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雷夫·艾斯奎斯教数学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阅读雷夫·艾斯奎斯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以一个数学教师的身份来学习的。阅读中发现他一些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与我国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相似,我不禁反思自己以及身边教师的课堂,其实我们的某些数学教学活动不妨向雷夫学习。
  倾听是这样练成的
  教师常常会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人发表看法时非但不倾听,还任意打断同学的发言。怎么办?来看看雷夫的“开火车”吧:一年级的数数练习,先设置一个禁忌数“3”,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不是按座位顺序的)从“1”开始数。但数到含有“3”的数字就不能说“3”,而要说“Buzz”。
  数数练习,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从1数到100,学生不仅口干舌燥,而且感受到的只能是枯燥乏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用一个“Buzz”代替3就有趣了吗?试想,当数到30时,之后的学生就要用Buzz、Buzz、Buzz……直到40为止。这个开火车不是按座位顺序展开,而是由教师任意指定的。这样,玩游戏时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听清刚才的回答,不然就不知道同学所说的Buzz是代替35还是36了、同时还得在头脑中思考,假如下一个是我,该回答Buzz还是某数字。如此,一个简单的游戏(到了高年级,可以把这个禁忌数设置成2的倍数或质数等)就做到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且在这安静的倾听下潜伏着学生积极的思考。
  没有数字的口算题
  先来看一道从语文课进入数学课的课前口算题:
  雷夫:从美国的州数开始(50)
  加上一打(学生现在想着62)
  减去最高法院人数(孩子们减9得到53)
  加上半个月的周数(有两周,现在他们得到55)
  除以11,然后给我看答案。
  这种口算题的精彩之处有二:其一是通过一道简单的口算题就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转向数学学习。其二是单一的数字口算题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思考,当优秀生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时,学困生只是在无意义地附和。口算题以生活事件的方式呈现,不仅有利于学生经历思考,更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数据的运算,而是将数学知识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进而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10题与500题
  计算是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许多害怕数学的学生就是从害怕计算开始的,比如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师就会进行计算题的专项练习,少则几十题,多则百题。相信大家会和雷夫一样发问:如果小孩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500题?如果他连10题都不会算,那么要他做500题的意义在哪?
  以此推及整个学习、作业,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数学书、练习册上的习题,还要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再次巩固,学生只会越学越累。当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后,学习兴趣自然就减少了,甚至会害怕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精讲趣练,作业设计要重质不重量。
  A是什么答案
  不管是平时练习还是考试,总有一些学生会犯粗心的错误,那雷夫是怎样给这样的学生打“预防针”的呢?
  考试之前,雷夫老师会在黑板上出一道这样的题目:63 28=( )
  A:?
  B:?
  C:?
  D:?
  然后问学生,假如你是出卷人,正确答案是多少?
  全班:91。
  雷夫:很好。我们把91放在选项C。有谁可以告诉我选项A会是什么?
  伊索:35。
  雷夫:太棒了!为什么是35呢,伊索?
  伊索:好让把加法弄错成减法的学生选。
  雷夫:完全正确。谁来帮选项B设计一个错的答案?
  凯文:81,给忘记进位的学生选。
  雷夫:又说对了。班上有没有很聪明的侦探会帮选项D设计答案的?
  保罗:811可以吗?给乱加一通又忘记进位的学生选。
  不仅是计算题,还有如“棱长是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这类的知识重点或难点,任教师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还是会掉入“陷阱”。这时,教师不妨学习雷夫,放手让学生去设计选项,甚至可以让学生设计模拟试题,展示他们所认为的知识重点、难点,揭示错因,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审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设计“陷阱”的体验,获得探究数学知识的快乐,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啊!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教改新形势下,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要符合教改理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二要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挖掘教师自身潜力;三要从学情出发,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四要多样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特色;素养;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怎样进行教学才能既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要求,又能很好地落实教改理念?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