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锌溶液除氯分铜净化与铜渣回收工艺的研究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电锌生产中,氯离子容易对设备和部件腐蚀和侵蚀,影响产品品质,部件易损耗,造成高成本,因此,必须对电锌生产中的溶液进行除氯处理。本文利用铜和铜离子存在歧化反应,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相互作用生成难溶的氯化亚铜沉淀的原理,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出一种除氯分铜两道工序合为一道除氯除铜同步进行的净化工艺,同时将所得铜渣进一步挺高铜品位,降低锌含量,整体工艺操作性强、经济效益较高。
  关键词:电锌;腐蚀;氯离子;铜渣
  1、前言
  在电锌生产中,氯离子在电锌生产中危害较大:氯离子对泵、管道与设备造成严重腐蚀;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加剧对阳极板的侵蚀,缩短了阳极板的使用寿命;因氯离子腐蚀阳极板,引起电解溶液中游离铅离子的含量升高并析出于阴极锌片上,使锌片含铅升高,严重影响锌片品质;高氯含量致使锌电沉积后剥离困难,阴极板导电铜头腐蚀消耗的急剧上升,使电解生产成本升高。因次如不采取除氯措施,必须进行除氟净化处理,否则电锌系统将无法进行电锌生产。
  2、生产现状
  湿法炼锌在锌的冶炼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目前全世界锌总产量的大约五分之四由湿法生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锌冶炼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国内外含锌原料越来越紧缺,锌原料质量也逐步下降,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和冶炼,矿产资源不断减少和枯竭,出矿品位不断下降,不断增加了冶炼难度。银山冶炼厂曾外购了大批杂质高的低锌原料,其中浸出液含铜约1000mg/l左右。同时间断性的使用了较大数量的回转窑低氧粉、电收尘、热镀锌灰以及烟尘灰,其含氯高达1.2%,中性浸出液含氯高达2000~3000mg/l,与焙砂中性浸出液混合后,含氯也在1500mg/l左右。
  3、氯离子在电锌生产中危害
  3.1氯离子对泵、管道与设备造成严重腐蚀,特备是高酸热浸和净化工序的物料泵,反应桶搅拌桨在高温及高酸下极易被氯离子腐蚀成蜂窝状,设备的寿命和安全受到较大的影响。
  3.2在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加剧对阳极板的侵蚀,缩短了阳极板的使用寿命,致使阳极板更换量增加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因氯离子腐蚀阳极板,引起电解溶液中游离铅离子的含量升高并析出于阴极锌片上,使锌片含铅升高,严重影响锌片质量。
  3.4氯含量的增加致使阴极铝板表面氧化膜受到破坏,锌电沉积后剥离困难;同时氯离子增加会造成阴极板导电铜头腐蚀成蜂窝状,消耗的急剧上升,使电解生产成本升高[。
  4、除氯方法的选择
  因氯离子含量过高对电锌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不采取除氯措施,系统将无法进行电锌生产。因此在电解之前,必须进行除氟净化处理。
  国内外已研究的相应的除氯方法非常多,工业上常采用的是硫酸银沉淀法、离子交换法、铜渣除氯法等。硫酸银沉淀法所用沉淀药剂硫酸银价格昂贵,难以真正运用于工业生產。离子交换法理论上运行操作最为简易,但是电锌溶液成分复杂,锰离子和高铁离子会加速交换树脂的老化,同时含有明胶和油污等有机物会造成交换树脂中毒,此法整体运行成本比较高,难以运用于生产。铜渣除氯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但铜渣反复投料,实际操作难度大。鉴于铜渣除氯法的可行性,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利用铜和铜离子存在歧化反应,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相互作用生成难溶的氯化亚铜沉淀的原理,将粗液综合液除氯分铜两道工序合为一道除氯除铜同步进行的净化工艺。
  4.1除氯除铜原理
  单质铜与溶液中的二价铜分别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即铜的歧化反应,利用铜及铜离子(Cu2+)与溶液中的氯离子(Cl-)相互作用,生成难溶的氯化亚铜(CuCl)沉淀,致使溶液中铜离子(Cu2+)与氯离子(Cl-)同时除去。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u + Cu2+=2Cu+会发生Cu+的歧化反应,由于Cl-的存在,能生成难溶的CuCl沉淀,故可使上述反应向右进行,即反应式:Cu + Cu2+ + 2Cl- = 2CuCl↓。
  4.2 除氯除铜工艺流程
  粗液综合液                    粗液综合液
  ↓                                             ↓
  除铜镉 → 铜镉渣              除氯分铜 → 铜渣
  ↓                                              ↓
  除钴镍 → 钴镍渣                除镉 → 镉渣
  ↓                                              ↓
  深度净化                       除钴镍 → 钴镍渣   ↓                                               ↓
  电解新液                             深度净化
  ↓
   电解新液
  (原净化工艺流程)        (新净化工艺流程)
  5、工艺操作
  使用一些含铜较高的焙烧矿,在搭配其他锌焙砂进行浸出时,粗液综合液含铜在1000~1200 mg/l,极具回收价值。另外,粗液综合液含氯达到1500 mg/l,在铜被锌粉以单质形态置换出来后,铜与溶液中的氯形成氯化亚铜形成沉淀下来而达到除氯效果。
  5.1 除铜工艺控制条件
  5.1.1粗液综合液:Zn 157 g/L,Cu 1050 mg/L,Cl 1550 mg/L,
  H2SO4 0.5 g/L;
  5.1.2温度50℃,加入硫酸调整酸度H2SO4 10 g/L,理论锌粉用量Zn:Cu=1:1。搅拌反应1小时,然后快速压滤。
  5.1.3操作控制除铜后液含铜在100 mg/L 以下,防止铜离子到除镉工序无法回收而损失。
  5.2除镉工艺控制条件
  5.2.1镉在粗液综合液含量在100 mg/l 左右,易于被鋅粉置换出来。
  5.2.2温度60℃,时间1 小时,pH 4.6~5.2。
  5.2.3置换镉时主要投放四次净化的深度净化渣,利用深度净化渣中多余未反应的锌粉以减少净化锌粉耗用。
  5.2.4如溶液中含镉高难除,则另补加适量锌粉,控制除镉后液中镉含量小于100mg/l。
  5.3粗液综合液除氯分铜操作过程应注意事项
  5.3.1锌粉必须慢加细撒,使锌粉能与铜充分发生置换反应。
  5.3.2反应温度控制在50℃为宜,太高会引起生成的氯化亚铜复溶;同时会使锌粉消耗过高;太低,则锌粉置换铜的速度和氯化亚铜生成速度过慢而操作时间过长。
  5.3.3严格控制锌粉用量。用量不足,会引起除铜后液含铜过高流失到除镉工序无法回收而损失;用量过多,则会使铜渣中含锌量过高,增加锌粉耗用,同时因铜渣中铜品位不足而影响除氯效果。
  5.3.4保证粗液综合液含有较高的含铜量,以1000 mg/l为宜,促使溶液中氯离子在除铜过程中形成氯化亚铜。
  5.3.5粗液综合液含铁量控制在20 mg/l以内,否则会影响除铜效果,增加锌粉消耗量。同时,高价铁离子会使氯化亚铜发生复溶,使溶液含氯升高而降低了除氯率。
  5.3.6对铜渣要加速压滤,否则空气中的氧气会对氯化亚铜发生复溶而影响除氯效果。
  参考文献:
  [1]梅光贵,王德润,周敬元,等.湿法炼锌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唐谟堂,曹刿.湿法冶金设备[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徐鑫坤,魏昶.锌冶金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4]张驾,李若彬.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铅锌铋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5]乐颂光,鲁君乐.再生有色金属生产[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城市化进程既已加快,那么,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才能够彻底实现绿色建筑规划的目标。建筑设计要点多,建筑施工难度大,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仍会暴露一些问题,各种挑战摆在面前,我们毫不畏惧而且主动创新,进一步加强了技术研究后优化工作将会走向更大的成功。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绿色建筑对建筑学设计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
期刊
摘 要:建筑规划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城市目前实际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辅之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生态环境状况,突出城市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美观与实用共存的特色,让城市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合作发展  引言  建
期刊
摘 要:为推动相关地区糖业二次创业,促进蔗糖生产高质量发展,国家政府审时度势,实施万亩糖料基地建设策略,分配给相关地方,让他们共同承担。因此,必须要以抓好基地建设为抓手,在基地建设上,我们究竟应该做到怎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是当下的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双高糖料蔗基地;良种良法技术;推广与应用  前言:围绕着蔗糖产业的各薄弱环节,必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有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的上升,对节能环保意识也有了明确的认知,对建筑工程电气的设计工作更加的重视。然而,在实际的电气设计过程中,因为技术和人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不够完善,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电气的消耗仍然屡增不减,给人们的经济造成负担。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技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降低能源的大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工程建设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及变化,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设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技术,而湿陷性黄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地基类型,其施工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问题成为众多基础工程建设单位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湿陷性黄土工程施工特性以及各施工要点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分析,以期提升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前,现代化电力工程的发展迅速,电力营销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广义上来看,电力营销是相关电力企业在充分满足用电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所推行和普及的一种现代化电力产品和电力服务,该形式能够在顺应现代电力系统实际用电需求的基础上,确保自身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双重获得。而远程用电检查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监控技术,对用电线路和电力设备整体运行状态监督,完全依靠现代网络技术,以对地区整体用电质量进行有效
期刊
摘 要:我国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起步于1956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由最初的军工研制生产行业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新产业。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不断提升业务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水准,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推动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技术及其应用,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航天产业链,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航天技术
期刊
摘 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如何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这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和探讨内容。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面对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当出现环境污染时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工程
期刊
摘 要: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它负担着把从牵引变电所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大任务。可以说,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由于接触网负担着重大的责任,而它却是一种露天装置,没有备用设备,接触网在线路上承担的负荷又是随着电力机车运行沿着接触线移动,变化,接触网在日常运行中就比较容易出现故障。本文就接触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促使建筑项目的功能不断的增多。在建筑土木工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其中混凝土因具有突出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虽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比较简单,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不断的完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本文针对建筑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