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关联性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及变化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取2019—202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信息,对其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药费、B/A值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202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量、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用量排名前三位的为阿普唑仑片、奥沙西泮片和盐酸曲马多片;销售金额的前三位的是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奥沙西泮片和咪达唑仑注射液.DDDs相对稳定,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阿普唑仑片和劳拉西泮片DDDs有所增长,但DDDs排序基本没有变化.DDDc基本保持平稳,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和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始终位于前三位,其中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连续两年稳居第1位.奥沙西泮片、盐酸曲马多片、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和地西泮片的B/A值接近1.结论: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使精神药品的使用更趋于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
其他文献
阿尔兹海默症(A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没有良好的临床治疗药物.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更多的发病机制不断被提出,为抗AD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作者对胆碱能损伤学说、Aβ学说、tau蛋白学说、炎症学说、兴奋性神经损伤学说、“微生物-脑-肠轴”学说等发病机制及临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抗AD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含阿片类复方制剂因其系统性管理相对缺失、制度实施强度相对不足、正确规范使用观念相对薄弱、临床使用可及性较高、监管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致使临床广泛使用、并忽略其潜在的安全风险,甚至存在“过度使用”或“药物滥用”等现象,而目前关于含阿片类复方制剂的管理及用药安全问题鲜有分析与报道,本文通过对含阿片类复方制剂的管理现状及合理用药做一系统阐述,以期为其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