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极地年南极内陆地震观测初结硕果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第四个国际极地年对极地的探测和研究计划在各国相继正式启动。2007年3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中国政府在北京宣布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正式启动。国际极地年被誉为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全球科学家曾分别于1882,1932和1957年联合组织过三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刚启动的2007/2008第四个国际极地年是我国首次参加的国际极地年。
其他文献
7级以上地震是对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威胁极大的地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十二五”地震预报规划中指出:“1950年以来造成千人以上死亡的地震均为7级以上地震。因此,从减轻地震
1西安基准地震台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应急响应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5~8 min 之内西安基准地震台
低震级地动事件性质识别是当前地震检测的一个难点。地震学分析为判定可疑事件的震源类别提供了有效识别方法。从时间域简易的振幅周期测量、到频率域利用整个震相的频谱特征
基于地震前兆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预测强震发生地点,是地震预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例如,在日常震情分析预报中,通常将多种异常现象的相对集中区作为未来可能的强震震中所在区域
详细分析“九五”和“十五”各种前兆数字化和模拟资料,汶川8.0级地震前甘东南地区多个台项如视电阻率、水氡、应变等手段都表现出了异常变化,经震前落实,认为大部分异常变化归因
断层强度是反映孕震区状态的一个基本特性,其时间变化会增大或降低最终触发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虽然有人提出断层强度变化能解释各种不同现象,如地震活动的远距离影响,但实际中还
地震是地壳的一种高频振动形式,采用分布各地的井水位、体应变以及地伸缩观测系统则可以监测震前、震时与震后的地壳体应变的时空变化图像。顾名思义,体应变仪,其测量原理是根据安装在钻孔仪器中腔体的体积变化而获得岩体体积的相对变化量,目前采用的TJ型体积式数字体应变仪的灵敏度≥2.0 mv/10-8,倒数为仪器的格值。SS-Y型数字伸缩仪,其测量原理是测量
期刊
随着卫生改革逐步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将是今后城市卫生改革的重点,也是基层医院将要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们转变观念,改变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