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木匠与狗》的叙事策略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木匠与狗》采用的是“故事之中套故事”的叙事结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关大爷、钻圈等,他们既叙述故事,又为故事情节增添了不少的真实性。为了使故事达到逼真的效果,莫言虚构了钻圈、管大爷等人,于此同时,他们又被虚构出来讲述“木匠与狗”的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反过来赋予他们以时间和空间上的真实性和历史感。同时,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内容具有传奇色彩,能否引人入胜,看完这篇小说的许多情节都显得夸张奇异,明显带有民间传奇色彩,然而读来却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似乎真的发生过一样。莫言将一个个亦真亦幻的故事讲述得真实可信,使《木匠与狗》達到了艺术真实和“叙述移情”相统一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莫言;《木匠与狗》;叙事;
  《木匠与狗》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管大爷是个闲汉,有事没事便喜欢到钻圈家看钻圈爷和钻圈爹干木工活,实在无聊的时候,他就给钻圈讲“木匠与狗”的故事。然而在管大爷口若悬河、天马行空的讲述中,这个故事却常常被迫中断,插入一些其他无关的的故事。钻圈老了,他也开始给小孩子讲述木匠与狗的故事。最后,这个故事被当年一个听故事的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完整的写出来,名字就叫《木匠与狗》。
  从表面上看,小说叙述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人物和一个个没有关联的闲碎故事,时空错乱,无迹可寻,一环套一环。从情节上看,作品由很多小故事相互连接而成,有钻圈祖孙三人和管大爷的故事,管大爷讲的木匠与狗的故事,管小六的故事,钻圈爷爷老舅爷的故事,听钻圈讲故事的小男孩长大后写出来的木匠与狗的故事。但是各个故事彼此独立,逻辑上毫不相关。然而,纵观全文,所有故事有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其叙事策略的高明由此可见一斑。《木匠与狗》体现了莫言将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风格。
  一、叙述视角的多变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主体”指视线的视线的发出者或主宰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虚拟的叙述中的视角主题一般都分为两类: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叙述者永远处于最外层,是默认的视角主体,在某种情况下,叙述者也可以放弃自己的聚焦者地位而让位于故事中的人物,让故事中的人物独立担当视角主体。这时候的叙述者完全等同于故事中的人物,叙述者只能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以及视觉、听觉感受去传达一切。这种类型的视角使叙述话语变得亲切可信,从而能够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读者的现场感。
  《木匠与狗》还运用了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管大爷讲述父亲管小六的故事时用的是第一人称“我”,钻圈爷爷讲王家官庄王敬萱的故事时用的是“俺老舅爷”、“我老舅爷”等近似于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而钻圈对管大爷讲故事情形的回忆也可视为内隐的第一人称叙述。从表面的角度出发,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往往以第三人称“钻圈”来叙述管大爷到来的具体情况,而在实际的的创作过程中却采取了第一视角“我”的角度来讲述,对钻圈而言,叙述主体就是“我”。这种视角的多变性,造成多重视角的多重叠置,呈现出一种杂语交替发声的复调状态,使作者在行文时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叙事自由,不仅使小说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更加透明,而且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二、虚构“真实”人物
  莫言说:“我们的创作,太过于真实创作,以真实来束缚创造的灵感,使得我们无法张开翅膀去自由翱翔。如何定义文学创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创作就是突破已有的成就、规范,解脱束缚,最大限度的去探险,去发现,去开拓疆域,其中包括把可能存在的‘谎言’说得比真实还真实。”莫言认为故事应“编的有鼻子有眼,连眼睫毛都会打呼扇”这才是作家应具备的本领,将故事讲得生动传奇而又逼真可信是莫言一直的艺术追求。
  将故事人物真实化、历史化,是莫言写作《木匠与狗》的又一叙事策略。莫言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写关于“木匠与狗”的传说,他在写这一传说的同时还写出了它的生成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人物历史化、真实化的过程。“木匠与狗”原本只是管大爷讲给钻圈听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木匠与他的狗和两只狼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后狼死了,狗也死了,木匠虽然受了重伤但活了下来。这是一个有点乏味无趣的类似于忠狗拼死护主的故事,听多了肯定让人受不了。但好在管大爷是个口若悬河的人,他每次讲的“木匠与狗”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他每次都对钻圈说:“贤侄,让我给你讲个木匠与狗的故事吧”,但在他东拉西扯、枝蔓不清的讲述中,“木匠与狗”总是被不知不觉的岔了开去。管大爷一说开,嘴便再也无法回到原点,他陆陆续续的扯到了他爹管小六和他的“杀鸟神技”以及他的油炸小鸟,扯到了乡里的书记胡长清,还扯到了王家官庄的王敬萱。他给钻圈讲了无数次的“木匠与狗”,也扯到了无数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钻圈老了,他也开始给村里的小孩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木匠与狗”。然而钻圈讲述的故事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些故事呢,他在讲述中有没有像管大爷一样,也胡天扯地的谈到一些其他的人和事。流鼻涕的小男孩小时候常听钻圈大爷讲故事,他在三十年后写下的《木匠与狗》与最初管大爷给小钻圈讲述的“木匠与狗”肯定是有差距的。“木匠与狗”这个故事在历经了管大爷、钻圈、流鼻涕的小男孩三代人的讲述之后,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故事和现实在莫言的叙述中交叉缠绕在一起,故事的逼真性反过来又衬托出故事外的人物的真实性,二者相互证明、互为依托,使整部小说达到了生动有趣、真实可信的效果。
  历史告诉告诉我们:高密乡间的一些让老年人经常触景伤情,古老的故事经常被他们提起,并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而且经常他们的口述往往都能描述的更加形象和逼真,历史的事实最后成为文学创作中极富文学性的故事,莫言的对这部小说的概括正是恰到好处,一针见血。
  参考文献:
  [1]莫言.与大师约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莫言.几个青年军人的文学思考.[J]北京:文学评论.1986
  [3]莫言.说吧·莫言卷.旧‘创作谈’批判.[M]北京:昆仑出版社.
  [4]莫言.与大师约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5]莫言.与大师约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个具有文献记载传统的民族,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般的音乐文献。它们记录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其数量之巨,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中国古典音乐文献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年轻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音乐文献学学科的设置,或者是这一门学科名称的出现。然而,我国对古典音乐文献的研究整理已由来已久。“古典音乐文献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分支
期刊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这首诗是爱尔兰诗
期刊
【摘要】:《受戒》讲述了在美丽水乡,少年明海出家并受戒以及与英子之间的故事,是一篇饱含诗情、充满美感的小说。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乡村的世俗生活,文章清新明快,布局巧妙,语言平和。汪曾祺在文章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纯净世界,显示了其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汪曾祺;《受戒》;和谐美  汪曾祺,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洗礼的当代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期刊
【摘要】:本文系作者对《中庸》中孤独、天命的解读,并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孤独;天命;《中庸》  周国平在《灵魂的在场》中说:“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没细想,会有荒谬之感,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人总以群体方式出现,没了人,还有互联网;暂且把自己算作现代人,这样的生活怎么算也不能归结为孤独。如果有幸到了深夜能细想一下,奔波于各类社交场合,忙碌于交际与娱乐,空闲下来的自己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结合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个人经历简述对其文化心态和审美品味的影响,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方面说明张爱玲对文学传统的生命重构以及对文学现代特质的传统转化。  【关键词】:张爱玲;传统;现代;重构;转化  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一文中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一刀切断了,只要不反对
期刊
【摘要】: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其性格存在着仁善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虚伪的一面。其性格特点既丰富多彩、复杂矛盾。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小说文本深入分析了刘备的性格特点,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刘备这一人物的认识,增强人们对于小说《三国演义》的认识。  【关键词】:刘备;性格特点;根源  一、引言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
期刊
【摘要】: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就是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他们的诗歌有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气质,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他们独特的诗风也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本文将要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等方面对三曹的诗歌进行比较。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歌  作为诗坛的领袖,"三曹”的风格各不相同。曹操的诗雄浑壮阔,振奋人心;曹丕的诗细腻柔美,感情丰富;曹植
期刊
【摘要】:后殖民文学作家维·苏·奈保尔的小说《米格尔街》中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后殖民主义造成的影响,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人人都是伤痕累累。殖民地人民面对无望的境况,狂欢成了他们逃避现实最好的方法,但当狂欢停止时,一切还是毫无出路。国内外学者大都聚焦于其作品的后殖民主义分析,文化身份解读和边缘性主题研究,却忽略了《米格尔街》人物中的狂欢色彩,国内只有一篇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简单提到了该作品
期刊
【摘要】:批评失语症是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但对批评是否失语学界聚讼纷纭。但批评理论建构的不足和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批评经验的理论建构不足尤为明显。批评长久以来和文学共生共长,但其自身所具备的理论潜力和理论增长点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评失语的现状和原因,厘清批评经验的要点及中国经验特点,着重阐述经典化与批评建构的关系,发现批评理论中批评经验建构环节的漏洞。  【关键词】:批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主要以描写战争为主,在英雄人物、事迹塑造的过程中,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从《三国演义》的描写阶段来看,其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黄巾之乱、董卓弄权、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关键词】:《三国演义》;民间;价值取向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三国演义》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全书描绘了东汉末年至三国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