完工后补签合同情况。相关单位在未取得上级部门的预算批复情况下实施工程;存在先实施工程、后审批预算情况;存在工程实施完成后半年乃至一年后才补签相关合同。
4.决算金额超出上级部门预算批复。实施养护工程总额超出上级部门预算批复;通过招标程序签订合同确定的工程量出现较多上级部门未预算批复的新增细目。未经上级部门预算批复,在工程总额内调剂使用情况。在专项工程及日常养护工程审计中,以上问题是审计的重点,其审计过程中存在因工程量不实,计量有误而大额扣减相关费用,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二)日常经费支出情况
1.人员经费支出方面。预算批复的人员经费中各个单项费用是否存在相互调剂使用;计划执行过程是否规范;人员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存在人员超编和吃空饷问题;工勤人员是否有批复数量,有无存在虚增工勤人员套取人员定额计划等。
2.公用经费支出方面。公用经费中各个单项计划是否存在相互挤占使用;办公用品采购过程是否规范,单价是否虚高,出入库管理及盘点是否完善;三公经费的使用,大额现金报销相关费用,长期借支会议、加油等费用长期不报销、不销账等情况是否存在。
(三)债权债务方面
各个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的债权债务是否进行了及时清理,各种借支款项长期不冲销,不归还情况有无发生;代缴代垫的各项社保基金账务不清、追随不及时而长期挂账、各项施工押金、施工保证金不退还、不清偿等情况是否存在等。
三、新常态下强化财务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行业审计将成为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的新常态下,要切实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并强化财务管理水平,以避免审计时存在一系列问题,除各级单位高度重视、各部门负责人严格把关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健全适用于新常态的各项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及上级部门新制定、新公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适用于新形势、新常态并适用于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并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为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及费用收支提供制度依据和程序准则。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避免出现无政策、无依据事项发生。
(二)审计出现问题追究问责机制
强化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审计出现问题的追究问责机制。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仅整改了之,应明确权利行使者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明确追究问责的具体尺度和应承担为的处罚力度,并与相关责任人晋升和工资绩效考核相关联。
(三)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更是各级管理层各业务部门相互监督配合的结果。如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出入库管理等应引入采购与盘点的监督机制;人员薪酬管理及工资发放的公平性、公正性是否与考核监督相关联;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避免流于形式的相关监督责任;公用经费支出应予以充分公示。通过监督机制的引入以及监督责任的落实,才能切实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机制,以达到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机场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