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海韵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汪立三创作于1979年的《东山魁夷画意组曲》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本文将仔细分析《涛声》这首钢琴作品的的创作手法和作品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和哲理性思绪,详细阐述“画意”、“琴音”以及作品之外的深刻内涵,为今后研究和学习中国钢琴作品,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汪立三 重要地位 创作风格
  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汪立三创作于1979年的《东山魁夷画意组曲》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这套组曲共分四首,以其中第四首《涛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也赢得了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瞩目。
  贺绿汀先生在他的一篇论文《音乐艺术的时代性》中指出:“因為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迁,所以各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出各时代不相同的艺术。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其所以能够有永久的价值,就是他们抓住了时代精神。时代提出的问题、矛盾给人们以很深刻的印象,使人们的内心燃烧着极强烈的感情,艺术家抓住了这强烈的感情,把它具体地表现出来,无论这表现的工具是用诗歌、音乐、戏剧、绘画或小说,只要他所代表的感情是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真相,就一定可以得到普遍的同情与共鸣。因此,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单是要有成熟的技巧,也必须具有极其敏锐的时代感受性,能够抓住时代的中心。他不单是民众的喉舌,而且负有推动新时代前进的使命。”①
  贺绿汀先生所说的“时代精神”在《涛声》这部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涛声》创作于1979年,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这个时代的精神就是拼搏和进取,作品中所蕴涵的顽强不屈的执着精神正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特质。
  《涛声》从发表之日起,就不断地引来各种不同的评价,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涛声》所表现的意境和创作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新风格是当时大多数钢琴作品所缺乏的,因此这部作品对于80年代的钢琴音乐创作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画家东山魁夷曾致函作曲家称:“您对我作品理解之深,令我十分钦佩。”②日本现代音乐学会委员长广漱董平教授曾写下这样的话:“杰作也,很思念。高作曲技法,实现新境地,我信是世界性名品,很是新也。”③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魏廷格也称这首作品为“钢琴交响音诗”。④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把中国古典风格的佛教音乐与日本传统的民族调式巧妙、完美地结合起来,其内涵之深,意境之深,创作手法之新颖,堪称是中国钢琴音乐在新时期的一个里程碑。原画《涛声》的画面平和、高远,只是描绘了波澜壮阔、海潮汹涌、一叶小舟随波荡漾的自然景色,并不惊心动魄,作品属于日本民族的传统风格,追求的是平淡、安静的和谐之美,东山画家以此表现了鉴真法师博爱、深沉的高尚情怀和为了实现伟大理想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献身精神。而汪立三却并没有拘泥于原画,除了描绘大海的辽阔,他在表现“涛声”的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联想、浓烈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绪,以一种全新的意境和自己的感受去发展、充实了这部作品。并且,他还融入了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不惧艰险多次东渡终于成功这一历史事件,成功创作出了极具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的鉴真形象的音乐主题,使音乐包含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佛教音乐和日本传统音乐的多种风格,表现了更加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作曲家所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理性的思绪。他把鉴真法师东渡普法的宏愿和坚强意志、以及将伟大的华夏文明传播到一个悠远的岛国的博大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作品中的作曲技法和织体写法已经摆脱了古典、浪漫乐派的传统风格,更多的是西方印象派作曲技法的痕迹,其中自由的复调结合,错落有致的复合节拍,非三度结构和弦、多调平行进行和大量的不协和和声等现代手法的巧妙运用,即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又大胆创新,融汇了现代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二者在作品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现代民族风格”。同时,作曲家又注意使用不同调性的色彩变化,多次运用了多调式平行进行的创作手法,以及不同调性、旋律的重叠,形成了复调性的不协和音响,在种种不协和的音响中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听觉效果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汪立三曾说过:“今天,全世界艺术正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音乐也不例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中国作曲家应以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而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大放异彩。”⑤他为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这既是他个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时代、文化、民族和社会共同培育的结果,他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精神在我国的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他所创作的优秀作品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参考文献:
  [1]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连载文章)[J].钢琴艺术,2003,(08).
  [2]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3]蒲方.试论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音乐艺术,1989,(01).
  [4]罗薇.声之韵——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之四《涛声》作品简析[J].钢琴艺术,2003,(08).
  [5]周柱铨.朝华夕秀乐坛一奇《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四》[J].中国音乐评论网,2012,(11).
  [6]吴春华.对比尧分析汪立三先生的两首钢琴曲——《蓝花花》与《涛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汪毓和.关于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J].钢琴艺术,1998.
  注释:
  ①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② ③ ④ 魏廷格:《魏廷格音乐文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7 年。
  ⑤ 汪毓和:《汪立三——为中国钢琴音乐开拓新境界》,《人民音乐》, 1996年第3期。
其他文献
艺术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愈万年的历史,印刻着世界上各个地理区域中曾经和现在的人类哲学与思维。而人类学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诞生不过百余年,可谓是一个后生却积极向前的晚辈。当人类学介入艺术与绘画,其意义正在于用另一种视角——属于人类的、透过田野参与观察——发现画家作画的初衷,进而诠释彼一时期人类的思维与哲学。  更加“有趣”的是,我们不仅使用人类学的方式去解读,同时也去创造艺术。在思维与哲学的影响下,
期刊
“后现代”“后工业”“后资本”“后虚拟”“后信任”……令人目眩的词汇,仿佛意味着某种新局面的开启。在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看来,“后”实际上是表明了即将终结之前的事物所处的先前状态;在另一些人看来,凡事加上“后”字,就显得既神秘又未来,即便他们并不清楚它意味着什么。仅仅有新术语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詞本身的含义。  “东方主义”(Orientalism)原是研究东方各国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学科
期刊
中国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须顺应天意;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古老的东方哲学中都隐含着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与顺应,强调入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互相依存,具有同根性、整体性和平等性。这种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亦体现在了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中。当现代性制度橫扫全球时,这种自然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的中医体系带来巨大挑战。现
期刊
中国在认知日本文化时,常常过于强调隋唐文化对其的影响,而忽略了日本文化在此之后迅速发展出其独自的审美性格。公元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即京都,开启“平安时代”。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逐渐式微,在右大臣营原道真的建议下,日本停止派遣官方往来的遣唐使。这一举措使得日本美学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面貌,打开了日本“国风文化”的序幕。具有日本特色的“大和绘”屏风画和绘卷出现,《源氏物语》《鸟兽人物戏画》等四大绘卷完
期刊
【摘 要】 笔墨问题通常被置入古今、中西的现代性逻辑范式中予以理解,围绕笔墨之内在性及其外部的现代性语境之间的话语构建,无疑对于现代书画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墨如何成其为问题?笔墨代表了怎样的传统精神?问题的钤键在于,如何阐明笔墨的本源意义。欲明了笔墨的本源意义,不妨先引入一衔接古今的画论观念“写生”。笔墨是判断国画家的标志,系画家的心性体现。若论本源,原只是心法而已。心法所在者,道统也。只有
期刊
第二届“设计中国北京”于2019年9月16日圆满落幕。该展在5天的展期中为31242名包括建筑、设计、媒体等专业人士及公众观展者,呈献了200多个国内外设计品牌,超过1000件家具、厨卫、家电、照明、材料、家居装饰和办公等的精选作品,13个概念性创意装置,40余位演讲嘉宾,近50场讲座及多场遍布全城的设计活动。本次展会围绕当下设计领域最受关注的探讨议题——可持续设计,从设计的可持续性、工艺的传统和
期刊
资本直载了当地渗入到艺术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大浪淘沙过后,留下了一批当代艺术品。那么,这些当代艺术家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考验?他们何以挺进中国当代艺术前十?数据时代以数据说话,本文便为您直观、有效地解码近5年来他们的拍场表现。据易拍全球来自65家海内外样本拍卖行(如Christies,Phillips、Bonhams,New Castle Art&Antique Gallery、株式会社东京
期刊
摘要:在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演员表演心理,临场发挥问题;民族心理,民族环境,民族感受,客体和主体换位,民族起源等民族学方面问题;人类学方面问题;发声技巧方面问题等。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引导少数民族声乐表演者在表演学习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表演的发展,提高表演质量水平。  关键词:回族 声乐表演 演员心理 民族风俗 发声技巧  马
期刊
我自放歌向天笑青歌涅槃展翅飞  本届青歌赛上,有些观众开始熟悉一个载满情感的声音,他将每首作品都演绎的淋漓尽致,他的歌声让人立足侧耳倾听,瞬间直击人的心灵,歌手唱的起劲,观众听得过瘾,他就是一路欢唱民歌的东北小伙子——李超,在本届青歌赛上,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音域,圆润婉转的声音,将他民族男高音的特质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此次已经是李超第四次参加青歌赛。第一次参赛时,他还是一名青涩的大一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人们的审美情趣,娱乐爱好在不断改变,这给传统的木偶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传承的过程中陷入了窘境。本文从木偶戏自身的特点为切入点,阐述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如何保护木偶戏。  关键词:木偶戏 生存 保护  木偶戏,俗称傀儡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是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木偶戏是一门包含多种艺术因素,且各种艺术因素完美配合的独立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