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成就的艺术大师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白石是穷窝子里长大的,他只上了一年私塾就辍学了。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年读书时光,让他培养了一种兴趣,那就是画画。?
  公元1863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乡下一个叫杏子坞的小村庄,那时家乡的风俗,凡是产妇的房门上,都要挂一幅雷公神像,据说能保佑平安。这种雷公像画得很粗糙,多是乡间的画匠用朱笔在黄表纸上画的。齐白石五岁时,家里添了二弟,家里就挂这雷公像,他觉得很好玩。齐白石八岁时上了私塾,隔壁的同学家也挂上了雷公像。齐白石忽然心血来潮,越看越有趣,就想模仿着画一画。他跟同学商量好,放学后就来到了同学家,对着挂在房门的雷公像,就在写字本上的描红纸上画起来,刚开始总也画不好。自己不满意,就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搬了一只高脚木凳,用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纸覆在画像上面,用笔勾影了出来,画好一看,还算满意,同学也说好,就又画了一张,送给了那位同学。?
  没想到隔壁的同学拿着那张雷公像到蒙馆里一宣传,班上的同学都夸齐白石能画,称赞他是未来的大画家,这给了齐白石满满的信心,从此一颗爱画画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齐白石受到同学们的鼓励后,一发不可收。他不仅画雷公,还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凡是目光所及的东西,他都要画。所以他的写字本里的描红纸就越撕越少。往往是刚换了一本新的,过不了几天就被撕完了。事情被齐白石的外祖父发现了,他就训斥道,不能只顾玩,不干正事,你看看描红纸白费了多少。接下去还会给他讲大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齐白石表面上听从,还是偷偷地画,想画画的愿望强烈得很。?
  一年后,齐白石辍学了,他要在家挑水、种菜、扫地、打杂,还要帮忙照看两个弟弟,画画的事,越来越少了。眼看着兴趣的种子就要被沉重的生活泯灭时,命运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齐白石十五岁那年,父亲看他身体弱,气力小,田里的活实在干不了,就让他学了一门木匠手艺。刚入门学的是上梁立架粗木活。有一年秋天,他和师傅收工回家的路上,遇上三个迎面走过来的木匠同行,师傅侧着身子,站在路旁,满脸堆笑地向他们问好,等他们走远时,才继续赶路。齐白石就问师傅,他们是木匠,咱们也是木匠,为啥要对他们低三下四呢?师傅说,小孩子不懂,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是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怎敢和他们平起平坐呢??
  齐白石听后,下决心要学小器作,后来就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愿望。父亲同意了,十六岁那年,就让他拜了一个叫周之美的细木匠为师,从此开始了细木匠的学徒生涯。齐白石的绘画兴趣和精雕细琢的细木匠活结合在了一起,齐白石越干越起劲,很快成了闻名乡里的雕花匠。?
  齐白石十九岁那年学徒出师,正式开始了细木匠的江湖生涯。二十岁那年,他在一个顾主家中,看到一部《芥子园画谱》,爱不释手,他仔细看了一遍,才发现自己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如果较起真来,似乎都有小毛病。?
  齐白石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就把《芥子园画谱》借回家中,晚上收工后,用松油柴火为灯,照着画本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才把《芥子园画谱》勾影完,订成了十六本。经过细心揣摩,并以此为根据,推陈出新,齐白石的细木匠活,再也没有不匀称的毛病了。齐白石的名声从此传播了出来,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个好木匠叫齐白石,活做得好,画也好。?
  齐白石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全凭自己的兴趣和不断练习,走上了绘画的道路,他所从事的细木匠活,也为他成为绘画大师打下了基础。?
  从一个小木匠,成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大画家,齐白石的人生经历,阐释了一个道理,兴趣加上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多读和练习,才是文学艺术成功的道路,舍此無他。齐白石的成功,正是这样一种道理。
  (庄鸿儒摘自《闽南日报》2021年3月30日/图 沐阳)
其他文献
老家的后院有个葡萄架,在闷热的夏天,架子上总挂着青色的葡萄。年幼的你盼它们快些成熟,还总是偷偷摘一颗下来尝尝。即便被酸到倒牙,第二天也还是不长记性。那时候你觉得,成长真是一件超级慢的事情。  等待葡萄成熟的日子里,邻居家养的浅棕色小土狗总爱送你上学。它还时常蹲守在葡萄架下,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你时不时跑过去逗它,它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在你转身之后又屁颠屁颠地跟着你。后来它不知不觉地长大,再后来它
一天,小女孩过生日,外婆特意赶来给她庆祝生日。  小女孩看到外婆非常高兴,说道:“外婆,你每次来都带礼物,今天也一定带了不一样的生日礼物吧?”  外婆把小女孩搂在怀里,亲切地说:“是呀,一件红色的披风和一块大蛋糕。”  小女孩急切地说:“外婆,快把它们拿出来吧!”  “外孙女,不急。今天你又长大了一岁,能力是不是也有长进呀?不如让我考考你。”外婆微笑着说道,“只允许切3刀,你能把这块蛋糕切成7块吗
这种蔬菜在菜市场中很常见,但是很少人会天天去吃它。不过在古代,这种蔬菜算得上是宫廷佳肴,又被称为“皇帝菜”。没错,它就是茼蒿。  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蔬菜,茼蒿生于农历九月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之时,在风刀霜剑中努力成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不过其实茼蒿的得名以及最早记载更要追溯到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著作《千金方》中将茼蒿归入蔬菜类,记述作
妈妈:“儿子,你觉得姥姥好还是奶奶好?”  儿子:“这个嘛,我说的不算。”  妈妈:“那谁说了算?”  儿子:“那要看她们谁在我面前表现得好。”
地心新纪元    2060年。  人类对地球毁损过度,大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崩溃,植被全部被破坏、臭氧层消失,全球沙漠化极为严重,空气日渐稀薄,动物先后灭绝,残存物种不到百种。  为了争取最后的资源,人类发动了核战争,战争的毁灭性将艰难的生存环境破坏殆尽,地球表面形成人类无法生存的困境,人类处于存亡之际。  在危难之时,一位被称为J博士的科学家挺身而出,提出了空前大胆的构思——进入地心。人类拥有的科
先讲一个故事。朋友是一个微商,就职于一家淘宝店,老板在国外购回各种各样的服饰,让她们负责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宣传,从中拿提成。  有一次,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次她买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发在了朋友圈里,两分钟后,被领导打电话来要求删除朋友圈,说这件衣服是他们竞争对手商铺的主打商品,说你怎么可以吃里扒外,说你能不能动动脑筋,说你下次发之前一定要跟我说一下再发。  朋友想了想,还是删除了。  
去外地出差、旅行,即便知道那里有同学、老乡或其他什么熟人,手机存着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一般也不会主动联络他们,而是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倘若他们从微信朋友圈或别的渠道得知我来了,约我见面,我则尽量回绝,理由很多,比如行程紧、等下次有机会再见等。除非,那人与我曾经关系非常不错,彼此都有见面相聚、重话当年的迫切心情。  我知道,我的这种想法和做派有点不合人情世故。很多人去了外地,必定是要与那里的熟人联系,请
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了糕点刚出炉的香,仿佛每个人都幸福。  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煞是热闹。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六十岁了,又不是六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
: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是一种幸运吗?  :当然。这种奖项,是对获奖者所做的某些令人好奇而又足以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的官方肯定。  搞笑诺贝尔奖是一个另类而又让人快乐的荣誉。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当获得此奖时,为什么不乐意接受呢?  :马克·亚伯拉罕斯创立搞笑诺贝尔奖的初衷是什么?  :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所成就,或者至少做过某些事情,然而,他们从未被授予任何可以让人值得骄傲的奖项,这就是搞笑诺贝尔奖创立的初
沼泽地上有一群鸟儿在觅食和休憩。鹈鹕、黑鹳、勺嘴鹬、白鹤、苍鹭等,这里一只,那里一只,休闲自在。还有一只小不点的翠鸟,站在一根芦苇上,身体随风微微晃动着。  翠鸟的话儿多,看見苍鹭长长的脖子弯来绕去,缩在肩头上,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觉得好笑,便开口说:“我说苍鹭啊,你能不能将脖子伸直一点,那显得多精神啊。”  苍鹭瞥了翠鸟一眼,没搭理他。  这时候有两只白鹤走过,体态美妙,小翠鸟看了,啧啧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