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二维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评价法乐氏四联症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单平面经食管二维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诊断评价28例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价值.其中清醒病人19例,手术病人9例,男18例,女10例,最小年龄12岁,最小体重36kg.结果显示:与胸前超声心动图相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更清楚显示法乐氏区联症肺动脉主干、分叉部、几乎整个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近端及房间隔病变,而显示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病变不如胸前超声心动图.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法乐氏四联症心内修复效果作了初步观察,提示法乐氏四联症心内修复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有重要临床意义,重症法乐氏四联症心内修复术尤其需要,应用TEE评价清醒法乐氏四联症病人也是相当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的QT间期离散度(QT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8例及冠脉造影正常40例进行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记录试验前后12导联心电图,测量ST段,校正QTc及QTd,利用四格表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冠心病组试验后QTc及QTd均较试验前明显延长(P<0.01),试验后冠心病组QTd也长于非冠心病组(P<0.05).ST段,QTc及QT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回顾1 532例MC后发生并发症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2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病例中,术中胆道损伤5例,胆囊动脉出血3例,胆心反射4例,术后胆漏2例,切口感染6例,漏诊胃癌1例,漏诊胆囊癌2例,小胆囊2例.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切口过小,术野暴露欠佳,操作空间小,过度牵拉所致.
目的探讨急性肠扭转的诊断、治疗和非手术乙状结肠镜下减压复位疗法的疗效.方法对75例急性肠扭转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2例手术治疗,3例经乙状结肠镜下减压复位治疗.术中确认肠段坏死行坏死肠段切除Ⅰ期吻合27例,占手术组37.5%,单纯手术复位45例,占手术组62.5%.术后死亡2例.术后均无扭转复发,无吻合口漏.3例非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结论急性肠扭转及时处理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降低
期刊
本文介绍了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动态三维心动网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文中简介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像实时自动量化电路和按心电信号特征值确定心动周期内各特征时相及据此实时同步采集心动图像信号的方法.文中也探讨了左心室边界自动识别及边界曲线拟合平滑的基本途径,同时也给出了动态图像显示、心室特征参数计算的方法.最后讨论了临床、教学和科研应用前景.
回顾34例肾损伤的B超特征及治疗经过,提出挫伤、实质裂伤、包膜裂伤及肾蒂伤为超声诊断肾损伤的分型界线.详细讨论了超声分型依据.认为超声分型准确、合理,并首次做到临床与病理分型同治疗相结合,且安全、不受病情限制、可动态观察等,优于IVU及CT.提倡肾损伤后应首选B超检查.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对27例心内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病人,用简化的和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法测定肺/体循环血量比值(Qp/Qs),并设20名正常人对照.27例有分流的病人,还用心导管Fick氏法测得Qp/Qs.结果表明:简化的多普勒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多普勒法计算Qp/Qs.
期刊
本文报告38例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肝肾声像图观察结果.肝实质声像图可分为光点闪烁型(8例)、岩层征型(14例)、树枝状光带型(5例)和结节型(11例).光点闪烁型、岩层征型是HLD肝硬化前期肝损害较轻声像图特征;而结节型为前三型病情渐进发展的结果,属HLD肝硬化晚期改变的声像图表现.33例(33/38).肾皮质内光点增多、增粗、增强或呈小光斑回声.本文资料提示不同类型特征的声像图与病程发展的不
血流会聚法是一种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诊断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动物试验估价了多层血流会聚混叠界面检测二尖瓣返流量的正确性.研究对象为6只羊二尖瓣返流模型.于彩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到第一、二、三混叠界面的距离,并通过半球表面积公式计算各混叠界面相应的返流量.第一、二、三混叠界面计算返流量与实际返流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O.89~O.96).第一、二、三混叠界面计算返流量与实际返流量的平均百分误差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