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结构设计与开发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设计理念,对化油器、进气管、活塞、气缸、配气相位等进行全新设计,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层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采用纯空气在空间上先行扫气,然后新鲜混合气依次跟进扫气的方式,避免扫气过程中新鲜混合气的短路损失而造成油耗升高及排放污染现象,无需增加触媒等后处理装置,经台架性能及耐久试验后,满足现阶段排放法规要求。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introduce advanced design concept, the carburetor, air inlet pipe, the piston and cylinder, with gas phase, such as a new desig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stratified scavenging of small two-stroke gasoline engine, using pure scavenging air in space, and then fresh mixture, in turn, follow up scavenging way, It can avoid fuel consumption increase and emission pollution caused by short circuit loss of fresh mixture in scavenging process, and no need to add catalyst and other post-treatment devices. After th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test of the bench,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關键词:分层扫气;结构设计;性能测试
  Key words: stratified scavenging;structural design;performance test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20-0034-03
  0  引言
  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由于其结构紧凑、操作轻便、功重比高、生产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林机械、园艺绿化、航模发动机等需要动力性能强劲并且轻巧便于携带使用的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内通用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年产量约占同期全球同类发动机总产量的40%以上。但其扫气过程中短路损失造成大量的新鲜混合气直接从排气口流失,造成油耗升高并且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等有害物质,已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1]。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实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美国EPA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最先实施了通用小型汽油机的排放法规,目前已是第三阶段要求;欧盟也在2017年实施了第五阶段排放法规。常规的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尾气排放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法规要求。
  LCS45I机型的研制,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低排放的时间分层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利用纯空气在空间上先行扫气,然后新鲜混合气依次跟进扫气。通过组织合理的进扫气流,首先把进气系统分成两部分,一路纯空气通过双腔化油器的上腔通道在扫气口附近被吸入储气通道,另一路新鲜混合气通过双腔化油器的下腔直接进入曲轴箱[2];换气过程开始后,位于储气通道前端的纯空气被在曲轴箱内预压缩的新鲜混合气先挤压流入气缸内清扫废气,而后新鲜混合气才流入气缸,利用时间上的先后在缸内形成分层流动。即利用纯空气将新鲜混合气与废气隔离开,阻止新鲜混合气直接从排气口流出,这样大大减少了新鲜混合气的逃逸;同时优化了减少了扫气口与排气口的高度差,在避免废气从扫气口倒流入曲轴箱的情况下,增加有效行程,来提高功率以及减少有害物排放;另一方面,汽油机在怠速工况时,双腔化油器的上腔通道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只打开下腔通道,保持了怠速性能稳定,加速性能好。在此基础上降低了HC和CO排放值,无需增加排气后处理装置即能满足法规要求,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整机结构紧凑、经久耐用同时又具备高功率、低排放的特点。
  1  LCS45I分层扫气汽油机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2  主要结构设计
  整机为单缸、分层扫气、二冲程、风冷型式,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详见图1。
  2.1 气缸
  汽缸内壁区别传统的一个进气口的模式,专门设计两个进气口,即双腔进气系统,一个吸入纯空气,另一个吸入新鲜混合气;增加了进气量,提高了换气效率。同时减少了从排气口到扫气口的高度,活塞上行时,气缸内壁上从扫气口关闭到排气口关闭这段距离,它是靠活塞上行强制把充量排出,这时由于进气已结束,气缸中大量的新鲜混合气也随废气一起被排出,导致油耗增加,同时使HC排放增加,因此这段愈少愈好。另外,优化布置扫气道结构形式,采用双通道扫气道结构,分别是截面积大小和角度不同的主副扫气道;附加独立的左右侧盖,保持弯道引导扫气气流首先冲向排气口对面的气缸壁,在缸壁的导引下折向向上,再沿着燃烧室顶部折转向下,流向排气口。增大了扫气截面和更好的组织了扫气气流,避免了短路扫气损失。该气缸结构新颖,性能可靠,不仅达到减少尾气排放和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而且降低了气缸的工作温度并提高了小型汽油机的功率,气缸结构详见图2。   2.2 活塞
  活塞区别传统的光滑圆柱型式,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活塞裙部两侧分别设计专门的纯空气通道和储气型腔,并与扫气口及双腔化油器及进气管配合形成纯空气通道。活塞裙部面对气缸进气口的位置的纯空气内存室与气缸进气口的纯空气通道连接,并通过左右空气通道与活塞裙部的左右储气室相互联通。当活塞在气缸内向上运动在曲轴箱内产生的负压吸入纯空气时,进过上述通路首先到达左右储气后进入气缸内壁的左右储气通道上端;负压同时吸入新鲜混合气进入曲轴箱,然后到达气缸内壁的左右储气通道上端。因此,纯空气和新鲜混合气分层储存,当发动机燃烧作功后,活塞下移,曲轴箱压力增加将左右储气通道上端的纯空气挤压进入燃烧室,对废气先行扫气,其次新鲜混合气才跟进进入燃烧室,避免了新鲜混合气的短路损失,降低油耗的同时也减少了有害物的排放,活塞结构详见图3。
  2.3 配气相位
  利用活塞顶面开关排气口和扫气口,所以这两个换气口的开关时间只与它们的上沿位置有关;排气口距离气缸顶面的距离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这个距离越短越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转速,因为在高速时,清除废气的时间变短,提前开启,也就加长了排气和扫气时间。与此同时,利用活塞裙部下沿开关进气口,进气口的开关时间只与它的下沿有关;从进气口下沿到气缸顶面的距离也是一个重要尺寸,一般认为这个尺寸越大或活塞裙部越短越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转速,因为高速时进气时间变短,提前开启,也就增加了进气时间。为了提高充气效率,获得最大功率与最大扭矩,同时兼顾低速稳定性和经济性。经过优化试验,最终确定排气相位角127.3°,扫气相位角88.9°,进气相位角149.5°,配气相位如图4所示。
  2.4 化油器和进气管
  化油器喉口部位放置一个水平隔板,连接油门和阻风门,在保证足够的流通截面积的基础上将喉口处圆形进气通道分割为互不干涉的纯空气通道和新鲜混合气通道两部分,形成双腔化油器结构。与双腔化油器对应,进气管也一分为二,形成彼此独立的上、下型腔两个通道,分别用于通过纯空气和新鲜混合气;当活塞向上止点运动时,气缸上部燃烧室里的混合气开始受压,活塞下部封闭的曲轴箱容积增大,曲轴箱内压力迅速下降[3],当上行到某一位置时,首先纯空气依次通过双腔化油器的上腔通道和进气管的上腔经进气口上腔,然后通过活塞裙部的纯空气通道进入储气型腔;而储气型腔与气缸两侧的扫气口联通,实现了纯空气进入扫气口上部的储气通道;其次活塞下边缘打开进气口,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新鲜混合气通过双腔化油器的下腔和进气管的下腔经进气口下腔直接进入曲轴箱,曲轴箱开始进新鲜混合气。另外,在怠速工况下,纯空气通道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而只打开新鲜混合气通道;使得汽油机怠速穩定,加速性能好,可有效提高汽油机的功率,结构详见图5。
  3  样机测试
  3.1 零部件检测试验
  通过和美国公司的合作,完善了零部件的评价标准,编制了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检验指导书及判定规则,为产品检验提高了效率,减低了成本。
  优化了数字点火提前角测试系统,在磁电机测试台上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出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度,测试数据见表2。另外优化了起动器试验,设计了起动器耐久拉动专用台架并实现自动控制,顺利完成10000次起动耐久测试。
  3.2 外特性与排放测试
  LCS45I分层扫气汽油机按照JB/T5135的各项规定,已经通过企业产品定型检验,各项指标超出国家标准,排放符合GB26133-2010《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的各项指标;在不加任何触媒催化装置的情况下符合美国EPA第三阶段及欧Ⅴ排放标准。
  3.3 模拟工况耐久试验
  在耐久测试台架上,带上模拟负载;按照高速40s,转速控制在7800~8300rpm;怠速20s,转速控制在2700~3300rpm;以此循环往复,耐久测试150h。发动机标定功率下降不超过0小时测定值的5%;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包括气缸、活塞、活塞环、曲轴箱、曲轴连杆总成、飞轮、点火器、化油器、离合器、消音器等)未出现损坏或失效现象。与此同时,通过了振动试验、超速试验、突加(减)速试验、噪音试验、停机试验等,强化了发动机的指标考核,使得产品更加成熟可靠。
  4  结论
  ①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研制出的新一代分层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通过对活塞及气缸扫气结构型式的创新设计,合理组织扫气气流,用纯空气将新鲜混合气与废气隔离开,阻止新鲜混合气直接从排气口流出,利用纯空气充当扫气时的短路损失,避免部分新鲜混合气直接排除机外,从而达到节油和降低尾气中CO、HC等有害物质排放的目的。②对气缸上排气口,扫气口及进气口进行优化布置,同时配合活塞顶面及裙部尺寸,降低了发动机的排放及整机温度,同时在避免废气从扫气口倒流入曲轴箱的情况下,缩短扫排产,增加有效行程,来提高功率以及减少有害物排放;在不加任何触媒催化装置的情况下符合日益严苛的法规要求。③通过对曲轴箱体进行时效处理、离合器处选用高等级滚针轴承、化油器膜片材质使用聚酯纤维、曲轴主轴颈位置布置储油孔和输出端控制螺纹退火距离等等优化设计措施,提高了发动机的耐久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刘圣华,周龙保.内燃机学[M].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文华,刘永长,魏明锐.二行程汽油机分层扫气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3(6):25-28.
  [3]刘长生.两种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的配气方式及特点[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1(5):84-8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点,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但由于电动汽车属于较新的汽车产品,其售后检测及故障诊断工作中存在先进检测方法、诊断设备相对缺乏的情况。鉴于以上背景,本文结合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基于LabVIEW对其核心部件BMS、MCU、VCU进行线束外部信号的检测,将虚拟仪器技术与电动汽车进行良好地结合,分析各核心部件的线
为降低增压米勒循环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对一台1.5 L增压直喷汽油机进行改制,提高其压缩比与进气滚流,进行了电动增压与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降低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压缩比EGR方案能大幅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燃油消耗率下降5.0%~13.6%。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1.2%,这主要得益于传热损失、换气损失的减少和膨胀做功的增加。提高EGR率能减少传热损失与提前燃烧重心
摘要:在最近的几年中,在设计车辆时,车头迎风的面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安上各类辅助性的装置,从而导致内燃机设备壳下的范围愈来愈小,但却加强内燃机的功能,导致热负荷愈来愈高,同时冷却及其系统对内燃机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驱动力、经济性、释放性、减噪性和总体协调性等。本论文阐述内燃机冷却温度的运行原理,基于液压驱动技术设计内燃机冷却温度控制系统,勾勒总体方案,界定液压驱动系统的核心液压组建
摘要:当前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的设计研究大都延用了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底盘系统,其动力传动系统、驱动系统、行驶系统的设计都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大体一致。但是,这种设计思路存在着底盘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动力损耗大及维修不便等不足。基于此,设计研究五轮结构的新型五轮电动汽车,采用单轮驱动装置,两前两后轮设为被动轮,简化了底盘系统,降低了动力损耗,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以某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探究了基于缸内燃烧系统和空气系统优化使发动机最低油耗区间匹配不同使用工况,提出满足发动机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比为19.5的燃烧室,缸内混合气过稀区减少,燃烧放热速率加快,热效率提高;通过合理匹配增压器和燃烧室可以实现柴油机最低油耗区间与目标工况区间的匹配。以优化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油耗为目标,采用压缩比为19.5的燃烧室,同时采用较小的涡轮当量流通截面积,可以使最低油耗区匹配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低转速中负荷油耗改善3.1%。以优化中转
摘要:本文针对车用交流发电机新平台产品的开展过程展开了详细的论述,首先,对车用交流发电机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在对发电机工作原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平台汽车发电机按照明确需求、确定关键项、产品设计、实验验证的开发过程,以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基于试验测试数据建立增压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开展0~4000 m高原适应性研究工作,研究增压柴油机性能及压气机性能海拔变化关系,并研究不同海拔下压气机内部流动状况,分析压气机效率下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工况下,柴油机功率、转矩与燃油消耗率下降,进气流量减少,增压压力下降,压气机压比增大,效率下降。压气机子午面的相对总压的低压区域压力较小,叶顶间隙间及叶轮出口高熵值区域增大且范围提前。跨音速流动区域增大,激波损失增大,叶顶间隙流加强,泄漏损失增大,分流叶片压力侧主流与低速泄漏流掺混,尾迹区域增大,掺混损
全面综述了过去几年汽车尾气温室气体和标准污染物减排的一些主要进展,讨论了针对改进发动机及后处理系统最新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法规及正在研发的技术。介绍了轻型和重型车辆的全球主要市场的发展,及相关的法规和技术。
针对偏心凸轮蓝宝石盘弹流接触,对盘面进行表面能梯度修饰,形成增强的集油轨道。利用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系统,获得限量供油条件下偏心凸轮盘接触区润滑油膜厚度和油池分布,分析了集油轨道对接触区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盘面表面能梯度诱发的张力驱动增强了润滑油的回填,提高了接触区中心膜厚;在低转速和低负荷时,集油轨道的调控效果使入口区润滑油池扩张1.6~4.7倍;高黏度润滑油会降低集油轨道润滑油回填效果;集油轨道对不同油品的润滑状态皆有改善效果;供油量不同,可形成集油轨道效果的差异。
基于光学定容燃烧弹试验平台,通过高速纹影摄像系统在相同甲烷燃料初始温度、压力及混合气浓度下,定量分析了不同结构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turbulent jet ignition,TJI)的燃烧特性,包括火焰传播速度、火焰面积、火焰形态及燃烧压力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预燃室孔径越小,相同时间内火焰传播得越远,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面积增长速度越快,燃烧压力峰值越高。随着预燃室孔径减小,着火机理会由射流中带有火焰的火焰点火转变为火焰过孔时熄灭的喷射点火。喷射点火着火时刻延迟,初始火焰速度减慢,但燃烧压力峰值受影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