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雨中的猫》的女性主体意识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体现了海明威细腻深邃的写作功力,简单的故事却让人回味无穷,本文从女主人的四种不同称谓从女性主体意识来分析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和对自我命运的思考与渴望。
  【关键词】海明威 猫 主体意识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纽约时报》评论说:“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海明威在其创作中用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层次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文字传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作品看似不动声色,实则丰厚炽热。“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他坚持认为应该在繁杂的故事中撷取最有表征性的情节,将自己丰厚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
  一、男性的附属品
  从小说开始,海明威便是以“美国人的妻子”来称呼女主人公。这种称谓便是明显的将女性放置于男性的附属之中,作为婚姻组成的一部分,作为家庭关系中的一员。这样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看出海明威在观照美国社会现实时,对美国社会中女性主体地位的遗失关注,以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意识的挟持与压迫的反思。
  小说中处处表现出丈夫对妻子的忽视与冷淡。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丈夫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看书,而对其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于妻子执意冒雨抱回猫的想法,丈夫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去抓”,而后又舒展了一下身子,继续躺在“垫的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他的书。当妻子出门前,丈夫又机械式的说了一声“别淋湿了”,然后继续看他的书。无论是自己的世界,还是与丈夫的二人世界,除了静默再无其他。窗外绵绵的细雨、空旷的广场、单调的海水、冷冰冰的战争纪念碑、陌生的面孔……这些冷清的景象叠放在一起,更加映衬出太太孤寂、空虚的情感生活。正是太太出于这样一种婚姻关系中的弱势方,当她看到躲雨的猫时,对于猫的弱小与孤苦产生了一种共鸣。她渴望抱回猫,给猫所需要的爱怜与保护。她在猫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爱猫,同时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呵护与疼惜。
  二、渴望自由的象征
  当女主人公离开房间冲下楼时,遇上了旅店的男老板,这时海明威采用了“她”的称谓称呼女主人公。在此时,女主人公暂时脱离其作为妻子的角色,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女性,当她面对其他男性时,拥有自己的地位,在对方看来就是“她”而不是“美国人的妻子”。在整个寻猫的过程中,海明威始终都是以“她”来称呼女主人公。她逃出房间,逃出丈夫意识的掌控,在这一段时间内,她是独立的,自我的,是一个极力想要宣泄窘境压抑许久的女性。她与旅馆老板与女侍交流,企图释放心中压抑许久的苦闷。她不仅在交谈的过程中得到对方的体谅与关爱,并且在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中渐渐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本就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是多么的“了不起”,她开始反思。猫的出现让女主人公真正看到自己生活的境遇,看到自己是如何的受限制。
  三、人权平等的射影
  侍女第一次称呼“辛格诺亚”是在雨中,两人一同寻猫的时候。侍女受命于旅店老板,来给“辛格诺亚”送伞,并随后与其一同寻猫。在女主人公困难无助渴望解脱的时候,是女侍给予她帮助,她简单的一声“辛格诺亚”便让女主人公从心底生出一丝温暖。同样作为女性的侍女也有着同样的困境,她不愿称呼主人公为某某人的太太,就像她自己也不愿成为别人的附庸。不同的称呼潜藏着不同的主体意识,在侍女看来无论自己还是“辛格诺亚”,她们都应是独立自由的。侍女第二次称呼“辛格诺亚”,是女主人公寻猫未果回到房间,侍女受老板的委托送来了一只猫给女主人。尽管这可能不是她要找的那只,但毕竟满足了她要只猫的愿望,让她在丈夫那里不能实现的愿望得以实现,让她体会到战胜丈夫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成功感受。
  四、个体价值的实现
  当女主人公寻猫无果返回房间的途中,再一次经过了旅馆主人的办公室。这时,海明威再一次改变了对她的称谓,此时作者将她称作“美国女孩”。 随着故事的发展,女主人公的身份一次次的发生改变。她走过柜台,“老板从办公桌后面向她点头哈腰,她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老板使她觉得这事虽小,却也是挺要紧的。她一时感到这太重要了”。老板的礼貌与谦恭虽说是他的职业需要,但在女主人公的眼中却被无限的放大。她觉得老板的行为让她备受尊重,自己的存在在别人看来是一件那样郑重的事情。同时,老板传统的举止,表现出对女性极大的尊重。老板的细心与体贴与丈夫对妻子的冷眼相待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加强了妻子在婚姻关系中的无力感与失落。她反复强调想要“猫”,实则是为排解自己的焦虑和烦躁,并在意识到困境后追求新生活的渴望。她渴望银器、蜡烛、漂亮衣服,在脑后打一个大大的结的发式等等。这都表明了她对新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是女性对自我命运理解和思考的必然结果。
  海明威构写《雨中的猫》一文,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四次称呼的转换,来实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女主人公身份的转换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渴望,更是美国一代女性对自身生存境遇希求改变的渴望。女性个体意识的增强与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控制与胁迫,正是海明威在同时期对美国社会中普遍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涛.《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9(3).
  [2]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要】在许多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们对教学流程的天衣无缝的设计和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能够感受到学生澎湃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这些精彩的课堂都不缺少教师的一个教学技巧——课堂追问。正是这些课堂追问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智慧,更给英语课堂画龙点睛,使课堂更灵动,使学生的产出更精彩。  【关键词】英语课堂 课堂提问 追问 课后反思  追问,不同于提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学科的发展日益显现出来,因此仅
【摘要】翻译不仅是符号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语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本文将从姓名称谓的文化翻译,习语的文化翻译,宗教文化的翻译,生活习惯的文化翻译等4个方面对《茶馆》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索如何选择文化翻译策略,以达到有效地保留和传达原语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 茶馆 翻译策略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生涯中一部重要戏剧。戏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main problems in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ese high school.Then,it explore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ose problems by elaborating its
【摘要】增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
本文旨在以百老汇音乐剧《梦幻骑士》的英文歌词为对象,分析歌曲中“音美,形美,义美”的具体体现,从美学的角度解读百老汇音乐剧中的歌词。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尊重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
【摘要】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传授信息技术的学科,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不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创新  一、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农村小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