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石油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ing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随钻仪器抗高温能力是石油工程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为随钻仪器增加降温装置构成井下降温系统是解决措施之一.鉴于此,基于传热学理论和数值方法,建立了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模型,确定了影响传热效果的相关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影响传热效果的参数有环境温度,钻铤导热率,绝热材料导热率和厚度,电路系统导热率,直径和热功耗,冷端有效制冷功率和直径.②钻铤和电路系统导热率对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随着环境温度和电路系统热功耗的增加,电路系统温度呈线性增加;随着绝热材料导热率和电路系统直径的增加,电路系统温度呈非线性增加;随着冷端有效制冷功率的增加,电路系统温度呈线性降低;随着冷端直径和绝热材料厚度的增加,电路系统温度呈非线性降低.③各参数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冷端有效制冷功率/电路系统热功耗)>环境温度>电路系统直径>绝热材料导热率>绝热材料厚度>电路系统热功耗>(冷端直径/电路系统直径).研究结果可为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选择性能参数可靠的节流阀,对“三高井”(高压、 高含硫、 高产)合理控制井底压力起到关键作用,是成功建立二次井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针对常用的筒式、 楔形和孔板3种节流阀,基于离散相模型开展了冲蚀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了不同节流阀的冲蚀损伤机制,分析了流体压力和颗粒运动速度等对阀芯冲蚀速率的影响,并利用现场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3种阀阀芯最大冲蚀速率均随着流体压差、 颗粒质量流量和颗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在相同条件下,抗冲蚀能力依次为筒式阀>楔形阀>孔板阀;现场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证明
某厂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氧化反应单元反应器一级冷凝器的钛材(TA2)换热管束发生失效泄漏,通过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垢样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分析手段,结合换热管束工况条件和介质组成,对换热管束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钛材换热管束在含溴醋酸介质、190℃高温环境下吸氢,产生大量的氢化钛,发生了氢脆.溴离子的存在加剧了钛材的腐蚀,在残余应力的作用下,钛材容易在焊缝处出现开裂失效.
针对碳钢连续管在适量H2 S和CO2共存的油田腐蚀工况中,管材腐蚀严重以及疲劳寿命短等问题,开发了具有较强耐蚀性和强塑性合理匹配的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通过对该管材开展微观组织、 硬度、 力学性能、 塑性和腐蚀等检测评价,全面分析了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的各项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管材组织以奥氏体和铁素体相为主,焊缝、 热影响区和母材显微硬度波动较小且基本一致;管材力学性能良好,管体屈服强度为640 MP a、 抗拉强度为782 MP a、 挤毁强度为117.5 MP a、 爆破压力高达144.5
在油田修井作业中,为了有效提高修井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同时还为了符合自动化修井机高集成度、 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减小油管扶正机械手的安装体积,设计了折叠式油管扶正机械手.分析了油管抓手、 油管定位机械臂和折叠机械臂等主要结构,阐述了定位机械臂的校正并实现油管对中功能的原理.选用合适的液压缸并设计了同步分流单向阀锁紧液压回路,保证了机械手工作的安全与稳定.该机械手可以远程操控以完成对油管的抓放、 推送、扶正和井口对中等操作,实现了井口无人化作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油管扶正机械手对中精准,快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