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的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架构的理论基础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双主理论的指导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势。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创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二、为什么要实施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
  
  1.符合当前历史现状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4.1),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3089万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3%,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103.3倍,并且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128.2倍。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增长非常之快。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挑战。
  2.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能较好地满足21世纪对教育的需求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领域有两大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席卷全球,把自己的应用扩展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并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还没有过任何一种其他的技术能像这两大技术那样,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巨大的声势与规模把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这两大技术就是“多媒体”与“因特网(Internet)”。
  3.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线被打破,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在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教育网络即多媒体教育网络中,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你所需要的老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4.符合教育部关于实施“校校通”工程的要求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在该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现在,很多条件较好的学校已经建好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硬件环境已经具备,下一部就是要去使用这些硬件环境,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立足点就是网络,所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作用,避免出现硬件闲置的现象,使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的得以实现。
  5.优于以前的课件演示教学形式
  课件演示教学形式在一定阶段、一定环境下发挥了极大作用,有它的不可替代的优点,但课件演示教学形式缺乏交互性,不利于个别教学,分层教学,而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己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课件演示教学形式虽然是将较先进的技术引入了课堂,但其实它仍属于传统教学,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传统,而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则在教学观念上有了实质性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6.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7.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
  
  三、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
  
  1.加强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它的教学环境是网络,网络是它的基础,所以,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要求要高得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只有拥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保证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2.加强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
  掌握网络技术已成为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生存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当具有与教育环境相适应的必备素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高,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个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不熟练,那势必将对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也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提高了,才能把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3.转变观念,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理论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新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同以往的课件演示教学形式相比,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我们要转变观念,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要使自己接受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四、结论
  
  目前,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逐渐成熟,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该教学模式要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始终如一地运用实践,为培养新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 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 Peter Brusilovsky & John Eklund & Elmar Schwarz.Web—Based Educationfor All:A Tool for Development Adaptive Courseware)。
其他文献
新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思路的做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要由学生主动寻找问题——主动探索问题——共同研究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担当起组织者、服务者、平等的参与者的作用,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
期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以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对传统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否认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性和客观真理性,反对只注重认知与智力的学习理论,反对严格控制的模式化的教学论。认真梳理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观。
期刊
新课伊始,一般包括复习铺垫和导人新课两部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开头的成功与否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与学,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知识上、能力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期刊
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范畴,更多的内涵和更强的综合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它是一个庞大的母系统,这个母系统又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我们有“从心所欲”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只要不破坏这个系统的“矩”。语文学科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是,它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期刊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世界各国综合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科学教育构想,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科学的社会化、应用性、时代性和乡土性,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强调三者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科学性、特色性
期刊
放眼现代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学”,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已经在整个教育界得到普遍重视,应运而生的许多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随着新课改诞生。但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平等、尊重、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和运用。本文着重对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语文教学目的综合多样,从言语交际角度区分教师言行目的,大致有:(1)给予型,教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2)索取型,教师要求学生反馈信息。(3)交流型,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个教学问题展开对话。在课堂中它们往往综合运用,对教师的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的运用产生影响,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教师选择遵守或故意违反相关准则。  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他认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人们在会话中必须遵守:
期刊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未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为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学校学习过的跳高、跳远
期刊
1904年,张之洞等人合订《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开始单独设科,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梳理百年来语文教学目的观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今天在西方教育话语主导下不断改革中的语文教育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学目的的界定,我们结合教育目的,从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尺度:国家、社会、个体。国家尺度强调语文学科的国家意志,社会尺度强
期刊
1919年的“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文言退出了历史舞台,1920年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几乎是从那时起,要不要教学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的分量是多了还是少了,就一直成为争议的话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版语文教材(特别是高中教材)中文言文比例的提高,又引发一些对学习文言文怀疑甚至是否定的声音,削减文言文教学分量或者取消文言文教学的主张不绝于耳;有的认为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要学生学习的科目已经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