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效果显著,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PFNA;DHS;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在人体内骨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年人较容易出现骨粗隆间骨折。该病主要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跌撞等意外时下肢突然扭转或者严重过度外内收或外伸即可发生骨折[1]。临床上,对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案较多,本次研究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显示存在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等合并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粗隆间骨折。其中心脏病患者38例,全身严重创伤患者17例,糖尿病患者49例,呼吸衰竭患者16例。研究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62~83岁,平均为(71.6±3.2)岁,对照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64~82岁,平均为(72.6±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于X线下,对患者的患肢行仰卧位牵引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透视下,在大粗隆下方作 10 cm 左右的直切口,距大粗隆下方2cm处,将动力髋螺钉导针钻入,放置植入后测量其长度,然后固定钢板和螺钉,最后冲洗、缝纫切口。研究组患者PFNA内固定进行治疗,具体为:在大粗隆顶点上部5cm处行约5cm的小切口,于大粗隆上方作 4 ~5 cm 纵形切口,在大粗隆顶点附近处置入导针,准确植入后,顺着导针方向行股骨近端髓腔扩髓,通过瞄准器将主钉顺行放入腔内,将防旋刀片对准股骨颈中下部1/3处,将导针插入股骨颈内,将长度适合的螺旋刀片置入,之后锁定刀片,固定结束。冲洗切口。记录统计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负重时间等指标。
  1.3疗效指标
  优: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可以大幅度的活动,无疼痛感,外形无畸变;良: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可以小幅度活动,外形有微量的畸形变化,无疼痛感;差: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优+良)/ 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的骨折,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死亡率较高,所以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案是临床治愈的一个重要环节[2~3]。近几年来,有研究表明采用DHS进行内固定,收到了一定的疗效。DHS是一种钉板系统,仍然属于髓外固定方案,螺丝钉在股骨头的内固定作用比较强,有效率可以达到73.4%。而有研究显示,DHS固定术中钢板与骨骼之间的紧密接触,必须大范围剥离骨膜,切口较长,会使得骨折处出血较多,可达到(310.4±40.6)ml。此外,患者的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也较久,预后效果较差[4]。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PFNA作为一种髓外固定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有效率较高[5]。PFNA中的螺旋刀片对骨膜的剥离范围小,对骨质的损害较小,患者老年患者疼痛度较低。数据显示,采用PFNA内固定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仅约(70.8±15.6)ml。PFNA固定只需要一个小切口就可以,并且操作容易,导针方便。手术时间仅为(46.5±12.3)min。此外PFNA内固定可以很好地对骨折复位,具有抗旋转的作用,加快了骨折的愈合,从而也减少了负重时间[6]。研究也发现,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仅为(32.3±1.5)d,患者满意度较高。由于PFNA内固定特殊的抗旋转和支撑的功能,使得患者术后可以轻松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非常有效。本次实验显示,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案比较,效果令人满意。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案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6.6%,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73.4%)方案,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对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恢复较快,优良率高,给老年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
  参考文献:
  [1] 贡小强,曹旭栋,徐东来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7):86-87.
  [2] 汪璟,李远景,马勇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5):59-61,66.
  [3] 朱敬珍,王美霞,张梅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0-71.
  [4] 王金勇.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04-605.
  [5] 林辉,张岩.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0):1913-1914.
  [6] 宁新创,范利中,王咏波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评估[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5):320-32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提高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儿与身体健康的患儿各90例,分为脓毒症组与正常组,为两组患儿抽取2ml血液,并对患儿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动态检测。结果:经过检测,脓毒症组的90例患儿,其WBC、PC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诊断标准分为2组,100例新发组和100例复发组。观察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记录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结果: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性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提示磁共振技术员在3D CE—MRA椎动脉成像要优先选择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方法:随机抽取本院3D CE—MRA椎动脉成像200例,从左肘静脉和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各100例对照研究。结果:右肘静脉注射者未见造影剂明显分流,引起椎动脉图像质量降低和影响椎动脉的临床诊断。左肘静脉注射者有9例出现严重的造影剂从头颈部静脉分流,而严重降低椎动脉图像质量和影响椎动脉的临床诊断。结论:3D CE—
期刊
摘要:高血压会造成心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高血压左室重构分为离心性肥厚、向心性肥厚、向心性重构、正常构型四种,可进行组织多普勒模式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ei指数等超声心动描记法评估其心室舒缩功能情况,本文对近年来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不同构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做如下综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超声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的心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探析2010.10-2014.12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350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胆管损伤。结果:本组13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胆管损伤者3例,约占0.22%。其中,1例患者为胆总管横断伤,给予胆管端端吻合术;1例患者为肝总管撕裂伤,给予缝合修补术;1例患者为肝总管电灼伤,术后延迟瘘胆。结论:腹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异常血液标本对胆红素测定的影响。 方法:分别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高血脂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18例,记录两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对其血清胆汁酸、胆红素水平差异。 结果:将两组患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比较,P6.20 mmol/L),其血清胆汁酸水平及胆红素水平也较正常人群异常,分别达到(24.1±3.2)mmol/L和(8.4±3.7 )mmol/L,与血脂正常志愿者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清代医学家唐容川《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的中医西医相互参照汇通的思想,探寻中医的五脏学说与五行学说。通过对中医概念名词的理解,分析与西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对照,以点带面,用西医的角度探讨中医理论。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五脏;五行相生相克  一、前言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人民朴素的辨证的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体会。方法:对近45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行经阴道和经腹行超声检查,对声像图特征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两组在总诊断准确率,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宫内假孕囊诊断率和受干扰率等指标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TVS组优于TAS组。 结论: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时间早、诊断率高、误诊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非支气管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的相关因素,提高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DSA检查资材。观察NBSA参与咯血的发生率,形成体~肺循环分流(BPS)的情况,以及与胸膜增厚等基础疾病的相关性。结果:46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43支NBSA参与咯血供血,其中37支(86.0%)合并BPS。20例患者中有17(85%)例伴有不同程度胸膜增厚。NBSA参与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性脑病患者血清TNF-α、IL-1及S-100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脓毒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及TNF-α、IL-1及S-100蛋白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3、5天的血清TNF-α,IL-1,及S-100蛋白浓度血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