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构式物宾类型及范畴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0512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词是语义的形式标志,对句子语义关系的清晰认识必须重视语言成分内部的范畴分类及各类词语的选择与搭配。本文采用优选法及归纳分类法,对汉语方式构式内部此范畴进行分类研究,并统计各类方式介词在使用中的频率差别。
  关键词:方式构式  次范畴  获得方式   关联方式
  工具、材料、方式、依据都是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客观实体或主观依据。常用介词为“用、照、依”等。其中“用”的使用频率最高,主要格式是“介词+介宾成分+连接成分+动作行为”。“介宾成分”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心理的或现实的。介词和介宾成分的选择对动词有选择关系,这种选择关系主要体现在名词与动词之间,而这种选择关系又影响对连接成分的选择。本文将以方式构式为研究对象,对介宾成分进行范畴分类,进而研究其对动词及连接成分的影响,统计方式构式常用介词的使用频率。本文所选例句均出自百万书库小说网。
  一、方式格的界定与方式介词
  方式是人类活动采用的形式,方式相对抽象,在语形上常常有表方式的语法结构。但不是所有表方式的结构都是语义层面上的方式格。比如“用给书加磁条的方式1防止书被偷”与“给书加了磁条的方式2现在广泛采用”。方式1是具体使用的方法,方式2在句中不是表示方式,而是句子的起事。
  方式是句子语义结构中施事为完成某动作行为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介引方式中的介词是方式介词,常见的有“用”“按照”“依据”“靠”等,还有一些较特殊的方式介词,如“论”“挨”。
  (1)我掉过头去看我的妹妹,她开始用一种低低的却令人激动的声音向我提问。
  (2)她自己三年来不过是以一种消极的心理嘲弄政治对她命运的摆布。
  (3)后一种富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逃去银行资金圆得一时黄粱美梦。
  (4)伊丽莎白急了:“你们挨个儿去,别惊扰了老太太。”
  不同的方式介词使用频率相差很大。
  二、方式、用事成分和情状
  (一)方式与用事成分
  由于在方式成分与用事成分使用的介词中,“用”的使用占明显优势,吴继光(2003)将这一类成分总称为“用事成分”,他将“用事成分”分为凭借成分和方式成分。其中工具与材料属于凭借成分。他认为凭借成分是动作实现过程中所凭借的客观事物,是具体的、有形的,方式方法则是抽象的、无形的。本文将合并为凭借成分,是凭借格的下位层级。
  任何动作行为都会有施事,而动作的产生又必然以某种方式或情态表现出来。只是在语言使用中,或者由于语言羡余,或者由于语用限制,工具或方式常常不表达出来。我们不说“用嘴巴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这是为了避免语义羡余。“吃、看、听”的必用器官分别是“嘴巴、眼睛、耳朵”,因此在语言使用中没有必要出现。
  承认具体语境的成分省略与肯定该成分的必然存在并不矛盾,工具与方式共存于“动作”范畴中,是动作进行必须凭借的因素。我们认为工具与方式不应该处于不同的层级,而应该同处于凭借格的下位层级。
  (二)方式与情状
  “情状”是与“物体”相对的语义概念,指物体的情况。如“他胖”“他打了个喷嚏”“他正在洗澡”。这类有关物体状况的表达都属于“情状”。“情状”可以是静止的性状,也可以是动态的行为和变化的过程。
  “方式”是对具体情状的概括,自身也是一种情状。例如:
  (5)她真像她妈妈,大眼、高鼻、小嘴巴。
  (6)还不快把它洗干净?
  哪用得着洗,掸一下就行了。
  (7)你们俩怎么认识的?
  上大学那会儿,他来我宿舍找老乡,我们就认识了。
  例(5)中“大眼、高鼻、小嘴巴”是“她像她妈妈”的具体方式;例(6)无论是“洗”还是“掸”都是使它干净的具体方式;例(7)“他来宿舍找老乡”是“他们认识”的方式。它们都是实施完成行为动作所采取的方式,但都没有使用方式介词,即在语形上没有凸显它们作为方式成分的标志,只是通过内部语义分析才能看出表方式的语义。
  基于格标之上的此范畴分类必然要以有显性格标的语料研究为基础,以上例句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却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三、方式格次范畴分类
  如前文所说,方式成分的介词宾语往往都是结构复杂的偏正结构,因此在给方式成分划分次范畴时以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义为主要依据,尽量不涉及其修饰或限制成分。
  当然,若方式成分中有修饰成分,则这一修饰成分是必须存在的。从语义上讲,这一成分不属于可有成分,而是必有成分。我们搜集到的300多个例子中,光杆名词作方式成分的并不多,只有10多例。如:
  (8)“时间来不及了。”张老师督促,“你们就用快件寄吧!”
  大多数情况使用偏正短语,若将其中的修饰成分省略,则句子不能成立。
  (9)用低浅的眼光来看,这些事业当然比做和尚有功于世。
  (*)用眼光看,这些事业当然比做和尚有功于世。
  (10)淳子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那位是不会找我的,他只知道工作。”
  (*)淳子以口吻说,“我那位是不会找我的,他只知道工作。”
  (11)他要进入民生银行只有通过现有股东转让股权的方式,别无他法。
  (*)他要进入民生银行只有通过方式,别无他法。
  在这些偏正结构中,修饰成分是不能省略的。较之工具格的研究,方式格的研究相对薄弱。对方式格次范畴的研究则更显单薄,下文将尝试对其进行划分,主要依据是方式成分与动词搭配的情况。
  (一)专用方式次范畴
  虽然作方式成分的结构多是偏正结构,但光杆名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它们与普通方式成分相比,特点较明显。例如:   用快件寄        用正步走         以阴历计
  拿平针打        用公文文件写     用低音唱
  “公文文件”只能跟“写、抄”类词共现;“快件”只能和“寄、邮”等动词搭配;“低音”和“哼、唱”搭配;“阴历”和“计、算”等搭配;“平针”跟“打、织”等类词搭配;而“正步”则只能和一个“走”字搭配,连“跑”都不能与之搭配。我们经过考察发现,光杆名词作方式成分的动词选用很受限制,往往是严格的对应关系,有语法书称这种方式为“专用方式”。正是由于方式的专用性,这类方式成分的出现频率才较低。
  “专用方式”之所以“专用”,是因为跟专用成分所处的语义层有关。以“正步”为例(“>”表示高一级语义层次):走路的方式>步子>正步。
  “走路的方式”包含很多情况,如“笑着走”“踮着走”“正步走”等等。我们可以说“笑着说”,但不能说“正步跑、正步挪”,因为“正步”完全凝固于“走”的范畴中,它属于“走”的下位范畴,必须严格与“走”搭配。
  (二)获得方式次范畴
  获得方式是指某种语言成分在具体语境中具有临时义。它不是该语言成分单独使用时所具备的,而是具体语境使之“获得”。与专用方式次范畴相比,此类方式成分在语形上与其完全相同,都是一个简单名词。但这类简单名词并不强制与某一类甚至某一谓词搭配,它是不受限制的。
  (12)他不是个简单的人,做这种事一定会用脑筋的。
  (13)他到她家,常常以主人自居,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
  (14)靠什么起家的都有,靠什么得道升天的都有。
  根据例句的语境分析,例(12)中“脑筋”含有“特殊的、不正当”义;例(13)中“主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人”,含有“自居为主人”义;例(14)中“什么”暗含“各种各样、阴暗的、不光彩的”,可以理解为“什么样的手段”“任何手段”。由此可见,这类单一体同是以光杆的形式表示偏正结构的复杂内容,本身具有一种获得性区别特征使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因此它也不强制与它搭配的次范畴。
  (三)关联方式次范畴
  所谓关联方式就是指方式成分的某一义项与谓语中心词的某一义项相同,因而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搭配关系。如“目光”含有“看”义,“瞅”“望”“见”也都有“看”义,它们之间可以搭配。
  (15)红旗家里人都围着饭桌吃饭,他们用厌恶的目光斜睨小拐,谁也不理他。
  (16)……然后把头转向一边,用迷惑的目光看了看他,慢慢地走向门口。
  (17)子敏领着几位作家,用各自的乡音朗诵,颇为叫座。
  (18)相对于这些仅能靠这些微弱的不能再微弱的声音表达情绪和利益的弱者,社会上还有一种不需要靠声音来表达利益和情绪的强者。
  (19)寄生虫通过人与野兽动物的直接接触传给人类。
  “乡音”含有“读、念、说”义,能和“朗诵”搭配;“直接接触”含有“靠近”义,才能和“传播”搭配;“声音”含有“说”义,所以能和“表达”连用。
  这一类关联义搭配方式次范畴是方式成分中数量最多的。因为某种方式自然地与某类动作相关,方式因动作而存在,施事采取这类方式必然是要实施与这类方式有关的动作。这些具有天然关联的动作与方式间的介词常常是不能省略的。原因如下:具体的动作方式不是动作场景的参与者,而是外在于动作行为,需要用介词介引。与不使用介词的方式成分相比,它又与动作有着相对紧密的关系,若完全不用介词,则归属为表示最广泛方式、情状、性状、过程的类别中,将与这类方式次范畴的地位相抵触。
  (四)临时方式次范畴
  与关联义不同的是,此类方式次范畴包涵的义项与谓语动词的义项之间不存在交集,只是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搭配。
  (20)腾格尔用目光送走那青年水手。
  (21)湘灵用她的伶俐和体贴来战胜我颓唐的小小的心。
  (22)与我一样不顾礼法的朋友,你是想用美酒和音乐来送别我操劳一生的母亲吧。
  (23)他自己,三年来,不过是以一种消极的心理,嘲弄争执对他命运的摆布。
  例(20)中的“目光”本身不具备“送”义。例(21)中的“伶俐和体贴”也不具备“战胜”的功能,它们只是临时搭配。此类情况多表示的是施事在完成某一动作时采用的超常规方式。
  四、方式格对后置连接成分的选择
  正是由于方式成分多为复杂结构,方式结构内部连接成分的使用要多于其他格中连接成分的使用。方式结构常用的连接成分是“来、去”。例如:
  (24)李娘不高兴了,“你怎么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待一个孩子?”
  (25)你用这种方法去试试,兴许小丫头真的被你说服了呢。
  统计表明,各方式介词的出现频率很不均衡,“用、照、按”是三个最常用的方式介词,其他依次为“据、依、根据、按照、依据”,而“论、挨”则仅在极少数场合使用。下表是对小说、散文、新闻报道中方式介词出现频率以及与连接成分“来、去”的搭配情况的统计数据。
  表1:方式介词在不同文体中出现频率统计表
  介 词 共出现数据总计 比例 连接成分 次数
  小说 散文 新闻
  用 176 103 119 31.9% 来、去 30
  照 160 127 7 23.6% 来、去 54
  按 59 34 160 20.3% 来 30
  据 62 18 24 8.35% 来、去 2
  依 28 34 30 7.39% 来、去 4
  根据 6 2 42 4.0% 来、去 2
  按照 14 9 19 3.38% 来、去 15
  依据 2 0 3 0.4% 来 1
  论 1 2 0 0.24% —— 0
  挨 4 1 0 0.4% —— 0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C740094]。)
  参考文献:
  [1]吴继光.现代汉语用事成分与工具范畴[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继懋.“怎么”的语法意义和“方式、原因、情状”的关系[J].汉语学习,2001,(12).
  [3]史有为.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汤玲 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41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岳珂《桯史》是南宋时期的历史琐闻类笔记小说,记述了两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及历史事件。它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当时语言的宝贵语料。通过对《桯史》否定副词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探究这一时期否定副词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提供支持。  关键词:笔记小说 《桯史》 否定副词 语法功能  一、引言  《桯史》是岳珂撰写的一部史料随笔。全书共十五卷,述事一百四十条,为记述两宋朝野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责任重大。全面提高和加强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活力,是新时期学生政
摘 要:本文讨论的是现代汉语中“受事—施事”语序倒置的问题。关于汉语究竟是SVO语言还是SOV语言,学界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凭所占成分比和语感,一般来说,SVO语言总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核心类型。而在日常的外表化语言——人们触手可得的“活语料”中,真正表词达意时,其语序常常是不固定的,即句中成分前置或后移至非典型性位置。“受事—施事”的语序倒置现象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代表。究其成因,轻动词V产
对口帮扶的内在动力在哪里?立足长远,不追求眼前政绩和实惠,着力突破短期效应、地域性的限制,在寻找投入与回报、帮扶与反哺的共赢点上做大做细一是资金优势与区位优势的对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城乡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利用从各种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及各种医疗机构获取的数据,加上通过随机分层抽样调查130所医学院获得的数据,描述了世界医学院的分布及毕业生人数,比较了不同地区的医生人
摘 要:本文提出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编写新思路,并探讨该思路背后的理据。该思路认为汉语熟语教材应该制作成为内置多模态语料检索工具的多模态化教材,应选择与优秀主干教材话题相关的影视剧(视频和脚本)作为熟语教材的内容,使内容电子化、集成化且呈现方式多模化。该思路不仅符合多模态化教材编写理据,也符合二语教学和习得理论的研究发现,能使汉语熟语教材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易用性,有助于提高汉语熟语的
苏北作为农业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从区位优势上看,苏北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主轴线沿海经济带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交汇区域.该地区紧
日本非法抓扣中国在钓鱼岛渔船及十五名渔民并羁押船长,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愤怒。各种历史资料证明钓鱼岛列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二战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由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