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适应性随机的实施要点及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传统随机对照试验,反应适应性随机(RAR)兼顾了科学验证和医学伦理的要求,能够实现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最大化.通过对应用RAR临床试验和研究设计的系统分析,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特点,探讨该随机算法的适用条件、实施要点、优势与局限.RAR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相同疾病辨证下不同中医处方的筛选、相同处方下不同用药剂量的筛选、应对突发新型疾病时在众多候选方案中遴选最优治疗方案等.同时,也面临技术难度和研究成本的增加、结局选择和试验人群的代表性等挑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中超声的作用与应用路径.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中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神阙穴中药超声导入疗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中超声的作用显著.
目的:分析急诊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自2019年7月起在急诊科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急诊教学理论与实践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与护息沟通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不仅可保证带教
目的:探讨卫生系统视角下的临床科室治理现状与优化策略.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理念,主要管理方法为遵医嘱进行药学管理和疾病病种的流程管理.分析现有消化内科的治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管理策略,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流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质量控制、药学管理、风险评估、营养筛查、信息提取、患者依从性、患者自我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
目的:研究实施目标管理对中医适宜技术在妇产科中应用与推广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19年10月起开始在妇产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9月为实施前,2019年10月~2020年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妇产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及患者对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妇产科中医适宜技术每月开展次数,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患者由实施前的30.10%提高至实施后的47.05% (P<0.05)
目的:创新中医护理的师徒带教的培养模式,探索“师徒带教”对基层医院中医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更好满足基层医院对掌握中医护理技能护理人员的需求.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基层医院中医科实习的32名护理实习生及新入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名,观察组采用“师徒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班制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及学习态度.结果:在带教效果、带教满意度、护生及新入职人员的学习态度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师徒带教”模式在基层医院中医
介绍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由浊毒之邪壅遏胃脘,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津等物质受损.以气滞、血瘀、津亏为标,浊毒致病为本,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治病求本、清其源头,以化浊解毒法为基本治疗法则,从化浊、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着手治疗.
通过归纳分析古今医家对中医五神理论的认识,对五神的内涵进行简明概括,并从其内涵来理解精神障碍疾病主要的精神症状.以精神症状为核心,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进而把握各类精神障碍疾病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时采取脏腑药物与神志药物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基于五神理论辨治精神障碍疾病的新思路.
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存在一定共通的特性,或呈现某些有规律的变化.认为中风病发生的基础、临床病机转化均与患者的阴阳体质属性相关,即在中风病证候的各个阶段均体现了中医学阴阳理论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中医临床“同病类证”的特点分析,指出中风病不同时期临床核心病机多以痰瘀病证为基础,痰瘀闭阻神明清窍是疾病的本质,同时因患者体质阴阳属性的不同,中风病的整个发病及病程转化中存在同病类证即阳类证或阴类证各自的相对稳定性特点.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中风病“阴阳为纲、类证辨治”的临床辨治方法,即以阴阳属性为总纲,痰瘀为最根本的核
结合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及消化内镜下表现,闫慧敏教授认为其与中医内痈“红、肿、热、痛”的特点高度相似,其气血壅滞、血败肉腐的病机特点也与内痈相符,故可归入“内痈”范畴论治.急性期清热祛湿理气、凉血祛瘀通络,恢复期养血活络、健脾祛湿,并结合其胃镜下表现进行局部微观辨证,内镜下见胃肠黏膜充血肿胀明显者应注意清热消痈,黏膜见多发糜烂、溃疡者,需祛瘀通络、敛疮生肌,镜下见胆汁反流或黏液池浑浊,则需增强清利湿热之功.
生活环境、衣着、食物、药物应用等诸多因素导致儿童体质发生变化.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总结邪郁,即食郁、痰湿郁、火郁,在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以开郁宣窍法为治疗总则,针对食郁、痰湿郁,采用消食化湿的治法,并重视调中;针对火郁,则以散火解郁为要,强调发散火邪而不凉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