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培养中学生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音乐教育已明确地将"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个基本理念,以此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音乐教育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要。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标"理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本文以笔者自身教学经历为例,记录一些心得和感悟,旨在抛砖引玉,促进本人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去梳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唱歌课 创造能力 学生本位 拓展想象 教学新路
  唱歌课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唱歌课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创造内容与创造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一般来说,音乐创造分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两种方式。
  一、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定教
  教学改革的主方向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反对教师 “填鸭式” 满堂灌。但唱歌课上教师当主演、学生当配角的状况仍在延续,每个教学空间都由教师全包尽揽,学生被动跟随,任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倘若在实际教学中,还给学生一些自学、表演与创作的空间,情形便会大不一样。
  以学定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敏锐的视觉与听觉,及时感受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发展规律,准确捕捉到相关的信息。
  拿我执教的课例沿海版七年级下册《小鸟、小鸟》来说吧,这是作曲家刘庄为电影《苗苗》创作的歌曲。这部描写青年小学教师韩苗苗热爱教学事业的成长过程的影片上映于1980年,同年获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这首欢乐、活泼的歌曲,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少年儿童的新面貌。弱起节奏、八分休止是歌曲的知识目标和难点,也是此曲的特色和亮点,如何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层层深入的:
  1. 提炼歌曲节奏型:
  2. .练习师生接龙 :
  3. 练习师生接龙
  但聆听歌曲之后,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作曲家在这里为什么用休止符?面对这“不可预设”的“生成”,我的脑子飞速运转:这本是备课时留在最后的、有时间才讨论的问题,现在上课才不久就拿出来讨论会不会耽搁时间,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影响教学的流畅性?片刻思考之后,我决定及时对教学內容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再设计:“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你们自己会找到答案”
  于是将学生分高空和低空两组讨论鸟儿飞翔的姿势(学生用律动来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两组之间相互补充并相互调整动作。教师里顿时热闹起来,模仿的动作丰富极了,非常富有创造性:高空组的有的翱翔、有的俯冲、有的忽上忽下双翅变化;低空组的有的觅食、有的跳跃、有的飞翔、有的盘旋、有的枝头林间打闹嬉戏…..
  通过模仿鸟儿不同姿势后,教师将歌曲的O去掉,唱成有连线的  节奏,提问“这种不用休止符的旋律好听吗?”“为什么呢?”学生当堂否定了这种节奏,“这就不好听了”“这既不像在高空雄姿勃发也不像在低空活泼可爱” “像一只弄湿了翅膀的飞不动的小鸟” “像一只笨重的企鹅”“这好似饿得奄奄一息了”我为学生大声叫好,为他们对问题有了真正的思考而开心。。教师顺势总结并介绍了歌曲创作的“拟态”手法:歌曲作者是通过精心观察生活、模仿小鸟飞舞跳跃的动态后作的曲,作者意在打开画卷,让人们走进大自然静态和动态的美中去。
  二、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 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想象力比技巧更重要”,是前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主管少儿音乐教育的官员克里斯蒂安·霍尔伯格讲的一句话。这位毕业于慕尼黑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博士曾经从事少儿音乐教育11年,这句话是他积11年的教学经验有感而发。既然要创新,就要破除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要注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延伸想象空间,激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上唱歌课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听、教唱,教师下一步做什么,学生闭着眼都知道,,这样的教学按部就班,枯燥无味,教师在整堂课里都主导着学生的一切活动,学生的音乐体验没有足够的伸长空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新课标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创设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课例《小鸟,小鸟》中,让学生唱衬词“啦”的部分、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时,我一改以前的“讲解式”,要求每个学生画出旋律线,一起感受和想象旋律形象,可以以不同方式表现旋律形象:
  “            ”仿佛是小鸟在尽情地飞舞,饱满连贯。我看到有的学生做大幅度的张开双臂向上动作,做得有章可循,正好一句律动一次,学生已俨然自己就是一只飞翔的小鸟。
  似乎是小鸟在枝头跳跃、嬉闹、学生的动作也变得轻巧、活跃,而且到休止符上下律动一次。
  “旋律线像什么呢?”
  “像海鸥” “像雄鹰” “像蝙蝠” “像大鹏鸟”“我们上次的舞蹈,老师就叫我们做这种造型。” “双臂已展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学生已联想到高尔基的《海燕》了!答案是“不标准”的,也不是唯一的,却是精彩的。
  课堂学习中教师不要过分计较学生音乐探索的结果,也不应该立即做出否定性评价,而应及时予以指导,并给予充分激励,相信学生可以实现真正的创新。长久下来,那些原来对创新无兴趣的或有畏惧感的学生,都会在激励下产生创新的兴趣。
  课堂中这种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学生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无限生机。
  三、避免虚假的教学表演 合理开辟教学新路
  曾听过一节唱歌课,到下课时学生还没唱会歌,老师在下课前例行公事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生汇报的“收获”竟然没有一项与音乐有关,这难道不是“教学表演”吗?一节课看似热闹,最后学生却收获甚少。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程式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思维方式造成的,如何关注和利用音乐本体,一直是唱歌课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曾聆听吴斌老师的独到见解:“一节音乐课的基本目标是要让学生牢牢记住音乐的旋律。” “音乐具有百听不厌的功能,音乐只有熟悉后才有感情。” 直白的说,把歌唱会是唱歌课的根本目标,最为关键的,还是首先给予学生一粒“音乐的种子”,培养学生对音乐由衷的喜爱、持久的兴趣,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音乐成为他们达善臻美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粒“音乐的种子”在唱歌課里可通过各种途径生根、发芽:
  1. 根据原歌曲歌词,让学生尝试改编部分歌词或重新填词。
  把改编歌词或重新填词的这种方式融入到唱歌课课堂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也曾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经典的填词歌曲如《送别》、《竹马》等。在课堂上,我曾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将《小鸟、小鸟》《念故乡》和《踏雪寻梅》重新填词,学生在最初的尝试时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须及时激励学生勇于创造。通过这项练习,学生知道了歌词要确定“韵脚”、要“起、承、转、合” 。从上交的作品来看,有些是经过几度修改、仔细推敲了的,由此可窥见学生的投入程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一般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学生在这种尝试中可在心理上拉近学生与名家之间的距离,学生由此感觉到 “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始终都是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启蒙学生创作意识
  音乐创作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合适的深度,使学生初步掌握乐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指导性命题写作,这是初中阶段学生最难把握的一种,由于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好,因此不太能接受这些知识的讲解,所以教师就必须通过其他合适的途径进行教学。
  在《小鸟,小鸟》课例中,最后我设计了“创作与延伸” :“我们”是本体、 “小鸟”是喻体、“音乐”是载体,你能否以别的东西为喻体,以自己创作的东西为载体,进行一次新的组合?请创作一段八小节的旋律,
  我们期待你的作品,哪怕只是几个小节或一个创意。
  学生作业让我很感动,他们设置的喻体有海螺、小熊、小草、小树、露珠、雨水、幼苗……
  作业1:《幼苗》
  1=c 2/4  12 3 1 | 5 5 | 6 6 i 6 | 5 5|
  11 23 | 45 67 | ii i5 | i-| |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象征幼苗要长大,多么简单朴实!学生已理解了“拟态”和“拟情”手法。
  作业2:《花瓣》1=c 2 / 4
  3i65 3i65 | 3i65 3i65 | 3i63 3i63| 3i63 3i65 | 3i63 3i63||
  当我问“为什么”时,她说是象征花瓣纷飞,好像一片花海,并告诉我曾听到《我爱你,塞北的雪》的前奏里就有这种音型,仿佛漫天雪花般。
  我作为一个真诚的欣赏者,品味着学生的情感,享受着他们置身于音乐创作中的那种由衷的开心和信心,令我由衷的感动,于是,我们共同拥有了一个其乐融融的课堂。
  3.重视唱歌课中的表演艺术,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人们在唱歌时,舞之蹈之是常情,表演艺术正是通过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吴斌老师说过“唱好歌需要关注表演,包括手势、眼神、表情、姿势等。”它也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包含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声音的运用、韵味的表现、情感的把握等。
  表演艺术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表现过程,也是这粒“音乐的种子”开花、结果的过程。
  在课例《小鸟,小鸟》中,学生做出各种小鸟的姿态,模仿动作和声音,这就是表演艺术的外在表现,课堂一直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尽管我无法捉摸到每个学生的心理,但他们传递给我的快乐和对音乐的热情却是那样的真实。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表演带给学习者的快乐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创设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美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表演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愉悦性,在表演中还要强调——音乐的本位性是最重要的,所有表演要围绕音乐本体、音乐要素进行。
  学生在表演艺术中的参与,有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特长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表演中展开联想、积极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造,而且也使得音乐课堂有声有色有效。学生也在不断提高的表演艺术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和演绎音乐。
  结语: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周小燕 《论音乐表演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利用“几何画板”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题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长处,让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
期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实如此,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谁的科技竞争力强,谁就将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能深刻地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加速社会发展进程。正如有识之士分析的那样:”今日的世界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竞争。“可以说,今天的时代,是真正的科技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
期刊
我们常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会感到精神愉快、不知疲倦。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研修和我自己的教學实践,我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首先给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第一人。  在农村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载的我,面对的都是一些没有英语基础、而且没有进行英语交际环境的孩子们,要让他们听懂
期刊
一、评估诊断,确立辅导目标  1、个案资料:小成,男,15岁,我校初三年级男生。小成家境贫穷,自小到初三,成绩非常好,在家中被所有人寄予厚望。但是其最近两次月考中参加数学考试发挥失常,成绩下滑了几十名,现在他一到考试就非常紧张,导致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2、个人主诉: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想到考试就非常紧张、恐惧。最近,一听到“考试”、“试卷”、“成绩”这样有关考试的词语就会紧张、出冷汗心跳得很快,并
期刊
今年红五月,在县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有幸参加了泸州市建市以来教育最高规格的培训。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以来,已经走过了10年,辛勤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育部组织对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集智汇力,修订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于2011年施行。国家修订《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曹志祥教授一行
期刊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单一,资金、基层设施、人才队伍匮乏问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资金 基础设施 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开始凸显。许多农村地区在摆脱物质贫困之时,却出现精神贫困的新情况:农民
期刊
我是一名年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不足五年。还记得,在刚刚参加工作时,一些老教师,老班主任教育我们:要当好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从严管理。我错误的理解为,从严管理就是要严肃,要严格,要在班级里树造一个威严的班主任形象。于是,刚当上班主任的那半年多里,我每天黑着脸进班,当学生们犯一点小错误时,就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番。我当时以为,只有让学生怕我,才能管理好班级。可是后来,我发现我工作得越来越不开心。因为学生们
期刊
怎样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我想这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梦魅以求的目标。  难道语文教学沦落到只应付考试?  我心目中的语文,写一手漂亮的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应该是每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都应该具备的语文水平吧。可现在又有几个语文老师或者学校能够做到呢,更不用说让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了。我倒是觉得我们老祖宗的诵读法确实是有效。最少能够让学生品味一些名篇佳作,比那些
期刊
摘要:生源素质差,学习兴趣普遍低下,是职业中学不争的事实。然而教学实践中,众多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师却无视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设定上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甚至高于普通高中。长此以往,既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无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降低教学重心,设定多元目标,教学活动生活化、情趣化,稳步提升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效率,在我看来已经成为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下面,我将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在职中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即使给予一定的问题讨论时间,问题本身也是既定的,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对于那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的发挥空间予以了限制,而且这种数学教学只是教会了学生既定的解题的方式方法,而没有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灵活运用。  关键字:小学数学 对话数学 探索  小学数学中的对话数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