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临床军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9月连续选择30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 s螺旋扫描、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并对300例患者的2 364冠状动脉节段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63例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该63例患者的446冠状动脉节段进行了16层CT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照分析.结果 在300例患者冠状动脉的2 364节段(血管直径≥2 mm)中1 965(1 965/2 364,83%)个节段能满足影像评价,399(399/2 364,17%)个节段不能满足影像的评价.冠脉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50%)的节段,CT有179(179/212)84.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70%)的节段,CT有218(218/234)93.2%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很高,且在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及变异、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以及冠状动脉肌桥的显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为积极配合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施,本文从抓好护生的带教工作着手,全面改进带教方法,使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更广,技能更全面,护理质量更高。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并行手术切除(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的原发性肝癌患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于多种上皮源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有促进作用.通过实验已证明它的单克隆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口腔癌目前的发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患者女,51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其他疾病史.于2003年发现白细胞增高,200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偶伴头晕,2006年症状加重.
细胞凋亡是机体清除过剩或衰老的细胞,更替以新生的活力细胞的一种主动程序化死亡方式,其在组织发育、细胞调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控制,使凋亡有序地发生.一旦这些调控机制紊乱将导致疾病的产生,如肿瘤、艾滋病患者淋巴细胞缺乏、组织萎缩等.锌指蛋白A20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内源性炎症调控蛋白,它不仅能限制炎症反应的强度,还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组织保护蛋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详细阐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分子结构、作用机制以及欧美、日本的最新治疗指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靶目标值,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时铁剂补充的靶目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04例腺性膀胱炎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5组,Ⅰ组:经尿道电切+抗感染组;Ⅱ组:经尿道电切+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组;Ⅲ组: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