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而起,拥抱咫尺的梦想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旧物时,我在书柜深处找到了一本落了灰的装订册,里面记载着我经久的梦想,像是闪烁于天际的几颗星星,很不起眼,但却一直吐露着光芒。那本册子是我整个高三的精神支撑,是陪伴我走过云海的风帆,即便藏在了某个角落,也丝毫不能阻挡我对彼时油然而生的敬佩。
  进入高三之前,我16岁。新学期的开学,比往年都要早一些,提前到了8月中旬。愈发炎热的天气裹挟着宽大笨重的校服,还有沉重的行李箱碾过道路时发出闷闷的声响,仿佛每一缕空气都凝结着笃定的信念。可那时的我,还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依然走在不紧不慢的路上,悠然自得。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高三伊始,惨痛的教训就在我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两记耳光。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就像在做梦一样,梦不真实,分不出主次,却清醒地照亮了现实。
  暑假期间,班主任曾在班级群里强调多次:高二和高三之间的这个暑假,是一次赶超的机会,是你与名牌大学之间的惊险一跃。我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地享受着美好的暑假生活——空调、西瓜、电视剧,样样不离手。任何事情放下容易,拾起来可就难了,学习更是如此——当听到开学的分班考试消息后,我顿时傻了眼。没有暑假的学习作为基础,这场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排在了班级第6名,以一分之差与冲刺班失之交臂。懊悔伤心的同时,这次考试也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厚积薄发的重要性。
  考试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我买来一个崭新的线圈本。淡蓝色的线圈本装订精致而厚重,像极了海天相接的一角,引发了我的无限遐想。我认真地在第一页写下: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山高水长,需要一步一步去丈量,才能抵达远方。
  开学两周后,高三的考试计划已经赫然张贴在公告栏。“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高三模式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我的生活里,一边慢慢学着接受,一边慢慢学着适应,第一次月考踏着9月的钟声如期到来。之前还在假期里肆意享受生活的自己,面对棘手的一张试卷,明显有了力不从心的感受,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惩罚的方式呢?考场上的仓皇失措,考试后的焦急难耐,考卷上不明覺厉的题目,无一不在警醒着尚未清醒的我。最后的结果不用我说,想必所有人都猜到了,我又考得一塌糊涂,创下了历史以来的新低,没有之一。第一次质量检测以败北而告一段落,年级213名,比之前的名次退步了107名!
  这样断崖式的跌落,如果发生在高考,足以让一个人遗憾终身,但幸运的是,这不是最后一次考试,我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痛定思痛之后,我在新的一页写下:如果你还想触到梦想,用力踮起脚你依然可以实现,就害怕你连伸手的勇气都开始畏惧。不要怕,黎明会照亮整个星河,也会照亮你!
  那段时间,工工整整誊写在格线上的话,像是一束充满力量的光,驱走了漫长的黑夜。我知道,这样励志的句子可能实质性的作用并不大,但无疑给我的高三带来了满载的希望和热忱,让我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不畏艰辛,毅然前行。
  后来的我,经历了很多次难以磨灭的败北体验后,终于步入了高三的正轨。分数渐渐有了提高,名次开始芝麻开花节节高,心底的那个梦想也不知不觉地描绘出了轮廓,但这样的成绩与理想中的专业还是有很大差距。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梦想就要大胆去闯,而我偏要凭一腔孤勇去驰骋星海。那时候我们流行制订计划表,从每天起床开始到晚上熄灯睡觉,全部安排得周全翔实,仿佛高考前夕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当然,我也不例外,除了留给自己的机动时间外,其余时间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不知道其他同学到底是怎样执行这张计划表的,或是当作玩笑,抑或是心血来潮,但我却从始至终地履行着这张时间表,直到高考结束。对我而言,“坚持”二字可能是我在高考之路上的制胜法宝。其间,我曾多次根据老师的进度修改计划,使之符合我当下的备考进度,有张有弛,不紧不慢,因此合理的复习节奏让我的成绩有条不紊地提升着。
  那时候,我物理偏科,极其不稳定的成绩常常会影响到我的排名。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不占用其他科目正常复习时间的情况下,我利用剩余时间来夯实物理基础,不断地探究物理试题。有时候想起来,那时执拗的自己才成就了现在的我啊——基础比较薄弱,那就一遍遍地看课本;公式难以理解,那就一遍遍地推导;试题解不出来,那就一遍遍地演算;答案错误百出,那就一遍遍地请教老师和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种不厌其烦的死磕中,物理这门课的知识框架不断重复、解题思路不断更新、解答速度不断提高,我的弱势逐步成了小小的优势。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寻找方法,光亮总会在抬眸远眺间出现,带给你无限的欢喜!
  高三的学习生活,应该和大多数人都相似,紧张而又繁冗。早晨5点多起床,急匆匆地吃过早饭,6点之前已经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温习。温煦的晨曦透过稀疏的树叶打在教室的课桌上,我们藏匿在千山万水的试题间纵横未来,一天天的学习生涯固然枯燥,但仔细揣摩着高三的点点滴滴,还是有许多的感动和可爱之处。迎着晚霞,披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为了梦想披荆斩棘,为了一场倾情的执念奋不顾身,这样的青春是无比满足的。
  一路盼望着阳光,一路张扬着梦想,我终于在盛夏中看到了漫天的星辰。高考过后,尘埃落定,成功地被心心念念的海洋科学专业录取的我,实现了那个拥有蔚蓝色的梦想。至此,我在册子的最后一页写下:如果海角天涯,那就拉近距离;如果遥不可及,那就乘风而起!
其他文献
雨中麦杠村  麦杠,是甘南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惊喜的一站。  起因是路上遇到的一个小伙伴范范,向我们推荐了一档纪录片《寻梦香巴拉》,这个片子里面介绍了一个村子,那里有灵动的梅花鹿,它们会偷吃庄稼,村民只好每天和它们斗智斗勇,这个村子就是麦杠村。范范说想去这个村子住两天,而我们也很感兴趣,遂一起前往。  从扎尕那前往麦杠村的当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一直到我们去到那里还没有停的趋势。但在海拔很高的藏
期刊
青春年少的时候,有时候会敏感而脆弱,顶着压力拼尽全力去追逐梦想。也会有心酸难过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瞬间,因别人的一句话,哭得溃不成军。也许成长就是要独自面对很多的问题和情绪,既然戳中了痛点,那就化悲痛为力量吧,敞开心扉,勇敢面对。  标签:梦想;挫折;反思  高一的班会上,班主任让我们讨论个人梦想,自由发言。前排几个成绩优异的同学挨个儿起身回答,答案无非是“科学家”“老师”“医生”之类。坐在教室后门
期刊
安徽一高校開设“劳动课”:成绩纳入综合测评,不及格要重修  整理书籍、捡拾垃圾、运送餐具……连日来,一到放学时间,安庆师范大学的校园内就会出现学生忙碌的身影。原来自开学第六周起,安庆师范大学的5885名新生便开始接力参与为期29周的劳动实践课程。实践成绩为及格及以上者,才能获得课程学时,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重修,成绩加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学校还及时修订了综合测评文件,把劳动素质纳入综合测评体系,
期刊
一个很平常的二手相机镜头,记载了油墨融入水中的精彩瞬间,精美的程度和波澜壮阔、风云多变的世界吸引了亿万网友。人们惊奇不已,直呼不可思议,是什么人竟然有如此魔力呢?他就是热爱微距和缩时缩影的摄影师本·乌阿尼切。  1992年,本出生在以色列一个偏远的小城市,由于早产,他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儿,也因此成为同龄人的笑料和欺负的对象。  后来,本随父母搬到了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每天父母都像百米冲刺赛
期刊
2019年10月23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事五项比赛中,中国队包揽了全部四枚金牌,其中潘玉程获得了男子个人全能冠军,他冲线瞬间霸气十足。“我感觉都挺满意,不是太困难,正常发挥!”他坦言,从上届军运会开始,就瞄准了冠军目标。果然,今年拿了两个冠军,他还在10月20日的500米障碍跑项目比赛中,以2分09秒5打破世界纪录。然而,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个让人头痛的“网瘾少年”。  潘玉程从小热爱运动,1
期刊
在北方的寒冬季节,遇上低温下雪的天气,对道路的损毁非常之大。  在下雪天,为了避免道路积雪打滑,通常都会在路面上撒盐融雪,即便是异常低的气温,那些撒在地上的雪,都会融化成水。無论是沥青路、水泥路还是石板路面,都难免会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缝隙。雪水则会无孔不入,无声无息地渗入到那些缝隙中,使原本细小的裂缝因结冰膨胀而变大。  时间久了,那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如果未能及时修补,路面就会塌陷、毁坏。  相较于
期刊
1976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位年轻的铁路邮务生叫佛尔。一年前,佛尔刚刚从大学毕业。对于从小就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出色邮递员的他來说,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着实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在最初的工作中,佛尔和其他邮务生一样,用最传统的方法分发信件。比如:他们将收取的邮件,来一件送一件。结果,邮务生们一会儿跑这个街区,一会儿跑那个街区。有时同一天,他们在同一个街区不停地进行“折返跑”。这样做的结果
期刊
荒园的花藤是一幅画,溪流是一篇小说,浆果是一首诗歌,草甸是一座雕像。  初春,乍暖还寒,静极便思动,一颗不安分的心被锁着,尤其是北方雾霾天里,就像思想被冰封一般,整个世界都仿佛沉睡着,缺少生气。  于是便有踏青游园的想法,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颇浓的兴致促使我加快脚步,仿佛迫不及待的心欲跳出胸腔。  县城的边角,有一座废弃的古园,突兀地矗立在繁华的县城边,静怡出尘,冷艳优雅的气息抵消了尘世的喧嚣。园
期刊
当你觉得熬不过去的时候,就让自己凭着毅力再坚持一下,熬过了那份艰难,你会收获另一份花开。生命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依靠努力和奋进去追寻梦想,在一切就绪的时候,成功也就飘然而至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呢?我告诉你,是去经历和享受,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无,则努力追求;有,则尽情享乐。合,则来;不合,则散。这是简单却正确的道理。  以前总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于是拼命讨好迎合,要是被误会了,恨不得
期刊
粲然的星光总是转瞬即逝,夜晚的圆月总是在薄雾中日渐朦胧。我们的青春跌跌撞撞兜兜转转,最后终于流逝而去。但是那一抹似水的温情,却总是会令我们历久难忘。  而属于我的这一抹似水温情,正是来自于重庆理工大学。从2014年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开始,我成为它的一员。而后,5年匆匆而过,重庆理工大学用它的温柔哺育了我的身心,虽然它只是一所再平凡不过的大学,但在它的鼓舞下,却让我这个同样平凡的学子,最终在自己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