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咖啡馆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幻想有座秘密基地,能在里头翘脚看书,享受悠闲气氛。基隆巷弄间,有处“老窝咖啡”,店面虽小五脏俱全,是大伙的秘密基地,更是咖啡迷时常聚首的老窝。磨豆机出粉,刮两三匙进冲煮把手,连上机器冲热水,一杯意式浓缩出炉;低身开冰箱,拿出冰牛奶倒入钢杯,对准蒸汽嘴打奶泡;抹布拭净喷嘴,打开汽钮清洁喷头,一阵烟雾弥漫,饮料备好、餐已上桌。身为基隆在地人,陈老板原本于金融业服务,辞掉工作和家人一同经营老窝咖啡。店址离车站有点远,加上藏身住宅区,“有业务来这里喝咖啡,开玩笑说如果被抓到,真是天注定”。老板笑着讲。店内提供多份书报,老窝刻意选择“大”桌子,想留住顾客,多点体验、品尝悠闲。翻桌率?拜托,坏兴致的词汇,店内设Wi-Fi上网还不明显?下次,人来就好,书报杂志、精品特调、茶饮冰沙一应俱全;惟一担心的,是坐到忘了时间。
其他文献
细雨浸得你的鞋子欲湿透了,仿如过街老鼠般慌忙地躲避雨势,经过丸角前,决定不再寻觅,这个时候只想来杯热咖啡,湿冷的天气被挡在店外,只有天光透得进来,和室内温黄的光线及木造家具揉合成让所有旅人偎暖的一角。服饰店转生成咖啡馆,玻璃橱窗让所有路人都能一眼望穿这个长方形空间里停滞的咖啡时光。宛如命中注定,服饰店留下的强化玻璃和木板,再和之前有缘相逢的裁缝机脚踏一起加工成咖啡桌,老板说不然怎么都找不到最适合的
期刊
娃娃脸的小伟,是咖啡馆老板兼店长,他把自己排在固定的轮班表里,跟员工一样要洗杯子、煮咖啡。“就是因为非常喜欢喝咖啡,我才开咖啡厅,我很喜欢现在在做的事情。”乐在其中的小伟说。  茉莉森咖啡馆的客层从十二岁到八十岁都有,年纪轻的国、高中生把小伟当自己哥哥,阿公阿嬷或阿姨们则把他当儿孙,进出咖啡馆都像回自己家一样,爱跟他亲昵地招呼来招呼去的。虽然连锁咖啡厅的店员也会记得熟客例如你、我的姓名,也会端出一
期刊
台北有三条美丽的林荫大道,敦化南路、仁爱路、中山北路,其中又以中山北路历史最悠久也最美。兴建于日据时代初期的中山北路,笔直宽敞,沿路密集种满枫香树,在日据时代及光复初期一直是台北最国际化的一条路。如今,这条曾“声名显赫”的马路,其周边街区,以中山南西为代表,却成为台北文创的热地。  中山北路演化史  早期各国使馆、国际大型饭店都集中在这条路上,现在仍有不少五星级饭店及国际精品旗舰店。虽然物换星移下
期刊
咖啡护照招牌长在稍嫌脏乱的湿暗街角,像悬浮在黑咖啡中的白方糖。看名字,店内各国风味咖啡肯定不少。打开“护照”,桌子、罐里的糖和招牌一样──四四方方,有种一致性的可爱。翻开Menu果然像摊开地图,出现许多国名。我好奇的,是老板有没有和老板娘一起去过那些国家、尝过正港的咖啡,或梦想这么做?老板说:“开店主要是让爱喝咖啡、退休的自己有事做,家人能凝聚感情,名字是姊姊硬取的。”就这样,我对浪漫故事的绮丽期
期刊
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鸟巢咖啡“鸟鸟的”。原本期待会像莅临鸟巢,殊不知除了木屋顶与几只苍白鸟,连根稻草都没看到。反而拼贴了许多阿里阿渣的元素:电视、炒饭、口味比三妈还多元的火锅,墙面布满欧风油画,惟独在二楼玄关看到埃及法老王,“没主题啊”心里嘀咕。“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欸”,可能距离取这名字的时间太久,老板萧大哥沉思后说:“就是想打造心中的家。大家每天四处跑,啊!倦鸟归巢啦!”“说得很好啊!”我情不自禁
期刊
当咖啡厅满街林立,打着雅俗共赏的大纛遍布全台,“不老田”的细致与温柔,格外别出心裁。初访此地,对不老田留下三大印象,愿与你分享。  走进店内,角落流露雅致,布置充满巧思,空间填满故事。木框时钟、原木灯饰和杯具收藏,出自老板娘黄兆佳的人文品味。她学美工出身,土生土长基隆人,深知当地咖啡风潮,运用所学带出美感,一并融入餐点。  “不老咖啡”上桌,盘边还附了根焦糖棒,顿时感到一阵窝心;因耗费成本较高,一
期刊
雨季像一道河,自四月的港边流过  我散着步,像小小的鮀鱼  穿游在路旁高大的水藻间  我吹着水泡,一面思想,一面游戏  我思念,晴朗的日子  小窗透描这画的美予我  以云的姿,以高建筑的阴影  以整个阳光的立体和亮度  除圆与直角,及无数  耀耀的小眼睛,这港的春呀  系在旅人淡色的领结上  与牵动这画的水手底红衫子
期刊
跟着老板、老板娘穿过忙扰的街头,正港基隆人都不打伞,忽然停下脚步才发觉已经来到金豆二店品味回廊,相较于一店的豪爽热情,二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柔含蓄,以黑色为主轴收敛其它颜色的存在,连店猫都是夜色般的小黑娘。长方桌和小圆桌各自占据店内一方,看你是人缘好还是爱独立思考。走上楼梯前一幅鲜艳的“财神到”,忍不住大声喝采,这才是基隆老派作风,也许你会摸着下巴琢磨一番说这是一种互相冲撞的美,但其实不必想太多,
期刊
找到金豆本店时雨正滂沱,冲过店前小路的车水马龙,跑进屋檐下时,竟然觉得好像是闯入自成一方的咖啡小国,里面已坐着客人外带着便当,开放空间里又来了一位常客,熟门熟路地先说我来拿五磅咖啡,再把雨衣挂在店员摩托车上,然后就找了个位子打开炒面吃了起来。  第一个感觉是无所用心,但这绝不是马虎的意思,是对客人毫不要求,敞开心胸,角落里的阿伯泰然自若地抽着自己的烟,即使我的相机也不能打扰他的片刻悠闲,店员大声喊
期刊
当我们谈论马尼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位闽南同事说“我先去香港再去那里,感觉就那样吧”。马尼拉不足以引起闽南人的话题,虽然在侨乡晋江的报纸上辟有专门的菲律宾版。居住在马尼拉的华人数量在菲律宾最多,他们一般来自福建泉州。  而更多的时候,我同人们谈论马尼拉时,他们的反应是这样的:“哎呦,那里好像不太安全哪!”接连不断的领土争端新闻和当年的港人惨案,在人们脑中记忆犹新,令这个国家的旅游雪上加霜,马尼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