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上学生只是忙于记笔记,无法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只有课下自己复习消化。传统课堂教学用的教学工具基本上是录音机、磁带和图片,有的知识点也只能通过板书来讲授。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忽略,甚至被压抑。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信息技术既可以作为日常英语教学的有利补充和支撑工具,也可以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内容。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整合后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做才能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更好地整合,如何适时地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如何避免将英语课变为课件展示课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让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此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笔者根据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以及自己长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经验撰写此文,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有些英语教师简单地认为只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这只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展现知识内容的一种工具而已。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所以教学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也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手段,只有二者适当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教学课件的技术含量偏低
  多数教师制作或使用的教学课件过于简单,技术含量过低,只是以简单的交互式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最常用的就是幻灯片课件,且多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为主要形式,缺乏深层次的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分析
  信息技术的介入导致了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整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整合的定位分析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就要求学生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够熟练应用,学科的特殊性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只有当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笔者周围的英语教师虽然也能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但由于无法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尺度,并未得到良好的效果。据调查得知,一部分教师还不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内容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最好;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教学中信息化程度越高效果就越好,从而更多地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了课程本身。
  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虽然很迅速,但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时间还比较短,这些原因导致了二者之间整合的方法还不够系统。在学科教学中何时、何处引入信息技术是回答整合定位的关键问题。教学过程中常规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时,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支撑它,这样的环节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
  2.整合的设计方法
  如何将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要素来考虑,如同教学的内容、教师、学生等一同来考虑;抛开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条件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一个理想条件下的教学过程,这种情况下将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英语课程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特点以及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要清楚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接受和消化知识内容。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水平出发,从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进行课程整合;其次,要抓住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要清楚地认识到同一节课的整合点是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而是扬长避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2015年新电改方案的出台逐渐催生出一批电力行业新业态,综合能源业务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某新建制造业园区为例,通过园区的用能需求分析以及各种能源模式的技术
在提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问才能有效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且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设置得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这里所指的有效性则是指教师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发问,在单位时间里能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有所启发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从懂事的那一刻起,他们几乎没有停止过探究。只是有的探究是无意识的,有的探究是有意识的。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过是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能不断提高和完善,促使其从自发的无意识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笔者通过平时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下面四方面进行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隔壁邻居得了“红眼病”,为预防被传染,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为了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与管理,通过加强并完善研究生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导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注重研究生党建工作等举措,提高研究生工作
我是一位有着3年烟龄的女性,现在想要一个宝宝,只听说吸烟对胎儿有危害,但还是忍不住想吸。请问吸烟对宝宝的健康危害大呢?
高等数学是各大高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如何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出发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如何提高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以及如何
语文是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脱离了思维训练,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一、启发质疑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1.巧设氛围敢质疑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要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始。教师以朋友、伙伴、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去营造学生敢于发现的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笔者在教学《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先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体系的高端——高等教育的改革被提上日程。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
“对话”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词汇,它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对话便成了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有位教师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就给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课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