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摆渡130年 四代人的船篙撑起“深山传奇”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渡报恩情一诺百年不言悔
  2008年8月底的一天,39岁的万芳权行色匆匆地从武汉赶回了家乡——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雨后的大沙河静静流淌着,两岸山峦满目苍翠,云雾缭绕。青山碧水之间,一条小船驶离河对岸那个古老的渡口,向风尘仆仆的万芳权划来。面对风景如画的故乡,阔别一年的万芳权却无心欣赏,看到划船来接自己的妻子,他急切地问:“咱爸现在怎么样了?”“昨天刚出院,医生说还得在家卧床3个月。”妻子面带焦虑地回答。
  万芳权的父亲名叫万其珍,时年69岁的老党员。为方便乡亲和游客渡过水深50多米的大沙河,他已在这个渡口撑船10多年,却从不向大家收取一分钱。因老人义渡时不慎摔伤了手脚,这才将外出打工的大儿子招回,希望他能替自己撑两个月的船篙。
  走进离渡口不远的家中,看到瘦弱的父亲卧病在床,万芳权既心疼又生气。在此之前,他和妻子已经多次劝说老人,不让他再到渡口当义务艄公,毕竟大沙河宽200米,摆渡一趟要10多分钟,一天下来至少来回60多趟。别说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就算换成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也绝非易事。可老父亲总说他的身子骨还挺硬朗,这下可好,最终还是出事了!
  询问过老人的身体状况后,万芳权忍不住再次劝说道:“爸,咱家已经免费撑了上百年船,光您一个人就没日没夜地干了13年。这次身体康复后,可别再去摆渡了,全村1000多人呢,轮也早该轮到别家撑几年了吧!”不料,这话却激怒了病床上的万其珍老人,一向和蔼的他,当即对儿子怒目而视:“我告诉你,我病倒了你去撑,或者给我雇个人去撑,渡船一天也不能停!是万家人,你就要遵守祖上的承诺!”儿子听了,气得转身离去……
  这个家族诺言源于清朝光绪年间。1877年,为逃兵役和水灾,万其珍的爷爷万作柱,从江汉平原的监利县举家逃难到大沙河村。作为外乡人,当地山民不仅没有排斥他,还为万家提供诸多帮助。凭着众人的接济,万作柱得以在地处鄂西深山的大沙河畔开荒拓土,安家落户。
  由于大沙河村被一条大河一隔为二,不少人家住河这边,耕地和亲戚们却在对岸,每天只得绕行很远的旱路到对面劳作,或走亲访友。后来,有人自制了木筏,但时常翻船落水。来自水乡的万家爷爷目睹此景,决定用义渡的方式,来报答乡亲们对自己的深情厚谊!
  他与家人商议后,卖掉家里的几头肥猪,建造了一只能载10人的木船,并向乡亲们承诺,今后万家将义务摆渡,分文不取。从那以后,万家人站立船头撑篙行船的影子,就深深印在了大沙河的一湾碧水中。
  1925年,年迈的万作柱病逝前将儿孙叫到床前,告诫道:“义渡是我们家答应乡亲的,你们要继续。”此后,长子万术材接过磨得发亮的篙杆,继续默默摆渡乡亲们。再后来,万术材因病“退役”,又将篙杆交给了小弟万术荣。
  由于村民们过河频繁,摆渡者不能长时间离开渡口,艄公万术荣干脆睡在岸边的岩洞里,搞个铁钵钵,烧火煮饭吃。“山洞里又黑又潮,谁愿意住?那些年他的日子过得苦啊。”一位老村民满怀感动地回忆说:“无论白天黑夜,术荣随叫随到。有时候他一口饭刚扒在嘴里,有人过河,他放下碗就往渡口跑,从没怨言。”
  后来,因感念万家的好,大沙河村的乡亲们聚到一起合计,决定在渡口旁分出一块近6亩的田地,交给万家人就近耕种,也算是对这一家人的补偿。
  1995年,73岁的万术荣倒在了渡口上。临终前,他叫来了53岁的侄子万其珍,将义渡的任务郑重托付给他。而此时,万家已经在此接力义渡了近 120年!“义渡是我们家答应乡亲的,你要接下去!”18年后的今天,万其珍仍一字不差地记着叔叔的临终嘱托。
  穷死不收费桨声灯影里谱写信义传奇
  许下了诺言,就要坚守到底。在万家几代人眼中,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过河……”从此,每当渡口上传来村民的喊声,万其珍就像一个接到命令的老兵一般,“蹭”地站起身,走到河边解开缆绳,等村民一一上船坐稳后,只见他娴熟地竹篙一撑,离岸换桨,一刻钟光景就划到了百米外的对岸。
  无论冰雪酷暑,还是夜半更深,只要有人喊一声“过河”,万家人都有求必应,从不会为多等几个人而耽误时间,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更难得的是,从万家开始撑船至今,133年从没发生过一起事故!摆渡的间隙,万其珍还打捞河里的漂浮物,甘愿做这条河的环保使者。
  村民们曾向政府建议在这里修一座桥,但因为河口宽,桥的跨度大、造价高,加上村子穷,所以一直没能解决,万家义务摆渡依然是村里人过河的唯一方法。“如果没有万家摆渡,过不了河,我们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村民谭正英的菜园在河对岸,每天都要乘万其珍的船过去种田、种菜、采猪草。
  自从接了叔叔的“班”,万其珍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大沙河村。在他近70年的生命中,从未去过恩施,上一次进县城已是32年前的事,尽管如今进城有柏油马路,只需40分钟的车程。义渡13年间,除非病倒在床,万其珍的身影从未在大沙河渡口“缺勤”过。10多年来,连他也不知道,自己一桨桨、一船船到底来回渡了多少人。


  木船破旧,修修补补,万其珍乐在其中。半夜有人过河,他衣服一披,随时准备的火把便把整个渡口照得通红。
  这么多年来,两岸的村民已离不开万家手中的船桨,而万其珍老人,也无法割舍这份平静的摆渡生活。然而,这次不幸摔伤,却使他3个月里不能下床活动,内心的煎熬,远比身体上的疼痛更折磨人。术后躺在病床上的万其珍心急如焚。打电话给身在外地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因签了劳动合同,没法分身。最后大儿子万芳权虽然很快请了假,回家乡照顾父亲,但过不了多久还得赶回去继续做工,不能接替摆渡。谁来顶替自己去摆渡呢,毕竟村里上千号人呢,渡船一天也不能停歇啊!万其珍一筹莫展。   骂走了前来劝自己放弃义渡的儿子后,老人忽然来了“灵感”:实在不行,干脆就真雇个临时艄公吧!就算每个月要贴不少钱,也总不能让渡船停下来。于是,他让儿子万芳权去外边找渡工。
  万芳权不想惹病床上的父亲生气,最后他以每月800元、管吃管住管抽烟的待遇,从外村请来一名渡工,顶替卧床养病的父亲义渡众乡亲。“那个时候,真的划不来啊。但没办法,摆渡是个苦差事,工资给低了,根本找不到人干。”事后,万其珍老人有些心疼地说。
  然而,两个月下来,村民们对这位渡工颇有微词:有时遇到外边来的游客或走亲访友者,不知道这是“公益船只”,下船时会主动付钱给渡工,他竟然来者不拒!而且在此期间,每当夜晚有村民需要外出,冲着渡口的小屋喊“渡河”时,听到的不再是老万那句爽朗的回应——来哒!而是往往喊了好多遍,才见这位渡工的双脚慢腾腾地挪出屋,极不情愿地拎起长篙……
  闻此,万其珍气愤不已,再也顾不上“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劝诫,强撑着刚出院两个月的虚弱身体,跑到渡口解雇了那位“生财有道”的艄公,自己又撑起了船。
  万其珍的家境并不富裕,在全村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或许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不久后,邻村一个精明人找到他,想“合伙经营”这条船:“我负责摆渡,老万你就负责在家数钱!”原来,他的想法是每摆渡一人收费1.5元钱,这样一个月下来,起码有1万多元的收入。“然后咱俩四六开,我占四,你占六!怎么样?”不料,万其珍听后却怒气冲冲地说:“你这是想让我辱没祖先啊!从我爷爷那辈起,万家的渡船就没收过一分一文,我们家穷死也不赚这种钱!”那人丢下一句“榆木脑袋,活该你受穷”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四代人接力《我的渡口》获国际大奖
  自从2008年摔伤后,万其珍的左腿时常会疼痛,精力也比以前差了很多。他找到大儿子,认真谈过几次“接班”的事。然而,对在外闯荡已久的万芳权来说,要从此在这个小山村做个默默无闻的船工,是一件挺难接受的事。尽管从2006年开始,恩施州每月为万其珍老人发放540元的补助。但这笔钱,都被他用于购买救生衣和平日的船只维护了,根本不足以贴补家用。39岁的万芳权在省城打工,每月能挣三四千元,这微薄的政府补贴对他自然是毫无吸引力的。
  2010年中秋节刚过,万芳权又要外出务工了,临行前,他又一次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今后做这个事还吃不吃得消?不行的话,咱就算了吧。”听到这话,万其珍慢慢地摇了摇头,眼神里却充满着坚决。万芳权的泪水在眼眶里转了几圈,又忍了回去。
  当天过河外出的人很多,70岁的万其珍从岸边的小石屋中快步而出,解开了船绳。老人吃力地撑起竹篙,让船只调过头来,再缓缓地向对岸划去。当双鬓斑白的父亲,佝偻着身躯摇动船桨时,万芳权能清晰地听到他沉重的喘气声,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儿子于心不忍,急忙把手中的行囊丢在脚下,说:“爸,我来吧,您歇一趟。”
  将船划到对岸,万芳权并没有走的意思,又载着几名回村的乡亲折了回来。父亲催他走,他总说不急,不知不觉就渡了几个来回,额头上渗满了汗珠。万芳权不禁想,自己才撑了一个多小时船,就已经颇感疲累,七旬老父每天要撑60趟左右,那可真是一件苦差事啊!
  当父亲再次提醒他该去武汉了,万芳权目光坚定地对老父说:“爸,从今天起,我接替你义渡,不再外出打工了。”见父亲一脸疑惑,他补充说:“我已经想通了,信义大过天,没有大沙河乡亲们当初的救济,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园,作为万家的后代,我不能忘恩!”万其珍高兴地点点头,几滴浑浊的泪水洒在了渡船上。
  当晚,没人过渡的时候,父子俩在渡口边坐了很久,也破天荒地聊了很多。父亲对万芳权说:“干就要干好,并且要对乡亲们好。我撑不动了,还有你;你撑不动了,还有你儿子。等你撑不动的那天,或许村里就有了大桥,不需要摆渡了。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承诺,你一定要讲给万家的子孙听,让他们不管做什么,都要信义为先。”万芳权听了频频点头。从第二天起,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篙竿和船桨,成为了万家第四代义渡船工。
  2010年底,万其珍获得了“湖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不久后,他又凭借“百年义渡”的家族事迹,被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评为年度网络人物。
  2011年1月13日,万其珍老人踏上了一个特别的旅程——北京三日游。这是老人平生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首都领奖和旅游,亲身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国家大剧院的时尚和鸟巢的奇妙。站在天安门城楼下,这位七旬老人禁不住伸出那双终年握着船桨的粗黑大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城门门钉。“从没想过,这辈子有一天能站在天安门前。”但短短几天后,他就思念起了家乡的白沙河,“首都很大,楼很高,马路很宽,但出来5天,有点想家了,山里的水好,人也好。”
  2012年夏天,湖北电影制作厂以万其珍一家的故事为原型,请荣获过“金星奖”的优秀导演石伟执导,在大沙河实地拍摄了电影《我的渡口》。没想到,这部仅投资200万元的影片,竟受到各大海外电影节的青睐,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主席来中国选片时,都一眼相中了《我的渡口》。于是,它有幸成为首部登上国际A类影展的鄂产影片。
  2013年8月23日,第37届蒙特利尔电影节开幕,此后几天,《我的渡口》在该电影节上连续放映4场,获得好评如潮。9月2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至国内:《我的渡口》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
  影片在国内播出后,也为白沙河村吸引了不少慕名而至的游客,或许用不了多久,当地村民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30余个春秋,一家四代人的亲情接力,夏逝秋至,木船变成了铁船,篙竿变成了船桨,黑发摇成了银丝……不变的是对那个质朴承诺的坚守。壮哉,万家人用一支支船篙,在武陵山区深处的大沙河上,默默地撑起了一个百年渡口的信义传奇!
其他文献
2014年6月,微信最新版本悄然上线,相比旧版,新版微信增加了消息撤回的功能,即微信消息发出后2分钟内,可选择撤回,对方已接收的消息也将删除,俗称“后悔药”功能。然而,世上真的有后悔药可吃吗?  在重庆,漂亮的女博士李小夏为了让“危险男友”刘畅死心,在不堪其扰后,向其发出一条决绝的警告微信,但很快又选择了“后悔药”,把微信消息撤回。殊不知,正是这“后悔药”让她最终走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剩女玩微
期刊
为了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她在请保姆的事情上伤透了脑筋:花了一千多元的中介费,先后找来四五个保姆,却都玩起了“快闪”——每人只干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然后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离开了。与此同时,家中的一些贵重物品还常常莫名其妙地丢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直到后来,她意外地在好友家住的小区,与一位“回老家照顾瘫痪丈夫”的保姆不期而遇时,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保姆进门玩“快闪”中
期刊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奇特的小花,名叫依米花,它用五年时间完成根部对泥土的植入,到第六年才吐蕊。依米花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煞是娇艳迷人。更为独特的是,这种经过漫长的成长期才开出的四色小花,花期竟只有短短两天。两天过后,依米花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无独有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也生长着一种名叫普雅花的花。它是一种多年生凤梨科草
期刊
9月7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亳州市委机关报《亳州晚报》上刊登公告,为“亳州兴邦公司集资诈骗案”中原判有罪的邱超等19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向他们赔礼道歉。据了解,安徽高院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9月8日《澎湃新闻》)  《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
期刊
在法国和好友相约一起喝咖啡,所在的咖啡店装潢简洁,但格调温馨,所以顾客纷至沓来。  刚进去,就看到一位男士点了一杯咖啡坐了下来,同时也看到服务员过去收了他1.4欧元。  我径直走到服务台点咖啡,用并不流利的法语对服务生说:“我要一杯咖啡。”服务生略显惊奇地看了看我,问了一句:“麻烦您再重复一下刚才的话,好吗?”“我要一杯咖啡。”我诚恳地说道。这次,服务生没有再说什么,迅速地递给了我一杯咖啡,并告诉
期刊
2015年6月8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昔日班花“晒忧”并组团在同学圈里“圈钱”的刑事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人。  案件的起源来自一名“校草”的报案。  小学“班花”跌落尘埃被垂青的男同学乱了阵脚  2015年1月1日,浙江省诸暨市环城北路上的滨江饭店热闹非凡,33岁的丁鹏特意从杭州赶来参加他的小学同学会。一个月前,班长廖武在微信上发起了同学会的倡议,大家知道后纷纷响应说要来。  一进
期刊
阿荣在一家外企做业务推销员。虽是从最基层开始,但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一年下来,阿荣的销售成绩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再一年过去,阿荣就升任了业务片区主管。阿荣工作积极,部门钱副经理对他很是满意。  然而,接下来的一件事,让阿荣颇受打击。  一次,阿荣代表公司和一个大客户谈判,几经折腾,双方都在原则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准备签约了。但到晚上的时候,客户突然提出过分的附加条件,阿荣断然拒绝,结果双
期刊
我和曹薇是一起进公司的试用员工,曹薇毕业于普通高校,比起名校毕业的我,说话底气自然没我足。  从上岗的第一天起,我就作好了厮杀的准备。早晨,我是第一个到公司的人,还买食品分给其他同事。公司的老员工都夸我懂事、勤快。我也为这些褒奖暗暗自喜。  经理给我们分配工作时,我会拿出准备好的记事本记下来,而曹薇却总是安静地听,经理说完之后,我还会刻意提出一些问题,其实不是我不明白,而是想让经理觉得我在认真地听
期刊
对于绝大多数离婚的男女来说,房屋无疑是最大的争执焦点。那么,房屋究竟应当归谁呢?  婚前买房婚后领证:谁买归谁  【案例】2012年5月,李先生用自己的军人转业安置费,加上日常积蓄,购买了一套房屋。10月,李先生与王小姐办理了结婚登记。12月,李先生进行了房产登记,所有权人为李先生一人。时至2015年元月,二人决定分手。由于王女士坚持认为房屋产权登记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且婚后一直共同居住,必须按夫
期刊
徐孟加,四川省雅安市原市委书记。他第一次为国人所知是在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央视连线徐孟加询问灾区救援措施,他却因套话连篇被主持人打断讲话,受到公众对其“溜须拍马”的指责。时隔半年,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2013年11月17日,雅安市民燃起鞭炮“庆祝”徐孟加被免职。  2014年12月31日,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徐孟加有期徒刑1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