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教育自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网上流传这样一组图片:一群日本孩子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的时候,没有玩手机,没有追逐打闹,而是一人一本书捧在手里。随后,《日本学生在清迈机场的惊人一幕!中国人沉默了……》一文在网上迅速扩散,引来点赞一片。而就在这组图片发布后没几天,一组西安小学生的照片同样引发热议:十几名小学生参加赴日本的夏令营交流活动,在机场出关排队等候时都拿出随身携带的书席地而坐,安静地阅读……该事连续两天成为网络热点,但与此前日本小学生博得素质高的好评不同的是,西安小学生得到一些网友的质疑和嘲讽。
  同样类型的事件,只是因为国籍不同,就得到许多截然不同的评论。难道日本小学生机场读书就是素质高,而中国小学生就是在作秀?
  对于中外的小学生来讲,候机安心阅读都是一种高素质、好习惯的体现,是完全可以给别的孩子带来良好示范的,日本孩子在候机时读书值得称赞,中国孩子在机场阅读同样应获得掌声。人文素质从小抓起,加上合理引导,是可以带动社会素质整体提升的,这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正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所以要重视榜样的作用。
  即使新闻事件中的中国小学生真如有人所讲的是模仿、作秀,试问模仿一件好事有什么错呢?如果能秀成习惯,也是一件不能不赞的益事,这类简单的事情不需要标签化,不需要双重标准。诸如此类社会正能量,只有支持和鼓励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长久以来,受负面信息的影响,很多人会有种中国人总是低人一等的错觉,致使我们的孩子即使做了一件好事,很多人也觉得是领导和老师故意安排的,是“山寨”教育,拾人牙慧,说白了,这是国人不够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反思,适当和及时的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是对的,对于及时纠偏是很有帮助的,但如果走向一个极端,那就变成了自暴自弃。试想,自己都背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自己都没有自信肯定自己,何来自信说要变成教育强国?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更珍惜它一点一滴的进步。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民族曾经90%的时间站在世界之巅,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将这种自信传递给孩子们。今天的中国,再一次离伟大复兴是那么近,为什么不能对我们的下一代充满信心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代代相传,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婉卡日前在柏林表示,在2013-2017年第一阶段结束之后,联邦教研部的“文化强国”教育计划仍会继续实施。“文化强国”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儿童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并培养其自主决定人生道路的能力。自2013年初开始,各地教育联合机构为儿童和青少年推出了指导教师项目、促进阅读项目、欢乐假期项目,以及有关音乐、舞蹈、戏剧或者马戏表演的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儿童
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被很多教师认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研究表明,引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技能、知识、态度、动机以及性格特征都不可能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存在和发展,它们与不同的内容和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意味着如果不对特定的情景和内容加以考虑,我们无法成功培养创造力或任何有助于发展创造力的技能和品质。因此,如果想要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训练变得更有创造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预示着中国独生子女时代即将结束,越来越多年轻家庭选择开启“二孩模式”,随之而来的却是令不少家长烦恼的“老大”难题。从夫妻为生二胎向女儿写保证书,到哭求妈妈扔掉刚出生的弟弟,再到骇人听闻的以跳楼和割脉等自杀行为相要挟,甚至动手伤害老二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二孩时代”家庭教养问题的普遍关注。由于此前的“双独二胎”以及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如今的“老大”难题多见于城市家庭
期刊
正当校园里鼓噪“男生危机”“阴盛阳衰”之时,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该课程以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生涯指导教育、安全教育纲要为主要依据,从“人”的角度,围绕小男生们成长必须面对的与性别相关的困惑组织教学内容,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增强保护、悦纳自己的基本能力,从而提升敢于担当的勇气与素养。 
介绍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该专家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联锁系统相结合,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