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y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医临床路径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并诊断为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实施临床路径分为临床路径组(23例,年龄1~18岁)与对照组(20例,年龄1~18岁),分别评价2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路径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3030.16±412.35)元,明显低于非路径组的(3543.24±502.25)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路径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10.45±2.38)d,非路径组为(12.11±2.8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6%,非路径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路径组总有效率高于非路径组。结论: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可减少平均住院总费用,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其他文献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变化的疾病,由多种因素交织引起的急慢性肺系疾病的共同结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目前现代医
本文基于中医情志致病和现代医学心理学分析了恶性肿瘤常见的恐惧、猜疑、自卑焦虑、孤独绝望、抗争等心理特点,提出了中医意疗与因人施护、人文关怀、互动交流、回归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