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编写

来源 :现代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广东省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的编制有完善的提纲规定,但是部分报告的编制存在共性问题。通过总结评审经验提出:在储量估算方面要注意收集历史不同时期的地形,有针对性地选择估算方法;在矿体评价方面要灵活采用评价方法,综合考虑选场矿石、围岩残留矿、现场存放的矿产品品位,提高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可信度;并注意评价非法开采形成的副产品,区分覆盖层与矿体界限,提高物价报告中标的物名称、规格与实际矿产品的一致性,保证量价对应。通过这些方法的总结和应用,可提高检测报告的编制质量和效率,有效减少矿产资源储量的估
其他文献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四川某中低品位含镁胶磷矿石资源,采用反浮选工艺进行了脱镁试验。结果表明,PA-70是优良的反浮选脱镁捕收剂;反浮选条件试验确定的磨矿细度-0.074 mm80.25%,粗选硫酸用量12 kg/t、磷酸用量6 kg/t、PA-70用量1.1 kg/t,精选PA-70用量0.3 kg/t;试验采用1粗1精2扫、扫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矿石,获得了P2O5品位33.01%、P2O5回收率88.25%、MgO含量1.31%的磷精矿,产品质量达到了酸法加工用磷矿石的标准。
通过综合分析南城蔡田地区以往地质资料,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结合已知地质剖面,对区内地球物理特征、矿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直流激发极化法为主的电法勘探,结合已知矿区地球物理异常特性,归纳总结矿化带电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壳型金矿是地表风化层中极化率高,异常呈片状,分布与构造无关;变质—热液型金矿则是深部构造上盘极化率高,异常呈团块状、鸡窝状;区内浅部风化层中是寻找风化壳型金矿有利地段,深部F1构造上盘是寻找变质—热液型金矿有利地段,并且显示该区深部找矿潜力优越。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在进洞阶段工序转换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确定合理的进洞方案是整个工程的难点。依托连霍高速公路(编号G30)小草湖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中的杏花村1号隧道项目,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并利用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Ⅳ级和Ⅴ级围岩超大跨度公路隧道进洞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Ⅳ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辅以超前锚杆进洞,拱部沉降最大值为17.38 mm,周边收敛最大值为14.68 mm;Ⅴ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辅以超前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进洞,拱部沉降最大值为21.13 mm,周边收敛最大值为1
利用CiteSpace和Excel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到的发表于2011—2020年间的146篇以智慧矿山为主题的研究文献,通过对比所得数据,以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智慧矿山研究热点、文献发表数量趋势、文献发表期刊、核心研究机构、高频引用文献与未来发展趋势,得到最终结论:国内智慧矿山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过去10 a智慧矿山发表文献数量较少,近5a发表文献数量骤增;智慧矿山文献来源的期刊种类较少,文献期刊来源较为分散;国内智慧矿山研究机构发文量普遍偏低;引用频次较高的智慧矿山研究文献研究内容较
某核电厂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泵频繁出现振动高问题,执行重新对中、紧固地脚、加强台板刚度等措施后,均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通过对泵组受力状态检查,发现泵组出入口法兰对泵壳产
中关铁矿原设计采用双矿房共用单出矿巷道堑沟式底部结构,出矿进路和穿脉巷道局部采用锚网喷支护,出矿过程中,在出矿进路与底部结构交叉处经常发生塌方等险肇事故。为提升底部结构的安全性,结合矿床开采条件,提出了长进路双矿房堑沟式底部结构以及复合加强支护技术,同时对底部结构巷道围岩进行应力实时监测。结果表明:长进路双矿房底部结构成型及稳定性达到预期效果,该结构可大大减少采切工程量,提高装矿巷道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风险。
通过物化探测量、槽探工程和实验测试等多种手段对于家地区赤铁矿体进行综合研究。在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于地表发现了赤铁矿体3条,赋存于南芬组泥灰岩中,严格受层位控制。矿石类型为赤铁矿,矿石结构为粒状板条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块状构造。矿体长度为120~180 m,厚度为0.52~2.82 m,延伸约25 m,矿石品位TFe23.61%~63.92%,矿床成因属于浅海相沉积型赤铁矿。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指出了找矿方向,对进一步开展区内赤铁矿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实现区域深
为了解决工程机械在教室内再现的难题,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单斗液压挖掘机实训台,对电源、泵启动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故障码进行设计,通过控制开
贵州某湿法炼锌厂浸锌渣中主要有价金属元素为锌、铁、铅,含量分别为15.41%、9.68%、2.33%,主要非金属元素S、Si含量分别为11.64%、13.67%;锌主要为ZnS,铁酸锌和硅酸锌少量,铁主要以FeS形式存在。为从该二次资源中高效提取锌、铁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3.67%,氧分压0.8 MPa,硫酸浓度140 g/L,液固比4∶1,浸出温度160℃,浸出时间90 min,木质素磺酸钙与浸锌渣的质量比0.3%,搅拌转速800 r/min情况下,对该浸锌渣进行氧
为了实现梅山铁矿微细粒尾矿(-400目84.61%)的高效沉降,对山东某公司絮凝剂与现场絮凝剂进行了药剂溶解难易度、药剂种类、药剂用量、加药临界点以及药剂粘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用量均为150 g/t的情况下,用3#絮凝剂出现了明显的絮凝沉降效果,絮凝沉降速度较快,用1#絮凝剂则未出现明显絮凝现象;②3#絮凝剂絮凝临界点用量164.71 g/t,1#絮凝剂絮凝临界点用量205.88 g/t,在沉降速度非常接近的情况下,3#絮凝剂较1#絮凝剂用量少41.17 g/t;③3#絮凝剂粘度值2.9 m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