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藓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流行情况及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评价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能相关。此后陆续有报告LP、尤其是口腔粘膜LP伴有HCV感染。LP患者HCV标记的流行率为4%~38%,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该文对德国的LP患者作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确定抗-HCV的流行率和HCV基因型的分布。

其他文献
新生隐球菌胞壁的主要蛋白――甘露糖蛋白(MP)是介导细胞免疫(CM1)的成分之一,但其来源及致病性尚不清楚。该实验目的是确定MP在胞壁中的定位及其参与CM1的成份。
近年来围绕沙利度胺临床新适应证的不断开拓,进行了有关药效依据、作用原理、体内过程、合理用药及临床利弊评价的研究。但迄今药效学及其机理研究尚未见明显突破,一些实验结果具有不明确、相互矛盾、难以解释的特征,使合理用药受到一定限制。但其治疗学上能解决一些难治疾病,具有特色,显示其特殊的研究价值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斑秃(A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Dundee实验秃毛大鼠(DEBR)是理想的AA实验动物模型,其皮损特征与人AA十分相似,于毛发生长初期的毛囊周围有单个核细胞(MNC)的浸润,CD4+细胞与CD8+细胞的比为2:1,大鼠体内可产生特异的毛囊自身抗体。
期刊
剧烈瘙痒是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特征。作者通过开放试验,观察了外用辣椒辣素治疗10例AD患者瘙痒的疗效。10例AD患者(女9例,男1例,年龄15~50岁)皮损对称分布。7例患者仅有肢体屈侧受累,3例为泛发性AD,其平均AD积分分别为29和73。
期刊
氨苯砜(DDS)作为一种抗炎药被广泛用于治疗麻风及其它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和非皮肤病。此类皮肤病的一个共同病理学特征是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粒细胞浸润,而DDS治疗有效,因而认为DDS的抗炎特性是由于其对多形核白细胞(PMN)功能的调节,即DDS至少部分地抑制了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途径和(或)阻断白三烯B4(LTB4)受体。
期刊
卖淫和吸毒是纽约市妇女被捕的最常见原因,这些被捕妇女有患梅毒和分娩先天梅毒儿的高度危险。尽管对纽约市监狱在押女犯均作常规的梅毒筛查,但在弄清需作梅毒治疗前,许多人即被释放,其中仅极少数患者能被找到而得到治疗。
期刊
新生隐球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日益受到重视,其多糖荚膜是第一个被明确的毒力因子。本文从多糖荚膜的生化组成及分型,可能的致病机理(抑制吞噬、激活补体、抑制细胞因子释放等),抗新生隐球菌抗体的作用及荚膜形成有关基因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金质沉着症是一种少见的、持久性蓝灰色的皮肤色素沉着,常发生在接受金盐治疗患者的皮肤曝光部位。该文报道1例由Q-开关红宝石激光诱发的局限性金质沉着症。该例患者男,59岁,额部因患面部肉芽肿,局部用皮质类固醇损害内注射及冷冻治疗后留下炎症后的色素沉着斑。
期刊
红皮病是一临床病征,其特征是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红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及皮肤剥脱。患者大多有因可寻,病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红皮病,常被认为是Sézary综合征的前期表现。为进一步研究特发性红皮病患者是否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高危人群,作者对1977~1994年间诊断为特发性红皮病的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14(SD),男16例,女12例。实验室检查:血沉升高者
期刊
皮肤中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称之为皮肤白血病。皮肤受累的发生率随基础白血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髓细胞性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约为11%~33%,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只是偶有皮肤病变。虽然皮肤白血病常与骨髓或骨髓外病变相关,但偶尔也可作为先于骨髓受累的一种孤立的表现形式。它也可能是疾病复发的最早表现。作者报告1例7个月的男婴,其白血病复发的仅有证据为头皮部明显的鳞屑性病变,最初被误诊为脂溢性皮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