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灾荒、民变——长沙抢米风潮新探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义、灾荒、民变等"合力"共同催生了作为辛亥革命前奏之一的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并很快由长沙波及至全省,甚至是临近的省份。此次民变发生的"多元合力"主要有二,即"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其中:"内在理路",是指"道义"(斯科特语)和焦虑、怨恨等情绪;"外缘影响",即指湖南连续的"天灾人祸"。在二者的共同参与和催化下,饥民放弃以往的"低姿态"斗争方式,而采取"前台"形式的斗争,催生了湘省民变。此次民变,是对晚清社会控制的一次检阅,亦为后来的社会安全问题提供了"以史为鉴"的教材。
其他文献
论述电力行业为何要引人竞争,竞争的先决条件,热电行业能否参与竞争和如何竞争。做到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降本增利、优胜劣汰,促进电力发展和可靠、清洁、经济、持续的电力
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与其所处时代及所受教育密切相关,其演进经历了由浅识到深识的变化过程.青年毛泽东在旧学和新学的双重启蒙下,对中西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