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绘本能够唤起美好的童年记忆,好的动画电影能够让孩子思索回味,获得成长。根据宫西达也同名绘本改编的动画电影《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2010)是对这两方面的完美诠释。
  宫西达也曾说:“孩子的心灵应该有一个基石:善良、爱、希望和梦想。我把这些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绘本,它便具有了感人的色彩。”而在这部影片中,“善良、爱、希望和梦想”逐渐具象化为爱的“红果子”。
  首先让我们欣赏影片中的几个画面,以勾勒出主要情节:食草恐龙妈妈为保护小霸王龙而被种族驱赶;妈妈怀抱红果子幸福地期待小霸王龙哈特的归来;成年后的哈特以小甲龙长大些可以吃得更实惠为名播撒对小甲龙的父爱;小甲龙辛勤采摘红果子与霸王龙父亲哈特共享美味;草原霸主巴克为激励儿子哈特而费尽心思;在火山喷发的千钧一发之际,霸王龙哈特奋力救助食草恐龙妈妈,并为保护食草恐龙妈妈而与自己的亲身父亲殊死搏斗。
  爱的超越
  影片中,面对嗷嗷待哺的小恐龙,食草恐龙妈妈不顾族人反对,即便众叛亲离,也毅然将他收留下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母爱在驱使着?
  结尾处,独眼巴克(也就是哈特的亲身父亲)问哈特的养母当初收留哈特的心情是什么时,养母垂下眼帘说:“即便以后被他吃掉,我也要收留他。”多么无私的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食草恐龙妈妈正是将温柔而又神圣的爱一点一滴灌注进小霸王龙的心底。即便后来他长大了,身体变得坚不可摧,牙齿变得锋利无比,他也有别于其他霸王龙,在他威猛甚至有点凶神恶煞的外表下,实藏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妈妈种下的爱的“红果子”。这是一种爱的超越——超越了种族、超越了血缘、超越了生命。
  作为人类灵魂的启蒙师,幼儿教师应该像食草恐龙妈妈一样时时用爱的笤帚去为我们的“小霸王龙们”拂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相貌、性格、行为习惯、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老师如果不能充分地理解孩子就不可能和他们进行语言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更不能达到情感上的融洽。就是说,教师应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真正尊重了孩子,才会使孩子感到爱的关怀,否则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爱。因为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就像食草恐龙妈妈冒着被吃掉的危险,用自己无私的爱去感染、教育小霸王龙。
  在现实生活中,请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尤其对那些表现不出众或标新立异的“问题”孩子,老师更应该倾注更多的爱,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田。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请用“真爱”和孩子架起亲情般的桥梁,让含苞待放的花蕾在这片爱的阳光里绚丽绽放。
  爱的期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期待。但如何去爱,才可以让这份爱的期待不会成为泡影?
  人生就如在大海中航船,不知何时就会遇到预想不到的风浪。
  小霸王龙哈特的生父——独眼巴克,清楚地认识到这点。他给予哈特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爱,他的爱穿着一身冰冷的戎装。他为哈特树立规则,他的地盘哈特不得烦扰;他用自己的行为让儿子懂得自然生存法则,优胜劣汰;他逼哈特绝处谋生,让他一步步强大起来;他用自己庞大的身躯和草原之王的气魄去检验儿子的勇敢和坚强。
  雨天里,手里有伞的人方便继续赶路;逆境中,心中有“伞”的人可以继续生活的脚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成长的道路不会永远都是一帆风顺,当孩子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他们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让孩子能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有意识地使他们有机会去品尝失败的滋味,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这就是教育界提倡的幼儿抗挫折教育。
  这样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它是一种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
  请放手让幼儿在生活的“磨难”中,慢慢培养起他们独立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吧。这样面对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雨天”,他们才可以撑起心中的“伞”,勇往直前。
  让我们做孩子生活中的“独眼巴克”吧,把我们的爱深深隐藏在每一个充满期待的行为中,滋润着棵棵幼苗。
  爱的传递
  爱可以产生爱。教师的爱、父母的爱是给予,给予孩子知识,给予他生命的活力,给予他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给予他快乐与忧伤,使他在接受爱之后也成为爱的给予者。
  电影的画面不止一次重复着小霸王龙哈特吞食“红果子”的画面,其实是在隐喻:母爱的善良、宽容和希望已经牢牢植根于小霸王龙灵魂深处。因而,面对破壳而出的美味小甲龙时,成年的哈特才没有大快朵颐,而是二人结为父子。这是妈妈种下的红果子开始发芽结果了。
  所以,我们在幼儿成长中要不断提供芬芳香甜的“红果子”。然而,这种爱的传递,首先要取得幼儿的信任。心理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愿意模仿他喜欢的对象,认同他信任的对象。这就是说要让孩子接受教育,教育者必须先主动建立爱的关系。一旦教育者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会不需要任何论证,就按照你的教导去做。从父母、老师心里发出来的超越的爱和期待的爱,是不是一定能传递到幼儿心灵的深处,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传递爱最稳固的基石呢?
  俗话说:话千言,道万言,不如做个好样子。父母、老师的言行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孩子需要的从来不是枯燥的说教。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这一切被她的孩子看见了,正当她准备叫孩子洗脚时,却看见孩子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边走边说:“妈妈,您洗脚。”这就是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最好的说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作为孩子最信任、喜爱的父母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与人为善、古道热肠的人,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使其成为充满爱心、德才兼备的人。
  这样的一部动画电影,父母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幼儿一同赏析,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看到的更多是一种爱的超越、爱的期待和爱的传递。红果子的甜蜜芬芳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滋味,更多的是一种本性、信仰和追求。
  幼儿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老师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而愉悦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共同扮演懂得爱的启蒙者和引导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像影片中的哈特那样成为世上最幸福的孩子,成长为温柔与坚毅并具的“霸王龙”。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的语言,也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教育部颁发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而游戏材料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有了这个根本,幼儿才能有了游戏体验和态度,也只有在游戏材料交互作用中,幼儿才有自己的情感发展,一旦与材料脱离,幼儿就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那么材料与游戏之间应该如何联系,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促使幼儿在交互作用中得到
期刊
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学前儿童的音乐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歌唱活动能使幼儿受到曲调美、歌词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锻炼,心理活动过程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因此,歌唱教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然而,目前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反复跟唱过程中幼儿对歌唱活动失去兴趣;教
期刊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各地自上而下都在研读与领会其内容与精神。本文将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为载体谈一谈如何深入理解《指南》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部分的内容,以此来探寻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有效途径,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这一活动方案。  一、培养幼儿乐于想象与创造的学习品质  活动场景1:第一次完整播放音乐,初步感受
期刊
一、主题的来源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草地上寻找春天的足迹。“老师,桃树开花了,红红的,真漂亮。”“快看,杏树长了嫩嫩的小叶子了……”这时候,西西对着同伴喊了起来:“哇塞!这里好多蚂蚁啊!”小朋友们都被他的喊声吸引了过去。果然,有块泥巴地上有很多蚂蚁,黑乎乎的一片,可能是有位小朋友掉了一些饼干渣在那里,小蚂蚁们都在忙着运食物呢!顿时,孩子们被这群蚂蚁深深地吸引了,叽叽喳喳地在那里讨论着
期刊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夏书系——全国幼儿教师培训用书”之一:《家园沟通实用技巧》,阅读后受益匪浅,颇有启发。此书分六辑,共36篇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支招,可操作性强,引人反思,切实有利于做好家园工作。  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要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配合、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
期刊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对幼儿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幼儿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  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
期刊
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差,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相互间发生的矛盾,因此攻击性行为在4~6岁幼儿中显得尤为突出,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和抢别人东西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攻击性儿童的典型表现——以“斌斌”为例  一直以来,在我们老师口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斌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活动区是幼儿园室内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等为幼儿创设的活动场所;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是幼儿与同伴间、与教师
期刊
《熊出没》动画系列自开播以来,长期占据中国动漫点击排名第一的位置,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作为幼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熊出没》在艺术审美方式上集中体现为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在外在形态上体现出“玩”的特质,内涵里更是展现了动画由教化走向娱乐以及快乐与自由、想象与创造、角色扮演与体验的精神追求。  一、游戏精神的历史追求:由教化走向娱乐  受强烈现世精神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游戏曾一度被认为是“玩物丧
期刊
很早就听过《摇篮里的科学家》这本书,一直觉得书名很有趣,近来终于找到机会读了它。初读这本书时,觉得这本书即使在翻译之后,里面的很多语言,叙事形式,包括排版都还是比较英语化的。像章节下面的一些标题,如“条纹布挡不住的诱惑”、“四方形里面的书和洗碗布里的钥匙”、“‘星际旅行’的考古学家”等等,乍一看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细细读起来,发现书中的语言还算浅显易懂,尽管涉及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